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諸多帝王中,聰明勇決,識量過人的,莫過於唐太宗李世民。只要知道這段歷史的人,稍事回想,他巨大的身影就會跨越千年的時空,巍巍桓桓的孑立眼前。他胸懷萬有,聚群豪殷殷打造出來的錦繡山河,繁華社會,更是這個世界中永不漫漶的清晰記憶。所以有許多學者專家,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舞蹈、音樂……各個面向去研究他。而我,只想從他的統御藝術來瞭解他。寫寫、想想,一千年後的李世民,覺得他的領導統御,仍然閃耀出最現代智慧的光芒;他運用的曠達襟懷,仍然有縱橫世界,俯瞰廣遠的不凡氣勢!
世民的領導統御是什麼呢?總的來說,他是以篤行仁義誠信為本,公私賞罰分明為用;再加上他那以身作則,和律己嚴,待人寬的秉性,在靈活巧妙運用下,而成就了他曠世功業的一項藝術。現僅就他在領導統御所言所行,以事例方式解陳於後:
推心置腹
太宗即位之初,每天引領宿衛官兵習射於殿庭,親身教練。群臣多勸阻:「按律法,凡兵刃到皇上所處之地,絞刑。今使雜將卑卒常張弓挾矢於陛下左右,萬一發生意外,那時後悔已來不及了!」
世民未加理會,但言:「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內的臣民,都是朕的赤子,朕都一一推心置腹對待;為什麼宿衛之士也要去猜忌呢?」因為他的真誠,促使人人自勵,數年之間,他的宿衛都成為他最精銳的基本幹部。
這年中,與突厥和盟。突厥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萬口;太宗不受,只要求他歸還以前所虜的人口,和行軍長史溫彥博還。最多的牲口都會是對國人尊嚴的褻瀆,沒有什麼比人最珍貴的。不過,正是太宗這種行仁推義的作法,才得以收伏大眾的人心!
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數匹,被人檢舉。太宗知道後說:「順德所做的事,如果對國家有益,朕願與他共有府庫的財帛,他怎會糊塗到幾匹絹都冒險去貪呢?」因愛惜他過去有功,沒有以罪犯送,卻於殿廷賜絹數十匹。有司之臣怪而上問:「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為什麼還送他這麼多絹匹?」太宗說:「他要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用刑。如若不知愧悔,那只不過是一隻禽獸罷了,即使殺了他也沒什麼用!」以賞代罰,感召了順德聖潔的忠誠。所以在他以後任過的職,走過的路,馳騁過的沙場,都展現出他最燦爛的生命。貞觀十七年,才能與房玄齡、李靖等名臣名將二十四人,圖畫凌煙閣,光榮輝耀古今。
有上書請罰佞臣。太宗問:「誰是佞臣?」對曰:「臣居民間,不能確知這人是誰?願陛下和群臣說,或者假作盛怒來測試。有執理爭辯不屈的,這就是忠直的人;畏威順旨的,這個就是佞臣的。」太宗不悅的說:「君主就像是水的源頭,臣子宛如滔滔流水。源頭濁而想要流水清,怎麼可能呢?君主自己耍詐,又豈能去責備臣下的忠直?朕方以至誠治天下,見以前的帝王好以權矞小數待他的臣子,朕常竊以為恥!」至誠可格天,何況是人。他的臣民,自然心悅誠服的了。
賞罰有道
突厥天災頻仍,國人離散,人民大飢。群臣奏請乘間襲擊,太宗說:「才與突厥議和而背盟,有失信於人,乘人家的災難用兵,更加不仁於民;趁他國之危,得到勝利,也勝之不武。縱使他的種落盡叛,六蓄都亡,朕也不會做這樣不仁、不信、不武的事。除非他有罪於民,然後才可名正言順的討伐。」
這年,中國人自塞外歸及四夷前後降附者,男女一百二十餘萬,都劃地安置,各有工作,從事生產。遠方諸國來貢者甚眾,中書侍郎顏師古請圖寫以示後人,遂作「王會圖」。無他,太宗的行「信」與行「仁」的揚眉吐氣啊!
有剌史龐相壽坐貪污,他自陳嘗在秦王府做事,希能寬諒。太宗告以「朕以前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是四海之王,不可獨私故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朕怎敢違抗!」服務秦王左右,中外甚多,如果人人都恃恩私違法亂紀而不罰,又何以服天下,治天下?賞當其賞,罰當其罰,正是致治之道啊!
