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難以想像,近些年來,美國的孩子們越來越熱衷於單詞拼寫的較量,他們每天花7、8個小時背誦生澀的英文單詞,甚至很多是連大部分美國成年人都從未耳聞的艱難詞彙,其刻苦程度不亞於中國孩子們為了高考升學而熬夜用功的境界。本年度美國全國拼字比賽(Spelling Bee)一啟動就吸引了1050萬名美國孩子報名參加,獲勝的小選手們會一躍成名,接受報紙、電視採訪,還能領取到數額不菲的獎學金,風光無限。然而,在掌聲和榮譽的背後,這波「拼字熱」讓美國人不由深思:是美國掀起了新一輪的「讀書熱」,還是走入了片面強調成功的誤區?
「英語拼寫是一種技能,我們不該將它遺忘。但是我們需要從某個方面來保持它。今天,許多教育者擔憂,『拼寫蜜蜂』們花在備賽的時間太長了。其實他們的成功和有效使用語言的能力並沒有必然的相關性,」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 University)英語教育學教授雪莉.哈里-詹姆斯(Shirley Haley-James)說。
但是,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大眾電視研究中心主任羅伯特.湯普森(Robert Thompson)更積極地看待「拼字小蜜蜂」現象。湯普森在接受《華盛頓觀察》週刊採訪時說:「和其它所有的考試或體育項目一樣,孩子們為了成為拼寫冠軍,承受著來自家長方面巨大的壓力。並不是唯有拼寫比賽才如此。在SAT考試(美國高中生升大學的全國性專科標準測試)中,在籃球、橄欖球的訓練中,所有的美國孩子都面臨著這種壓力。但總體而言,這是件好事,孩子們有了這樣的學習經歷、競爭經歷,對他們今後的發展不無裨益。」
拼字小蜜蜂--媒體的寵兒
美國最早於1825年就有拼字比賽的文獻記錄。此項比賽最初是根據美國著名的《韋伯詞典》創始人諾亞.韋伯斯特(Noah Webster)於1786年首版拼字讀本的出版而形成。這本拼字讀本又被稱為「藍皮拼字書「(The Blue-backed Speller),而連續被五代人用作兒童基礎教育課程的組成部分。
美國的全國拼字比賽於1925年在肯塔基州由《信使日報》(Courier-Journal)開辦。1941年開始比賽改由斯克里普斯 .霍華德新聞社(Scripps Howard News Service)贊助。至於為何拼字比賽的英文名會叫作「拼字蜜蜂」,至今仍是一個謎。其中一種可信的說法是,歷史上,在美國這一類為某種目的而聚集的社會活動多會被稱作「蜜蜂」,衍生為「聚會」、「蜂擁而上的活動」。比如19世紀初農民集體剝玉米殼的活動被稱為「去殼蜜蜂」(husking bee),拼字比賽可能也是因為聚集群眾而被稱作「拼字蜜蜂」。
拼字比賽的基本規則是,當主持人念出一個詞,參賽者就要開始把字母口述拼出來,已念出的字母或字母順序不可再更改。只要參賽者拼錯了一個詞,他就會立刻被淘汰。比賽以回合制舉行,直至淘汰到最後一位參賽者為止。
拼字比賽在美國的「火紅」從近幾年好萊塢的作品中就能窺見一斑。2002年美國出品的記錄片《拼字比賽》(Spellbound) 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記錄長片獎提名。該片追蹤報導了1999年全美拼字比賽的全過程,記錄了8個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小孩從多達9千萬個小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的參賽經歷。拍攝者們在考場捕捉到的許多特寫:小孩在考場上猜記單詞時苦思冥想、出汗、流淚的表情,在孩子答題時家長祈禱、踱步、掩目、大口呼氣的神態等,還有獲勝者的喜悅,家長的自豪和期許……所有的一切都真實地傳遞出美國的「小蜜蜂」們為了成功,努力拚搏的精神。
2005年,好萊塢又把米拉.戈德堡(Myla Goldberg)有關拼字比賽的小說《蜂王季》(Bee Season)改變成了同名電影,並邀請著名影星李察.基爾(Richard Gere)出演片中一個拼字小選手的父親。2006年,在延綿不斷的拼字熱潮中,好萊塢又出品了一部名為《阿基拉和拼字比賽》(Akeelah and the Bee)的電影,講述一個來自洛衫磯的十幾歲少年為了贏得拼字比賽的冠軍,獲得整個社區支持的感人故事。
「拼字比賽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那些非常年少的孩子們就像真正的運動選手或是科學家們一樣,鑽研英語的語言規則,記憶各種各樣的單詞拼寫。我並不驚奇美國媒體近年來越來越重視這一題材,並將之拍攝成各種藝術作品。我驚訝的是,為什麼他們花了這麼長時間才注意到這個有意思的現象,」湯普森感嘆道。
從1994年到去年,每年一度的全美拼字大賽總是會師在ESPN,由這一有線體育頻道直播決賽。但今年,精明的ABC電視網看到了商機,寧願將黃金時段的精彩節目取消或推後,也要直播「拼字小蜜蜂」們的丰姿。
湯普森分析說:「近年來,美國電視媒體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都是老少皆宜的紀實秀,如類似中國的『超級女生』的美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這些節目之所以每每搶佔收視率榜首,就是因為各種年齡層次的觀眾都喜歡看。美國需要這種能讓全家人坐在一起共同觀賞的電視節目。」
正是這個原因,ABC看準了『拼字比賽』的潛力。其製作人將這些孩子視為英雄,稱這批小選手就像一隻只辛勤的小蜜蜂,刻苦努力,才能贏得今日的成績。其實,這恰恰是迎合了美國社會的一種心態:尤其是當美國教育系統和教育質量在國內外倍受批評的時候,希望看到自己的學生表現優秀的樣子。當然,每一個單詞拼寫就是一個回合的較量,觀眾們喜歡這種競技的感覺,渴望看到小選手們能正確地拼出每一個單詞。
「在拼字比賽中,我們能看到美國各式各樣的青少年登場,有很多是少數族裔。來自中國的、印度的、或是其它國家的小選手們競技一堂,是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它重新喚起了美國作為一個文化大熔爐、各種族的移民為實現其美國夢,不斷拚搏的社會內涵,」湯普森補充說。
2006年度拼字大賽的「地理詞彙比賽」中的前三名都被印度裔的少年包攬。其中,12歲的冠軍邦尼.金(Bonny Jain)因此獲得了2萬5千美金的大學獎學金,還成為美國國家地理社團(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終身會員。
冠軍=成功?
