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冬季滑雪樂 讓沒有滑過雪的讀者進入準備狀態


冬季滑雪樂

加拿大南部和美國中北部在地理位置上處於一個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氣候區域,生活在這個多樣性氣候下的人們,就比較幸運能體驗不同時節的戶外人生,享受多重戶外活動的樂趣。冬天,尤其在加拿大是漫長的,這四、五個月的時間戶外天寒地凍,零下一、二十度是常有的事,戶外活動卻沒有就此暫停。如果有機會到滑雪場走走,就會發覺到人們正享受冬季滑雪之樂呢。

移民或求學來北美的華人中,相信有人早已愛上滑雪運動,但一定還有更多的華人對滑雪仍感陌生,想嘗試又不知如何起步,本文介紹冬季滑雪運動,希望藉此讓沒有滑過雪但有興趣的讀者進入準備狀態,並和已會滑雪者分享個人的經驗。

滑雪概介

滑雪分為高山滑雪(Alpine Skiing) 和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高山滑雪是一般所謂的滑雪,也是本文要談的。越野滑雪是穿著比較輕裝的雪鞋、雪橇,在郊外或公園較平緩的小徑上行走,如碰到小坡也可滑下,也就是走走滑滑,既運動又能賞雪。另外近十年來十分流行滑雪板,深受年輕人喜愛。

一般人對滑雪的印象多來自於影視雜誌,看到滑雪者坐直升機上山頂,然後一個個從懸壁上飛躍而下,在陡峭的山坡上高速滑降,有時滑到凸峭的岩山上便來個騰空翻轉,著地後又急速穿梭於樹林之間左轉右閃,看上去真的很危險。其實這些都是挑戰極限的頂尖高手,一般人們並不是在高山上的野外天然雪坡上滑雪,而是在滑雪場中心已安全處理過的雪道上滑。

滑雪中心是依山坡斜度來規劃成各種難易度雪道,滑雪者各依自己的程度選擇適合的雪道滑,快、慢全看自己,並不是想像中的危險。不過,話說回來,人的體能在 30來歲是個頂峰,之後就會逐漸走下坡,滑雪畢竟是在戶外寒冷的溫度下進行,年紀愈大手腳愈不靈活,如果你從未滑過雪,且已在40~50歲以上,除非身體條件特好又有運動細胞,否則筆者較不建議你去嘗試,因初學者常會跌倒,老骨頭摔多了總是不好;但如果你因過了學習年齡不適合學,筆者卻建議你給子女機會,帶他們去上課嘗試,讓他們融入主流社會的冬季運動。

如果你在40歲以下,身體尚好,那麼學習滑雪尚嫌不遲。二、三年滑下來,如果能掌握基本技巧達到中級程度不太會跌倒的話,那麼你應該可以輕鬆的享受滑雪樂趣到60幾歲。

與滑雪結緣

筆者和滑雪結緣始於高中一年級,那時在臺灣有個滑雪協會,是當時培養奧運滑雪選手的一個相關單位,每年冬季滑雪協會會在寒假對大眾舉辦每期三天的滑雪訓練梯次。

筆者當時在報上看到了廣告,把這個訊息告告訴一群住校的室友,大家覺得在亞熱帶的臺灣,平常在平地連雪都沒見過,滑雪,哇!真是不可思議,於是六、七位有興趣的同學就一起去報了名,大夥是在臺北火車站集合,領隊帶我們坐火車至臺中,經埔裡上山來到了合歡山上的松雪樓,第一次登上三千多公尺的高山,合歡山上的雲海,山谷草原和特有的高山植物景觀一直仍在記憶之中,可惜的是我們這個梯隊上山時,天氣不夠濕冷,山上只有少許的局部殘雪,教練說明天進度照常進行,但不是滑雪,是滑草。第一次穿上那老式笨重的雪鞋和雪橇,走起路來都十分吃力,教練開始教基本動作,如何走路,就地抬雪橇轉方向,側走上坡、滑下、煞車、轉彎,別看是在草上練習,斜坡上衝下去速度仍然很快,大夥剛開始學,常常摔得七葷八素,又是跌在草地上,三天下來真是苦不堪言,但比起那體會到的經驗和享受的樂趣,還是值得的。
數年之後,我有幸到歐洲瑞士求學,又跟這個瑞士人自豪的國家運動結了第二次緣。那時在洛桑大學裡有滑雪社團在假期舉辦的滑雪課程,我便邀了另一位來自臺灣的朋友,興致勃勃地參加了在阿爾卑斯山Gstard滑雪中心的初級班,這次是道道地地的在學滑雪。兩天下來已可掌握控制煞停和轉彎的技巧。