李靖破突厥頡利可汗牙帳,因所率部隊紀律一時鬆弛,致使突厥珍物,被官兵虜掠殆盡,御史大夫劾請付法司究辦。太宗令免劾究,只在召見時大加訶斥,並說:「隨朝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卻藉他的罪予以殺害。朕則不然,錄你的功,又赦你的罪。」於是加靖的官,復賜絹與增添他的食邑。未幾,太宗又召見靖,對他說:「前有人讒陷於你,今朕已發覺,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再賜絹二千匹。世民很聰明,他知道對佼佼不群的李靖該怎麼收,應如何放,拿捏得恰如其分。所以李靖才會心甘情願的把滿腹華辨抽出來,幫助太宗去彩繪大唐的世界。
你看世民又怎麼說:「擇天下賢才置之百官,分行各職責內的事。由宰相審查成熱安置,然後上奏。有功就賞,有罪就罰,誰敢不竭盡心力以盡忠?何憂天下不治呢!」
太宗舉行餐會,剌史尉遲敬德與宴。有官吏坐在他的上首,敬德怒斥:「你有何功?敢坐在我的上首!」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一旁勸解,敬德不僅不聽,還飽以老拳,打得道宗雙眼幾近於瞎。世民見了,非常不悅的對敬德說:「朕見漢高祖滅功臣,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所以想與你們共保富貴,令子孫不絕。但你居官數次犯法,念你有功而未加處分。你知道初漢韓王信、彭越為高祖劉邦菹醢的事吧?因為他們傲慢又抗上。現在想來,不應該怪罪劉邦。國家綱紀,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得,希望你以後多加檢點,免致後悔莫及!」敬德曾建功玄武門,從世民征戰四方,驍勇善,叱吒沙場,是世民的愛將。也許因為這樣,不免傲氣凌人。世民是瞭解他的個性的,這樣做,也是另一種駕馭敬德的方式。俟後,敬德始懼而自戢,在身心上多所修飭。
仁至義盡
貞觀七年,太宗用長孫無忌為司空。無忌固辭說:「臣忝為外 戚(長孫皇后兄),恐天下人謂陛下為私。」太宗道:「朕為官擇人,惟才是用;苟或不才,雖親不取。如其有才,雖讎不棄。今日所舉,為公不為私。」無忌於世民任秦王時,就是他的心腹,事之安危,無不參與運籌,他兩可說形影相依,禍福與共。可能就因為如此,無忌更加戰戰兢兢,恐因厚賞致禍。也許就是無忌的小心謹慎,正所以為世民放心的不斷舉用。
魏徵生平節儉樸素,居宅狹小,無廳堂待客。太宗知道後,特為他停止構建中的殿材,移作征家擴建居屋之用,五日而成,並賜以素屏、素褥、桌椅等,以遂他平日所尚。征上表謝,太宗手書稱:「處卿至此,是為黎民與國家,豈為一人,何事過謝!」關懷、照顧臣下,還冠上堂皇的說詞,很窩心吧。
陳國公候君集因與太子謀反被收。太宗令引他至廷,藹然說道:「朕不想叫刀筆吏辱公,所以親自來問。」君集初不承認,有證人具陳始末,又將與謀往來書信讓他看,乃服。太宗顧左右大臣憫然言曰:「回想當年,家國未安,君集轉戰萬里,實有大功。今雖有罪,朕實不忍置之於法。現為他向諸公乞免其性命,不知卿等許朕否?」話剛落,左右大臣齊聲說:「君集今日之罪天地難容,請明正典刑,以維國家之大本!」太宗不禁拭淚對君集道:「眾怒難犯,與君長訣了!而今而後,只能在凌煙閣上見卿遺像了!」君集處斬後,太宗念在過去勛業,還給他留下妻與子以奉祭祀,凌煙閣上,也仍然有他勃勃英姿。你真得佩服世民做得仁至義盡了吧。
愛民惜物
太宗在秦王任內,和弟元吉率部與突厥頡利、突利兩兄弟所領大軍相遇於西城,將士震恐,元吉也怕得不敢應戰。太宗卻毅然帶領百騎逕赴虜陣前,機智的以言語挑撥突厥兄弟,使各懷疑懼而請和,引兵自退。太宗在危險的環境中,以身犯難,砥柱中流,轉危為安。他的這種精神,對部屬確有廉頑立懦的效果。
太宗嘗謂左右大臣:「朕自立太子,遇到事物每作機會教育。與飯,就說:『汝知道稼穡的艱難,自然會愛惜稻米,那麼往後就不會有斷炊的問題。』見他騎馬,就說:『汝知道它的勞逸,就會曉得怎麼去節省維護它的體力,那麼馬就可以常保健康,隨時可供你乘騎了。』看到他坐船,就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民情猶水,君則如舟。』他休息於木下,就說:『木從繩測才正,人從諫諍才聖。』」太宗在殿堂之上這麼講,也是向眾臣做幹部機會教育,要他們在鋪展壯志豪情的道路上,如何做人處事,如何愛民惜物;要他們小心,免得被荊棘剌傷、絆倒。