單詞拼寫是美國一項全國性的消遣活動,反映了美國人對英語演變極其濃厚的興趣。莎士比亞時代就流行這種英語單詞拼寫競賽,在19世紀的美國,開採金礦的工人們經常在夜晚的篝火旁舉行「拼字比賽」(spelldowns)以消解一天的疲勞。
「英語的拼字法被視作一種猜謎遊戲,」位於美國塔克馬市(Tacoma)的菩及海灣大學(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教授理查德.霍奇(Richard Hodges)說,「與世界上其它語言的拼寫體系照字母次序排列的特點不同,英語的拼寫不僅僅基於發音,還有一些外來語言的特點。」
但是,批評家們認為,這種拼寫比賽讓孩子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死記硬背」上。
影片《阿基拉和拼字比賽》的導演大衛.阿遲森(David Atchison)說:「我們很自然地把期望寄託到孩子們身上。這些孩子被置於非常激烈而緊張的競爭環境之下。他們往往變得更加內向,越發像個『書獃子』,而且不習慣被放在公眾實現下的生活。」
全美拼字大賽1981的冠軍,如今擔任大賽指導的佩吉.肯伯爾(Paige P. Kimble)辯駁道,拼字比賽不僅僅是記著一個單詞的拼寫,它更是幫助孩子們理解語言構造、瞭解語言發展,如拉丁語、希臘語的一種手段,讓孩子擁有一種語言特長。許多參賽者由此鍛練了智力,有的孩子因此在音樂或其它領域也獲得了不淺的造詣。
「拼字比賽的另一個好處是:為那些在體育方面沒有特長的孩子開闢了一條新的成功之路。只是,這種比賽完全是『孤軍作戰』,不強調團隊精神,培養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小蜜蜂,」湯普森對《華盛頓觀察》週刊說。
湯普森說,「在如今的電腦時代,當人們幾乎不需要背誦很多單詞,更多地依靠糾錯軟體來書寫時,能看到老式的單詞拼寫的回歸,也是件新鮮事。而孩子們通過這種賽事能真正理解了英語的語言規則,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在學習拼寫的同時,他們也在學習思考,這對提高美國的教育水平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美國歷屆全國拼字比賽冠軍獲勝單詞
* 1926年 - abrogate(廢除)
* 1931年 - foulard(法式軟薄綢)
* 1939年 - canonical(根據教會法的、權威的)
* 1942年 - sacrilegious(褻瀆神明的、該受天譴的)
* 1946年 - semaphore(信號)
* 1951年 - insouciant(漫不經心的)
* 1955年 - crustaceology(甲殼類動物學)
* 1963年 - equipage(「探險隊或軍用」裝備、馬車及侍從)
* 1967年 - chihuahua(奇瓦瓦狗)
* 1979年 - maculature
* 1980年 - elucubrate
* 1981年 - sarcophagus(石棺)
* 1982年 - psoriasis(牛皮癬)
* 1983年 - Purim(「猶太教節」普珥節)
* 1984年 - luge(仰臥滑行小雪橇)
* 1985年 - milieu(環境、背景)
* 1986年 - odontalgia(牙痛)
* 1987年 - staphylococci(葡萄球菌)
* 1988年 - elegiacal(輓歌的、哀悼的)
* 1989年 - spoliator
* 1990年 - fibranne
* 1991年 - antipyretic(退熱劑)
* 1992年 - lyceum(演講廳)
* 1993年 - kamikaze(神風敢死隊)
* 1994年 - antediluvian(《聖經》所載大洪水前的、遠古的)
* 1995年 - xanthosis(黃變症)
* 1996年 - vivisepulture
* 1997年 - euonym(衛矛屬植物)
* 1998年 - chiaroscurist
* 1999年 - logorrhea(多語症)
* 2000年 - demarche(手段、外交方針)
* 2001年 - succedaneum(替代品)
* 2002年 - prospicience
* 2003年 - pococurante(漫不經心的、冷漠的)
* 2004年 - autochthonous(土著的、現地形成的「岩石」)
* 2005年 - appoggiatura(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