其後,我曾和當時在洛大讀法文的一位加拿大同學,去了歐洲最有名位於瑞士南部的Zer-matt滑雪中心,那裡是滑雪朝聖者的天堂,在瑞義之交的阿爾卑斯山上,由山谷到山頂要搭二、三次長度型纜車。上山頂後,小時候就開始在加拿大滑雪的朋友Michel,涮涮涮的就從一個陡坡滑了下去,我當時剛過初學階段,望著陡坡心生畏懼,心裏正發毛不知如何滑下,Michel卻已在山坡下遠遠向我招手。我想也不能太漏老中的氣,硬著頭皮左拐右彎八字型的滑了下去,居然沒在斜坡跌倒,信心開始大增。

Zermatt雪場山高雪道長又寬,滑起來真是暢快舒服,滑到半山腰見山丘上有一餐廳,脫了雪橇拾階而上,看到了飄揚的義大利國旗,原來幾步之隔,我們已入了義境。餐廳內不少義大利人是從山坡另側乘纜車上來的,阿爾卑斯山上的溫度大多在零下幾度,不會太冷,帶著那剛運動過的體溫坐在餐廳外露天座位上喝咖啡、啤酒,遠眺馬特洪峰(Matterhorn)美景,真是人生一大享受。Zermatt在筆者心中一直是歐洲滑雪的首選之地,兩年前本想在聖誕假期帶內人和子女舊地重遊,但多倫多飛往日內瓦的滑雪包機在10月下旬已被訂滿了,只好暫且作罷,但由此可知其受歡迎的程度。

後來在瑞士旅館管理學校期間,學校曾安排我們去了南部Zinal滑雪中心一個星期,學習觀摩冬季旅遊中心的營運動態,期間每天都有安排滑雪課程,一週密集學習下來,技巧增進許多,最後那天學校安排了一個大彎道競速滑雪比賽,不論你是什麼程度都可參加。筆者當時大約是中級程度,也大膽地參加了。在山頂起點準備就緒位置,哨音一響就衝了下去,左轉右轉滑過一個個旗桿,好歹沒有跌倒的滑到了終點,比起那些從小就滑雪的歐洲同學,計分名次雖然是倒數幾個,但卻是一次難忘的回憶。
之後在瑞士期間又有兩次受邀到瑞士朋友山上的度假木屋去渡週末滑雪,又多增加了滑雪經驗與見識。離開瑞士回到臺北工作數年後,我們移民來到了加拿大多倫多,在這個北國之鄉又和滑雪結了第三次緣。這次由於是長期定居,這個滑雪緣份應該是長長久久,一直滑到年邁力衰吧!

世界的主要滑雪區

歐洲──歐洲的滑雪場主要分布在瑞士、法國東部、義大利北部和奧地利西部的阿爾卑斯山區。其中瑞士是世人心目中的滑雪勝地。瑞士的湖光山色,奇峰雲海和雪嶺之勝每年吸引著數百萬計的滑雪客,阿爾卑斯山的主體在瑞士,因此在瑞士全境都可滑雪,滑雪自然也成了瑞士人的全民運動。瑞士人孩童時就常跟著父母上山滑雪,有人說要想辨識瑞士人,到滑雪道上就一目瞭然,那些滑的不怎麼好的肯定不是瑞士人,其言並不為過。

瑞士有名的滑雪中心有東部的 St. Moritz、 Davos、中部的Gizindlewald、Gstard、南部的Zermatt和Verbier。瑞士之外,法國是歐洲人第二選項,東部白郎峰附近的 Chamonix、Val d' Is-ere, Tignes、 Meribel、Cour chevel都是超大型滑雪場。

義大利威尼斯以北的Cortina、米蘭西北的Courmayeur不但是義式風情的滑雪場也是冬季賞雪勝地,奧地利的Innsbrook、St. Anton和Kitzbuhel,由於講德文,吸引不少來自德國、荷蘭和北歐的滑雪客。阿爾卑斯山之外,位於法西之交的Andorra山區,西班牙中南部的Sierra Nevada、北歐挪威,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及土耳其內陸高山都有滑雪場,雖不夠國際化,但也是區域性的佼佼者。

