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平安是福

作者:蕭風 發表:2006-06-10 02: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前幾天看到一個消息,題目是:端午節杭州數千人瘋搶「平安袋」。報導說,5月31日上午,杭州市民排著長長的隊伍領取端午香袋。據回春堂工作人員說,為了慶祝端午節,他們向市民免費發放1萬個香袋,象徵著杭州萬隻香袋送平安。聽說香袋裡放了一些特別製作的藥物能保佑平安健康,有人從5點半就開始排隊了。隊伍沿大井巷一直排到了接近中山南路路口,共有數千人。這反映了人們對平安的乞求和重視。

平安健康是百姓最關心的。小時候經常看到老年人逢年過節寫上神的牌位,敬香上供,或到廟力燒香,那願望無非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企盼有個好年景,或保佑全家人平安,無病無災。也有的小孩問家裡的老人,「管用嗎?」,老人通常回答說:「心到神知」,也就是說你從內心虔誠的做到了,神會知道你的心願的。

北京天壇有個祈年殿(祈谷壇),據說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明清兩朝的祈谷大典,農曆正月十五日,皇帝在殿內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牌位行三跪九拜大禮,祈禱天帝保佑人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在清代以前中國是個農業國家,那麼「風調雨順」對於老百姓和國家都非常重要。中國古代講究「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一詞最早出自《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孟子更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觀,以及「國以民為本,民以谷為命」(範曄:《後漢書.張奮傳》)、「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盡心下》)的民本思想。這無疑把老百姓擺在了國家的最重要位置,使得統治者在治理國家時也以「利民」作為基點,以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國運長久。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國家也就會太平,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一切到了共產黨掌握政權以後就都變了,所有的這一切都被當作封建迷信遭到了批判。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講破除迷信,什麼「國以人為本」,什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轉眼都成了封建的東西,是受批判的。當然共產黨也在講「人民創造歷史」、「人民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但「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說老百姓的利益、權利和自由都被他們給代表了,老百姓沒有權利和自由做自己要做的事情,那時候「自由」這個字眼也是受到批判的。到了文革的時候,人們更不敢再給神燒香上供了,如果有膽大的在家裡偷偷的燒香上供,一旦被發現,或是被人舉報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是受批判的,若態度不好甚至被遊街。共產黨不信天、不信地、不信神,講「戰天鬥地」,「改天換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老百姓也就別無選擇的跟從著去「戰天鬥地」,跟著去創造「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奇蹟」。

斗轉星移,那個狂熱的時代漸漸離去,隨著時間的洗刷,隨著人們的變得理智和冷靜,那種「改天換地」,「戰天鬥地」的豪言壯語作為時代的口號而成為歷史。人們又慢慢的回到現實,把平安幸福作為他們的企盼。當然,現今許許多多的人都把金錢和物質享受作為最大追求目標。而現今人們拜神、拜佛的熱情更超過以往,祈求陞官發財,或「早生貴子」,或消災解難等。

人們常說平安就是福,搶「平安袋」的現象反映了人們對平安幸福的渴望,這也說明瞭一個問題,就是說人們認識到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乞求一種外在的力量能給自己帶來幸福。當然,一個「平安袋」能不能保證的了平安呢?其實,按照中國傳統觀念,我們每個人還是能夠部分的左右我們自己的,記得《名賢集》開頭兩句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就是說一個多行善事的人自然會有好的前程和福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助人為樂,利人利己」,就是說助人為樂、多作有益於他人的事,自己也相應會得到好的回報,從中受益。我國歷史上記載了許多感人的、膾炙人口的善有善報的故事,古代小說中也有許多描述,對我們現在仍有教益,仍然閃著光彩。


(看中國首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