從非嚴格意義上說,中國文化的確延續了下來。但是,事實到底如何呢?這就需要我們作一些必要的思考,再來下結論。因此,筆者將從四個方面來論證,中國傳統文化是否延續至今。這四個方面,其實也就是判定文化傳承的四個標準。
第一個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態。我們說中國五千年文化一直延續至今,這個文化肯定不是指今天的社會主義文化,而是指傳統文化。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或者說,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要素有哪些?
這個問題應該不難回答。自先秦以後,經魏晉南北朝,直至唐、宋、明,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以儒家為主、釋道為輔的文化格局。簡單說,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形態。這種文化已經滲透到了中國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政治,小到日常生活,無不浸透著儒釋道的文化精神。當然,若具體分析起來,不同的社會領域,對儒釋道的側重是不同的,如政治領域,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法家理論為形式的結構。
用這個標準來看今天,儒釋道經歷近百年的摧殘後,已經徹底邊緣化,失去了在中國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中的發言權。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說中國文化延續至今呢?傳統文化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等同於標本的、放置在博物館中的准文物。換言之,傳統文化已經失去了它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活力。
第二個方面。文化傳承的載體,文字。從文字的層面看,中國文化的確沒有中斷,因為,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除了經過多次簡化以外,與秦漢以降,中國古人所使用的漢字,沒有本質的區別。這一點也是學術界認定中國文化沒有中斷的重要理由,與其它三個文明古國的文字相比較,的確是如此。
但是,我們要知道,文字只是構成語言的最小單位,而真正作為文化載體的是語言,而不是文字。換句話說,漢語才是中國文化的載體。那麼,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語與晚清廢除科舉制以前所使用的漢語是一回事嗎?我不是漢語言專家,無權發言。但我知道一些事實。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有著十分重大的區別,區別到必須要經過特別訓練才能讀懂古代漢語。如此看來,漢語,除了文字的形式以外,語言系統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另一個事實是,現代中國知識份子,還有多少人可以基本無障礙地閱讀中國古代經典。我無法提供一個具體數據,但根據我的經驗,比例大概不會太大。另外,從語言教育的角度來看,對於現代中國學生來說,在學校學習古漢語的時間,並不壓於學習英語的時間。這一現象說明,在中國教育家的心目中,古文已經成了需要專門學習的古語言,就像歐洲人要學習他們的古語言拉丁文一樣。
從這個簡單的分析可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載體的古漢語,已經成為一種准外語。現代中國人閱讀中國古代經典,很多時候需要藉助現代漢語的翻譯,更有甚者,要藉助英語的翻譯。
第三,中國傳統文化存在的基礎。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生存的基礎,中國傳統文化亦然。那麼,中國傳統文化生存的基礎是什麼呢?是以大家族制為存在形態的龐大的士的階層。在中國歷史上,這個階層的作用是無可比擬的,它是聯繫朝廷與普通百姓的重要紐帶。這個階層中的人,上可成為國家的管理者,退可成為普通百姓的教化者。
正因為有這個階層的存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才得以順利保存。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的事十分頻繁,有幾次朝代更替是漢族政權亡於少數民族政權。然而,無論是五胡,還是蒙古人,抑或滿人,都沒有使中國傳統文化中斷。其原因就在於士的階層的存在。這個階層不僅起到了穩定社會的作用,而且還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成為銷解政治動盪的力量。它是中國社會的緩衝地帶,使得政治的動盪、政府的錯誤決策不能一竿子插到底,確保了中國社會基本結構的穩定。祇有在這一穩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保證傳統文化的延續。
反觀中華民國以來的中國社會,隨著中國政治結構、社會結構的變遷,這一可進可退的階層不斷分化,直至消亡。新中國成立以後,國民黨政府時期存留下來的許多社會團體大多被取締,以至於今天的中國社會結構中,已經不存在任何緩衝地帶。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的歷次政治運動都會毫無阻礙地立即傳遍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從集體到個人,無一例外。
在士大夫階層或類似的階層不復存在的情況下,僅憑幾位遺老遺少,是沒有力量保存中國傳統文化的。
第四,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文化的延續是需要傳承的,通俗地說,就是要有教與學的通暢渠道。歷史上,中國的教育都以儒家經典為主,有的時候,儒家由於政治原因遭到打壓,儒家學者可以遠離政治權力中心,去從事專門的教學,辦書院,以保存、弘揚傳統文化。朱熹就是如此。
也就是說,文化的傳承,需要有傳承的載體:學校,包括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今天中國已經沒有這種功能的學校,即便是在我們的國文教學中,選學許多古文,目的也祇在於文學,有時還有點政治的目的。我們的高等院校中,有專門研究外國文學、哲學的院系,但卻罕有儒學系、佛學系、道學系。中國哲學研究中,對儒釋道的研究,僅僅停留在學理的層面,與中國大眾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毫不相干。況且,對儒釋道的解釋,也是在西方哲學理論的框架下的解釋,極少循中國儒、釋、道自身的內在理路來解釋。這種方式的研究,把儒釋道肢解為哲學的材料,中國傳統文化已經失去了其作為整體的存在形態,已經不具有滲入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活力。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不難對中國五千年文化是否綿延不絕做出自己的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