北美洲──美加二國的滑雪中心集中在西部落磯山脈,美東新英格蘭區和加東魁北克省聖羅倫斯河以北的山區。

加西:溫哥華以北二個小時車程的惠斯勒/黑梳山滑雪中心(Whistle/Black Comb)數年來在滑雪雜誌上的評等排名都是第一,將是2010冬季奧運舉辦地,惠斯勒/黑梳山山頂海拔7494尺,基地滑雪村2214尺,雪道垂直高度五千多尺,滑雪面積達8171英畝,超過兩百條雪道,是北美最大滑雪場,它是兩座滑雪山脈一左一右組合在一起,在山腳底,共用一個龐大的滑雪村。
以黑梳山為例,從基地村到山頂最高處需換三次纜車,筆者曾試過從第二纜車站(只是山頂的3/5高度),以中上速度滑下,中間休息三次,每次一分鐘,一趟滑到山腳基地需35分鐘,雪道真的是又長又過癮。

讀者如果是滑雪愛好者,居住在北美又還沒去過的話,筆者建議你一定要去見識見識,加拿大西部亞伯特省班芙國家公園區的露易斯湖(Lake Louise)和陽光(Sunshine),也都是不錯的滑雪中心。筆者的經驗是:前者可在山上欣賞落磯山脈雄偉壯闊的層峰,後者山頂處附近的雪道不是一條條的以樹林分隔,而是整座山頭附近都是雪道,寬寬廣廣任你逍遙暢快。另外加西的Paronama、 Big White、 Kicking Horse、Sil-ver Star、Sun Peak也是受歡迎的滑雪場。

美西:美西落磯山脈較有名的滑雪中心有科羅拉多州的 Vail(與惠斯勒的排名常在伯仲之間)、Aspen(影視人士愛去的)、Winter Park、 Beaver Creek、 Snow Mass、Copper Mountain、Breckenridge、Keystone和猶他州的Park City (2002年冬季奧運地),Snowbird、 Telluride、 Al-ta、Deer Valley,另外懷俄明州的Jackson Hole(有高手愛的驚險陡坡),蒙大拿州的Big Sky,加州的Mammoth,加州與內華達州交界Lake Tahoe區的Squaw Valley、Heavenly、North Star at Tahoe、Alpine Meadow等都是有名的滑雪中心。其中Heavenly滑雪中心山下有拉斯維加斯式的賭場型酒店,山上則有最美的景色,筆者兩年前去過,由山頂滑下中途駐足休息時,遠眺Tahoe湖,山湖雪景相映一體,真是美極了。

加拿大東部:加拿大東部的滑雪中心有蒙特婁以北一小時車程的川布朗山 (Mont Tremblant),這個法語區的滑雪中心十幾年前由Intrawest滑雪開發公司接手管理後,年年躍登北美東部評等第一的滑雪中心,由於是在法語區,給北美人有一種歐洲雪場氣氛的感覺。筆者從多倫多開車前往(也可經由渥太華)約七小時,由美國東北部各大城前往也都在一天開車的行程內,是一個美加東地區極受歡迎的滑雪中心,加東魁北克市以東半小時車程的聖安山(Mont St. Anne)也有不錯的雪道,在山頂上可遠望那流向大西洋的聖羅倫斯河,另外附近的Le Massif滑雪中心,相關設施正在提升中,由於雪道垂直高度甚高,二、三年後也會是加東另一顆新星。

美東:美東山區海拔雖不及西部落磯山脈,但各雪場雪道多,設備完善,對東北部人而言都在開車距離內,頗受歡迎。其中佛蒙特州的Killington、Stowe、Sugarbush、 Jay Peak、Okemo、 Stratton、緬因州的Sugarloaf、Sunday River,紐約州的White Face、Holiday Valley,新罕布夏州的Loon Mountain都是較有名的。
Killington是東部最大的雪場,超過兩百條雪道,可以讓你忙上一週可能還滑不完每一條道,初中高級雪道分配均勻,大家可各滑所需。另外去年造訪的Stowe滑雪中心雪道長又處理的很好,山下的滑雪城鎮,各式餐飲酒吧在聖誕節期間經過燈飾點綴後,晚上很有氣氛,在那裡的一間瑞士餐廳,筆者嘗到了久違的瑞士起士火鍋(Fon-due),配著白葡萄酒,美味又道地,不禁懷念起過去瑞士的求學生活。

紐約州的White Face曾是奧運所在地,從Killington返多倫多的路上曾經過此處,太太和子女去山下Lake Placid的城鎮逛街,我一個人上山去領教了一個下午,印象是White Face真是名副其實,山面受風強,雪道上冰塊甚多,猶如光滑白臉,較不適合初學者。此外,紐約州水牛城外不到一小時車程的Holiday Valley,山不高,但雪道種類多樣化,很適合全家去渡滑雪週末,由多倫多開車前往約兩個半鐘頭。