英國公李世績得暴疾,醫生開的藥方是:須灰可治。太宗自剪須為他和藥,並親手餵食。世績頓首出血泣謝。太宗溫顏慰語:「為社稷,不為卿啊。」然後手撫他的背說:「朕求群臣可託孤的,沒有像公之可信。公以前不負李密(前為李密之部屬),朕想今日公也必不負朕的!「世績流涕跪謝,咬指出血以誓。因飲酒沉醉,太宗脫御袍覆之送歸。濃情意誠下,該想到劉備臨終託孤孔明時所言:「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不過以後的發展,確是如此。
林邑(古越南)獻五色鸚鵡數頭,能言。適值冬寒,常引吭高鳴:「這裡很冷,我要回去!」不幾天,新羅(現在南韓屬地)獻美女兩人,魏徵以為都不能接受。太宗欣然:「林邑鸚鵡天天哀鳴苦寒,思歸故鄉,況兩女遠離父母親友。」於是,各付該國使者遣送歸國。疏朗的胸襟,引發仁民愛物的歸結;引來遠人絡繹於途的歡聲:「大唐,大唐,美麗的大唐!」
御駕親征
貞觀十九年,太宗親征高麗,自將數百騎至遼城下,見士卒載土填塹,竟分其尤重的土於馬上搬運,跟從官員無不爭相跟進,事完。會合統軍李世績晝夜攻打遼城,血戰十二日始克。續進軍白岩城,右衛大將軍李思摩中弩箭,太宗親為吮出毒血。烏骨城遣兵萬餘援救白岩,將軍契宓何力以勁騎八百襲擊,身陷敵陣,腰中槊,被救而還。太宗自為何力敷藥,並解帶朿其重創,將士莫不感動。何力卻把感動化為雪恥的力量,即躍馬率從騎奮擊,破高麗軍,卒至反敗為勝。這也是太宗以身作則,馭眾有方所換來的勝利!
征高麗回至營州,詔遼東戰亡士卒骸骨並集柳城東南,命有司設太牢(牛、羊、豕三牲),太宗自作祭文哀悼:想到多少蹄聲和吶喊,多少生命和鮮血,在煙硝中暗啞了,淹滅了,消失了;想到他們慈母的白髮,春閨的遙望,稚兒的夜哭。眼前只是密密層層排放的骸骨,密密層層排放著親人的掛念。太宗不禁嚎啕大哭,與祭者無不哀號。死者父母得悉,盡說:「我兒雖死,天子與將士都弔祭哀哭,死何所恨!」哭聲把千萬活著的人底怨嘆,化育成一種開拓大唐前程的偉力。
太宗自高麗還,太子從飛騎三千人,馳入臨渝關奉迎,適於中途相遇。年初太宗於定州出發時,曾指所穿的褐袍告太子:「下次凱旋歸來看到你,再換穿此袍。」故在遼左,雖然盛夏汗濕全身,也未更換。及秋,袍已穿破,左右請易新裝。太宗說:「軍士的衣服都壞了,朕獨著新衣,這怎麼行呢?何況朕與太子有約在先。」這時,太子進新衣才把舊袍換了下來。太宗與官兵共甘苦,即便一件衣服之微,也可轉換成對士氣的鼓舞,啟發太子怎樣對待臣下的示範呢!
諸軍所虜高麗民萬四千口,先集幽州,這些人將賞給軍士做奴隸。太宗憐憫他們的父子夫婦離散,要求有關主管可以讓他們以錢或布自贖為民,所得分給軍士,歡聲三日不息。太宗車駕至幽州,高麗民迎於城東,拜舞呼號,宛轉遍地,遠望塵揚彌天。而幽州就成了這些高麗人競相卜居之地;他們樂於做唐代的子民,樂於成為中華民族許多民族中的一個族群。太宗的仁慈,也替他增加了一派力,一股勢,為這塊大地奔走,為這個大唐的國力勤奮耕耘。
五事而成
一日,太宗在翠微殿問陪臣:「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卻不能服戎狄。朕才不及古人,而成功過之,請諸公坦率各道其故。」群臣:都說「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太宗道:「不然,朕所以能及此的,只由五事而成:自古帝王多妒嫉勝過自己的人,朕見他人的善,像自己有的一樣。別人的品行與能力,不能兼備,朕常棄去他的所短,採用他的所長。人主往往運用有才德的人,對不肖的人,卻恨不得把他推諸溝壑;朕見賢能的人敬之,不肖者憐之,賢與不肖,各用他們之所能。人主多惡正直,所以陰誅顯戮,每一個朝代都有;朕即位以來,正直之士比肩於朝,從未黜責廢處一人。自古都貴重中華,輕視夷狄,朕獨愛他們像自己的家人一樣;因此,他們的種落咸依朕如父母。你們知道了吧?這五事,就是朕所以成今日之功的原因啊!」
不過總的來說,應該是太宗把領導統御藝術化,所開出來這樣艷麗的花,所結出來這麼豐碩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