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年之政局 -- 七國之亂的平定

發表:2006-01-17 02: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漢初文景之治並非完全清靜無無,而是包括了對諸侯王叛亂的平
定,以為漢武之加強中央集權鋪平道路。秦末原六國貴族曾乘天下大
亂而先後復國,造成了群雄割據之局勢。至劉邦戰勝項羽而建立西漢
王朝,乃將六國之『豪傑名家』十餘萬口遷到長安附近,使關東『邑
裡無營利之家,野澤無兼併之民』。接著,高祖唯恐韓信、彭越、英
布等異姓諸王據有關東要地,擁兵自重,稱霸一方,遂著手予以鏟除
,去掉中央之隱患。然高祖在鏟除異姓諸王的同時,卻又分封了許多
宗室,其本意無非效法西周,以血緣關係作政治支柱,使同姓諸王輔
翼漢室。渠料結果適得其反,竟造成諸侯坐大之勢,直接威脅到中央
皇權之統治。

  原來漢初為控制諸王國,曾規定由中央派太傅輔王,派丞相統王
國眾事,且規定無中央之虎符諸王不得發兵。不過王國還可自置御史
以下之官吏,可自徵賦稅、自鑄貨幣、自行紀年,實際上是半獨立。
隨著時間之推移,諸王之勢力越來越大,跋扈不馴,尾大不掉,時『
藩國大者誇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矯枉過其
正矣』(《漢書.諸侯王表序》)。有鑒於此,在文帝時,賈誼曾上
《治安策》,謂『天下之勢方病大□,一脛之大幾如腰,一指之大幾
如股』,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
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令海內之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
從。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湊併進,而歸命天子』。文帝末年,同
姓王之封國計有吳、楚、梁、齊、城陽、濟北、濟南、災川、膠西、
膠東、代、趙、河間、燕、淮南、衡山、廬江等十七國。文帝從賈誼
之計,把齊國一分為七,又分淮南國為三,以削弱諸侯之力量。

  景帝即位後,諸侯跋扈之勢仍盛。大臣晁錯(前二零零年 -- 前
一五四年)在文帝時即已屢倡削奪諸王封土,後更向景帝上《削藩策
》,認為『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
反遲,禍大』。景帝採晁錯之策,削楚王東海郡,削趙王常山郡,削
膠西王文縣,次將及吳國。吳王劉濞遂於公元前一五四年,以『請誅
晁錯,以清君側』為藉口,舉兵反叛漢室。接著,楚王戊、膠西王卬
、膠東王雄渠、災川王賢、濟南王辟光、趙王遂等,也陸續叛漢,史
稱『吳楚七國之亂』。

  七國亂事一起,景帝初乃誅晁錯,以息事寧人、委曲求全,然『
吳王為反數十年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為名,其意非在錯也』(《史
記.晁錯傳》),故亂不止。於是景帝乃遣太尉周亞夫(? -- 前一
四三年)等將兵平叛,不出三個月,亂事遂被平定,吳王敗亡,其它
叛王亦多自殺或被誅。七國之亂甫平,景帝乃頒新令,使諸侯王不能
自治其國,如諸王無權過問王國之政事,王國行政權、官吏任免權悉
歸中央,另又留部分封王於京師,不遣就國。結果王國與郡幾同,中
央皇權遂大為加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