東北部由於冬季較長,雪季從11 月下旬起可長達到次年5月中。七、八年前筆者對滑雪最狂熱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在5月份因多倫多附近雪場已關閉,為了逐雪,特地和弟弟及友人James駕車 10小時赴緬因州Sugarloaf滑雪,那時開放的雪道只剩三分之一,但雪道長又寬,還是滿足了我們的樂趣,春天滑雪,空氣清新又不冷,自是另有一番情境。

美加中部:此帶大多為平原,除了美國密西根湖附近的Boyne Mountain、 Nub's Nob、 Schuss Mountain等較為人所知外,另一個加拿大南安大略省,多倫多以北兩小時車程的藍山滑雪場(Blue Mountain),山雖不高,但Intrawest滑雪開發公司正在營造提升之中,將會是明日五大湖區的一顆閃亮新星。

其他地區:北美和歐洲以外,亞洲的日本、南韓滑雪發展較為成熟,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快,人民戶外旅遊活動增加,位於北方的省份也開始流行起冬天滑雪,雪場也不斷在增加和提升之中。另外,南美洲安地斯山的智利、阿根廷和澳洲、紐西蘭同處南半球,故提供給北半球人夏季滑雪的去處。阿拉斯加也有高山雪場,但因地理位置,人口及設備條件等因素,尚有一段長路要走。

滑雪場的層級和評等

洲際級:指的是那些足以吸引人們坐飛機遠渡重洋來滑雪的滑雪場。如加拿大的惠斯勒/黑梳山,美國科羅拉多州的Vail,每年吸引大批跨越太平洋和大西洋前來的亞洲和歐洲滑雪客。同樣的,歐洲瑞士的 Zermatt、St. Mortiz,法國的Chamonix,奧地利的St. Anton和義大利的Cortina也是首屈一指,常留著美加滑雪客的雪跡。
這些國際層級的雪場不只是山高,雪道多又長和設備完善,最重要的是它們都坐落在這地球上兩大氣勢磅礡、高山景觀無與倫比的歐洲阿爾卑斯山和北美落磯山脈上。

區域級:指的是那些吸引跨國或跨州省坐飛機或僅是開車就可到達的滑雪場,如前文介紹過的美加西部和東部各雪場,這些雪場有些也具備州際級的水準,因多位於連接的國度或跨省、州範圍內,頗適合三、五天滑雪的行程。

省或州級:山勢較低的雪場,雪道通常三、五十條,開車在二、三小時內,是適合附近大都會居民前來渡週末或當日來回的雪場,如藍山滑雪場的滑雪客,基本上多來自兩小時車程外的大多倫多區及附近城鎮,間歇也有一些來自美國底特律、水牛城的美國人。

城鎮級:雪場多位於城鎮近郊半小時到一小時多的小山丘上,雪道一、二、三十條不等,高度通常只有200-600尺,這些雪場通常沒有住宿旅館,滑雪客大多當日來回,但這些小規模雪場由於交通方便,場地坡度較緩,加上滑雪課程完善,正是大多數滑雪客的啟蒙之地,如多倫多西郊Milton的Glen Eden、北郊Barrie的Snow Valley、St. Louise/Moonstone、Horseshoe Valley,東郊的Lake Ridge等都屬這個層級。

滑雪場評等:每年滑雪季節來前的10月份,《滑雪》雜誌(如Ski, Sking, Skier)會根據不同條件替滑雪中心做綜合評等,這些條件包括了降雪量,造雪品質,雪道處理,雪道多元性,纜車和雪道比例,氣候條件,整體服務,旅館餐廳,基地村的街店氣氛,滑雪課程,山地景觀和價值等因素做一綜合評定。如2005/2006年雪季,《Skier》雜誌對北美雪場的前五名評等依序為:惠斯勒/黑梳山,Aspen、Alta、 Mammoth、 Jackson Hole。

滑雪裝備

滑雪裝備包括了衣裝和器材兩大項。由於滑雪通常是在零度以下的戶外進行,尤其有時乘高空吊椅上山,頂著零下十幾度吹來的冷風,衣著若不夠防寒,冷颼颼的,滑雪樂趣會大打折扣。衣裝從頭到腳包括:雪帽、頭盔、風鏡(或太陽眼鏡)、護下巴及頸套、長袖衛生衣褲、滑雪衣、滑雪褲,雪襪及手套。

