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體制是在走鋼索

作者:張清溪 發表:2006-05-23 05: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昨天表示,臺灣與中國的經貿往來,面臨往來太集中與價格威脅。在市場經濟下,政府能做的不多,但至少不能「推動」兩岸經貿,適度「節制」是有必要的。

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上午邀請張清溪就「中國經濟的崛起與兩岸經貿的推動對臺灣就業環境影響」,做專題報告。

張清溪表示,臺灣的中國投資與經貿往來面臨的問題,在於往來太集中與中國價格的威脅兩大因素,中國的經濟體制是在走鋼索,以國家無限的低廉勞力、極端的社會分化、無度的貪官腐敗與道德淪喪,以及驚人的環境污染生態敗壞為代價,這樣的發展絕不會長久。

張清溪說,近來中國內部暴亂不斷,中共自己承認2004年有74000件,2005年增到87000件,這是內部危機;對外關係上,人民幣被逼著升值,中國的民族主義在發酵,中共被逼著對外資趨向嚴苛,取消對外商優惠的「兩稅合一」蠢蠢欲動,中國想要自立標準,如網路標準等,而與跨國企業摩擦不斷。

張清溪說,世界新興國家已成為中國有力的外資競爭者,2005年印度吸收FDI(外國直接投資)已經躍升全球第二位;微軟、英代爾、思科這些全球最頂尖的公司,都將投資重心放在印度;中國的工資上升、能源缺乏、電力不穩等,加上中共經常要脅跨國企業作出違反人權的行為,已經出現跨國公司第二次撤資退潮,德國西門子首先採取「棄中國選印度」的行動。

他表示,臺灣失業率從2001年與2002年超過5%,已經逐漸穩定下降到低於3.9%,顯示臺灣的市場調整能力,未來只要避開「中國價格」的侵擾,預先防範中國崩潰的衝擊,臺灣的就業環境會漸入佳境。

張清溪表示,目前不論從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甚至媒體層面,影響臺灣最大就是「中國」因素。在市場經濟下,政府能做的不多,但至少不能「推動」兩岸經貿,適度「節制」是有必要的。

面對中國經濟的崛起,政府能做什麼?張清溪表示,政府必須提供企業正確充分的中國訊息;關心中國的民主化並促進中國的民主化,這兩項是政府責無旁貨的工作。

臺灣日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