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革史專家宋永毅披露:文革期間,胡錦濤是清華大學水利系的政治輔導員,屬於保守派。造反派成功奪權後,保守派也紛紛改換門庭,成為造反派,「既然是毛主席號召造反,胡錦濤也就跟上去」。胡主政後參拜西柏坡和韶山,訪貧問苦,要求官員艱苦奮鬥,就是延續「四一四派」的思想。
胡錦濤的清華學友、流亡民運人士萬潤南回憶:胡錦濤曾經擔任清華文藝社團團長,為人謙遜平和、與人為善,因而廣結人緣,文革中基本上沒有反對的人。文革初期,胡曾聯署一張題為「清華黨委是延安,不是西安」的大字報,保校黨委。胡喜歡外出串聯、遊山玩水。萬潤南曾與胡錦濤從北京串聯到西安、成都、重慶,再從重慶坐船沿長江而下。1968年,26歲的胡錦濤結束了9年的清華生活,被分配到大西北甘肅省劉家峽水電站。
文革期間,溫家寶就讀的北京地質學院,也出現了名噪一時的「地院東方紅」造反派組織,是「地派」的龍頭老大。溫沒有介入批鬥師長的造反運動,成為「逍遙派」。1968年,與胡同齡的溫,同樣被分配到甘肅省,在酒泉地質力學隊工作。
溫家寶因寫得一手好字,被指派到批鬥大會做抄寫工作。有一次,批鬥會由文鬥變成武鬥,對被批鬥者大打出手,溫看不下去,加以阻攔,被指為「同情反革命」。隨即被「發配」到偏僻的農場,干苦力、牽駱駝、放氂牛。
一年之後,溫家寶重返力學隊當技術員,在荒無人煙的祁連山一帶勘探礦產,在物質貧乏的生活中度過了11年,避開了政治風暴,對中國貧困現狀也有了深刻體驗。1979年,溫升任甘肅省地質局官員。1983年,溫上調北京,出任地礦部副部長,此後青雲直上,一步步邁向總理寶座。
中共「第五代」高官,多出身於共青團,不少人曾是文革時期的紅衛兵,因而被戲稱為「青紅幫」。文革期間,現任江蘇省委書記的李源潮(其父李干成,原上海市副市長),曾經是上海紅衛兵的武鬥干將;現任商務部長薄熙來(其父薄一波,中共元老),曾經是開武鬥之風氣、令人聞風喪膽的「聯動」組織頭目;現任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其父黃敬,江青前夫,原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曾經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紅衛兵,積極參加批鬥校黨委、黑龍江省委的造反活動。這些「太子黨」 成員,文革後並未被清算,官位反愈升愈高。
(華夏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