雪帽最好能罩住大半個耳朵,頭盔可禦寒,更有安全性,目前在北美尚未立法規定滑雪一定得戴頭盔,尚在鼓勵階段,但專家建議,如果是滑雪板,競速滑雪,或較年弱的幼童,戴頭盔是必要的。

風鏡除了可使視力不受風寒影響外,也可淡化雪面上反射的強光,如果天氣好時,風鏡不用,掛在雪帽上,也是一副酷樣。太陽眼鏡則可取代風鏡,也可兼而用之。如果你有近視,可選擇鏡面較小的近視眼鏡外罩風鏡,或者只戴有度數的太陽眼鏡。
護下巴及頸套,平常可折疊好,放在雪衣口袋內,零下十幾度時可隨時拿出用的上。

長袖衛生衣褲的質料要能使運動中產生的汗氣透發到衣料表層上,若汗氣積聚在衣料內層,身體會有濕冷的感覺。

滑雪衣以能防風、防水及透氣為原則,也就是風寒濕雪進不來,但卻可把衛生衣表層的汗氣透發出去,以使身體保持溫暖常態。雪褲和雪衣的保暖材質一樣,連身式的滑雪衣褲筆者較不建議,冷時裡面不好多加衣服,熱了又不能只脫上衣,上洗手間也會不方便。

雪襪一般容易被忽略,有些人滑雪只是穿著一般的厚襪,透氣效果不佳,滑了一段時間後產生的汗氣變成了濕氣,腳會凍冷,很多技巧動作就不易揮發出來,因此最好能穿專為冬季戶外運動設計的雪襪。

滑雪手套也要注意保暖和防水,最好能用長過手腕的手套包住雪衣袖口,萬一跌倒時,濕雪不會滲入手腕處。

以上滑雪衣裝從一般折扣商店到滑雪專賣店都可買到,如何打扮取決於個人的預算,穿著風格和每年滑雪次數。

器材方麵包括了手杖、雪橇、雪橇固定裝置(Binding)和雪鞋。

手杖在滑雪過程中是雪橇以外的兩個活動性平衡支撐點,它可以幫助你轉、跳、滑陡坡和凸狀地形(Mogal),善用手杖可使你滑的流暢又有節奏感。手杖的選擇重點在適當的長度,選擇手杖時,腳穿雪鞋(或鞋根高的鞋子),將雪杖倒立過來,手握在環狀膠片下,若手肘與地面平行,這就是你要的長度。手杖上通常有一套環,滑雪時手套先插入套環中再握手杖,以防手杖有時會不小心脫落。

當你進入滑雪器材店時,展示架上的雪橇五顏六色、設計新潮、琳琅滿目,有些人可能會不知從何選起,雪橇基本上有以下一些特性:

(一) Flex(彎曲韌度),指的是當用些腳力踩下雪橇時,雪橇所承受的彎曲韌性度,通常滑雪當需要轉彎時,你必須要學會如何用腳使力(Pressure),使雪橇中間部分略為彎曲(肉眼不易辨識),以便容易轉彎。韌度較軟性的雪橇較適合體重輕、悠哉型的滑雪者,或者是在厚厚的松雪上(Powder)做飄浮型的滑法,韌度較硬的雪橇自然適合體重較重或喜歡滑短促快轉,跳彈等功能較大的滑法。

(二)Side Cut(腰身差距),是雪橇頭尾最寬處和中間腰部最窄處的差距。Side Cut愈大,愈能幫助初中階的滑雪者啟動轉彎。1995年前的雪橇屬傳統瘦長型,即Side Cut較小,長度大多超過使用者的身高。。1995年後,雪橇設計起了革命性變化,頭尾變的較寬,Side Cut也增加了。除了特別用途如競速滑雪或滑松雪外,一般而言,雪橇長度介於你的眉毛和下巴之間都算合適,如果以男女身材來形容雪橇,95年前的瘦長型傳統雪橇像男人身材,腰身不明顯,95年後的新式雪橇(Shaped Ski)像女人身材,腰身顯而易見,容易擺腰轉彎。
根據筆者在雪場上的觀察,使用新式較寬的雪橇在2000年只有30%,2002年增加到50%,到去年2004年時已增加到80%,Side Cut較大的雪橇已是一個需求趨勢。

如果以用途分,雪橇在設計上有通用型(All Mountain Ski)、競速型(Race Ski)、滑松雪型(Powder Ski)。通用型雪橇一般為中等腰身差距和中性彎曲韌度(如高爾夫球桿的Regular Flex桿),讓你可滑各種雪道,較適合一般大眾。

Binding (雪橇固定裝置),其實是完整雪橇的一部分,裝置在雪橇中間部分用來固定雪鞋和雪橇,抬起雪鞋踩在固定裝置的適當位置,用力踩下,雪鞋的前後緣就會卡入固定裝置,再用力踩下(或用手杖去頂一下)固定裝置後段的踏板,雪鞋就會脫離雪橇;固定裝置上有一套調整尺度叫DIN (Deutsche Industrial Norm),依個人重量、身高、滑雪程度等條件調整到適合你的尺度。

如果你是初學者,店員會叫技師把固定裝置調的較鬆些,因初學者常會跌倒,跌倒時產生在腳部的額外動能會使雪鞋脫離雪橇以防受傷。較進階的滑雪者,不易跌倒,且運動量大,要快轉,賓士或挑戰各種地形,固定裝置自然會調的較緊,不會輕易脫落,選擇固定裝置,最好是在中間尺度範圍的。舉例來說,如果根據你的條件,適合你的尺度是8,那麼買DIN 4-12範圍內的較好,以後身高、體重變化或進階需另行調整時較有空間。固定裝置有各種款式,可分開單獨選購,但滑雪商店也常會搭配功能和設計花樣類似的固定裝置和雪橇成套銷售,以省去你傷腦筋。

雪鞋,是連接雙腳和雪橇的關鍵部分,因此雪鞋的舒適最為重要,雪鞋通常是依不同功能設計成適合初學一直到高級競速滑雪的各種鞋款。到滑雪商店時告訴店員你的滑雪程度,預算考慮,讓他們拿適合你的鞋子試試,試的時候最好穿你滑雪時要穿的襪子,感覺較真實,穿好鞋後,腳站直,如果腳指不會頂到鞋的前緣,但腳指頭活動空間也不多,這應就是適合你的長度,同一長度號碼的鞋子會有不同寬度和不同腳型的款項,多試幾個不同廠牌,選到適合的鞋後,穿上後,在店內走走站站蹲蹲個一、二十分鐘,確定感覺對了再買。

頭幾次學滑雪時,常會有心理、體力和技巧上的多重挫折感,除了兩腳不聽使喚、無法控制轉彎及停下來,加上經常跌倒,幾個小時下來體力會很吃不消,有些人可能一次就打退堂鼓。故筆者建議頭幾次滑雪,器材不妨用租的。幾次下來,如果確定你會繼續下去,可以先購買二手器材或較經濟實惠的整組裝備,包括雪鞋、雪橇和固定裝置。滑個幾年進階後,再將舊的器材賣回給滑雪商店,另選那時更適合你的器材。
二手裝備會更適合孩童及青少年,他們一直在成長,每二、三年換裝一次,直到他們身材定型為止。選擇滑雪裝備和高爾夫球桿道理一樣,如果你的揮桿還在球滿地滾或滿天亂飛的初學程度,就算用老虎伍茲的一流球桿,對你也不會有太大幫助。只要你對這個運動持之以恆,上課學習,勤加練習,數年下來技術水準和經驗增加時,你自然就會知道如何選擇適合你個人運動特性的裝備。

滑雪裝備的保養非常重要,雪鞋、雪橇在每次用完後一定要擦拭乾淨,雪橇每年拿到滑雪商店做一次大保養(Tune Up),他們會清理的更仔細,潤滑固定裝置,並在雪橇底部打蠟,如果你滑的很勤,一個滑雪季節中多保養一、二次更好。

認識滑雪場

雪滑基地村(Village):也就是滑雪場在山腳基地的一個設施中心,簡單的基地村有餐飲服務,器材出租,滑雪訓練單位,急救中心,進一步的有住宿旅館及商店,更完整的有高級旅館,各色餐館酒吧,名店街,超市,溫泉中心。加西的惠斯勒/黑梳山和加東的川布朗山,滑雪基地村完整又有氣氛,就算不滑雪,在基地村走走看看,也可以體會冬季戶外旅遊的樂趣。

雪道等級:滑雪場上每條雪道都有等級標記。在北美,場地依坡度和難度分為(一)簡易雪道,坡度平緩以綠色圓形標記代表;(二)中級雪道,以藍色方塊代表;(三)難度高雪道,以黑色棱形表示;(四)更難度雪道,以黑色雙棱形代表,(在歐洲則以藍、紅、黑依序代表易難度)。

雪道地形及雪況:滑雪中心通常在每日開放時會提供各雪道的當日雪況資訊。大致有:(一)輾平過的地形(Groomed),大部分的雪道在一日之初會被輾雪車壓平過,雪質軟硬適中,滑起來行雲流水,順暢無阻。

(二)丘狀塊地形(Mogal),形成原因是早上先行的滑雪者左轉右轉滑過雪面留下了痕跡,後面的人也自然順著這個痕跡左右轉,每滑過一次,少許的雪會被雪橇滑過而濺開,逐漸往旁堆積,一天下來就會堆積成一個個小淺丘。當日滑雪結束時,滑雪中心會刻意留下二、三條雪道不輾平,這樣一、二週滑下來,小淺丘就會變成一個個麵包狀的大丘,丘狀之間的溝道會愈來愈深,也正考驗著滑雪客的能耐。一般中階以下的滑雪者一碰到丘狀地形大多全軍覆沒,跌得東倒西歪,因此也多半敬而遠之,但這卻是高階滑雪者挑戰玩樂的天堂,左跳右跳有節奏的直線而下,不只自己感覺很棒,旁人也羨慕不已。
(三)樹林地形 (Glades),通常在大一點的滑雪場才有,這是最高階滑雪者挑戰的場地,樹林內樹木一棵棵遠近距離都有,你必須能在短距離內迅速應變,左右快轉穿梭樹林而下,而且林中之雪是自然堆積,沒有輾平處理過,除非你是滑雪教練團裡的高級教練,樹林地形還是少進為妙,否則擁抱大樹的後果難以想像。

(四)為跳躍設計的雪道,是雪場中心在雪道上刻意堆置的一些高矮不等的雪坡,矮的可以讓你跳離雪面不及膝蓋的高度,高的可以高到你在空中打轉再著地,這是青少年們喜歡嘗試的場地,如果你或你的子女程度尚在中級以下,想要嘗試跳空,過過淺丘略為彈起就好,否則摔個四腳朝天造成受傷就不好了。

(五)半弧狀地形(Half Pile),也是設計給青少年們的,在一個半弧狀的大溝裡滑右滑左而下,技術好的也可跳空、打轉。

(六)厚松雪地形(Powder),在山比較高且降雪量多的雪場,下下來的厚雪未經雪車輾過,有時深及膝蓋,就算是高級滑雪者,若沒練過松雪滑法,碰上這種地形,不是身陷雪堆,就是左右轉極為吃力。滑松雪時,雙腳合併,膝蓋彎曲,左右輕鬆跳轉而下,勿讓雪橇陷入雪堆內。

(七)冰塊地形,在很冷的天氣下,雪已結成冰,雪道表面上下過的初雪或人造雪又被風吹散了,冰塊有時局部的冒了出來,經過這種地形要特別小心,能避則避,若一定要過,原則上是緩速的讓雪橇貼冰面滑過,除非你是高手,否則不要在冰面上做快轉,很容易跌倒。

(八)冰砂狀地形(Slush),春天時,溫度有時已在零度上,雪道上的雪開始軟化,半天滑下來,雪道會變的很凌亂,很多人只滑個上午,下午就在基地村的露天餐廳享受春天陽光。其實這種凌亂地形,筆者個人非常喜歡,左一堆,右一堆的冰砂,恰好拿來練習,雙腳合併黏在一起,忽而穿越冰砂,忽而騰空淺跳,悠遊而下,自是另一番樂趣。

上山載具

移動電氈(Magic Carpet):設置在初學場地上,初學者只要踩在移動電氈上站好,就會被徐徐輸送上山坡,方便了第一次的初學者。

電纜繩:也設置在初學場地,雪橇平行站好,一手拉握纜繩,一手拿著雪杖,讓纜繩徐徐拉你上山坡。

電動T Bar:也是雪橇平行站好,屁股輕靠在一個T字型的木條上,手握扶桿,讓電動T Bar帶你上山,初學者上T Bar有時會跌倒,因為想用屁股去坐木條,重心應該仍在腳上,屁股只是輕靠在T Bar木條上。
高空吊椅:由單人座到八人座都有,搭乘吊椅時,依序排隊,雙腳平行徐徐走向前,等到吊椅到站時,趨前站好位置坐下,初學者有時上吊椅時掌握不好時間,太慢上前會被自動轉過來的吊椅碰到後腿,如果跌倒,吊椅控制員會立刻按停開關,吊椅會馬上停住以免受傷。一旦坐上吊椅後,要將背後的安全扶把拉下放在胸前保護,以免吊在半空時,萬一吊椅控制員突然叫停,吊椅會突然震動,有個護欄在胸前比較安全。在加拿大,雪場規定滑雪者一定要將安全扶把放下,但兩年前筆者去美國 Lake Tahoe的Squaw Valley滑雪時,非常訝異當地有幾條淺易雪道的高空吊椅居然未設安全扶把。

坐吊椅上山頂快到站時,要將扶把抬起,身體重心不要還靠在椅背上,要開始略往前傾進入準備起身狀態,當雪橇接觸到雪面後,在站穩的一刻,同時起身,重心向前滑下,就不容易會跌倒。

纜車(Gondola):在大型山高雪道長的雪場才有,一般可容納6-8人座,纜車為封閉型,有窗戶可望外面景色,也可防風寒,進入纜車前,將雪橇脫下放入纜車旁插架內,帶著手杖入纜車,歐洲和美國落磯山脈的滑雪場有較大型纜車,一次可容納三、四十人站立在內。

滑雪訓練課程

滑雪中心通常會提供不同年齡、程度的各種教學課程,一整期的滑雪課程通常是在每年1月初開始,為期八週,每週一次,一次約一個半小時(也有一次四小時的加強班)。課程分完全初學,初級(2-3級),中級(4-6級),高級(7-9級)。

如果你滑過雪,不確定自己是哪一級,第一次上課教練會叫你從山坡上滑下,判斷你的程度後分配到適當等級。每次上課,教練會循序漸進教導練習不同技巧和體驗不同地形,到結束時會給學員一張報告,評定通過哪一級,並記錄那些技巧你已學會,那些未來要加強。

筆者的女兒及兒子分別在9歲和6歲開始學習,女兒學了三年約在六級程度,可以輕鬆自如地在綠色和藍色雪道上滑,但到了難度較高的黑色雪道,雖可以滑但就不那麼自在,兒子興趣較大,學了五年在九級程度,除了樹林地形和騰空跳轉外,12歲時已可挑戰雪場上任何地形。除了以上一般課程外,另有專門為女士設計的課程,內人曾參加過兩次這種女士成人班。據她說,由於都是女性,彼此體能及適應能力相彷,一起學習比較沒有壓力。

另外尚有專門的競速滑雪班,凸狀地形學習班或教練班(8、9級以上程度就可參加)。如果你不確定是否能持續學八週,滑雪中心每日在不同時段也有安排各種課程,有團體 (4-8人),半團體(2-3人)或個別教學供選擇。
初學者由於只能在二、三條最淺緩的坡道上練習,滑雪中心會提供一種套票,適合想嘗試這個運動的人,套票包括滑雪纜車票,一小時學習課程以及雪橇、雪鞋及雪杖的租借,一小時課程結束後,可繼續自我練習。

除了特殊地形的挑戰或專注練習某個動作技巧外,滑雪應該是一種輕鬆流暢,悠然自得的方式,要享受這種感覺之前,必然會經歷跌倒,挫折和沮喪的時期,如果你想減少自我奮鬥過程,那麼上滑雪課是非常必要的。

夜間滑雪

有些滑雪中心在下午4點半白天滑雪結束後,繼續開放局部雪道供夜間滑雪到晚上10點,雪道上兩旁的燈光會打亮,加上雪面本身是白色,雪道上的亮度是夠的。夜間滑雪票價較便宜,滑起來是另一種情境。你可以到山頂時,先仰望一下天空上浩瀚的繁星點點,再俯視山下遠處的萬家燈火,然後長吸一口清新空氣,一溜煙地就在月色下馳騁而下,箇中的感覺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

滑雪安全須知

首先要與前面的人保持距離,以免萬一失控撞在一起,如果你不小心跌倒,除非受傷起不來,否則不要一直坐躺在雪地上休息,因為上方隨時會有人滑下來,你坐著不動會擋住其他人滑下來的進程,如果滑了一半想要休息,不要停留在雪道中間,應該往雪道邊上靠,方便別人滑過,並隨時注意上方滑下來的人,保持好距離。

如果有人跌倒雪橇脫落,你剛好經過,在能力範圍內可幫忙撿拾雪橇,如果有人跌倒受傷不起(很少會發生),你經過時可詢問情況,並用雪杖在空中揮動,提醒上方下來的人,雪場上隨時都會有救護隊員巡邏,他們看到有人受傷,會以無線通話機叫擔架小組把受傷者運載下山。如果你與年幼的子女一同滑雪,上下吊椅必須有在旁邊照顧他們的能力。另外,冬天戶外干寒,雪面反光很強,滑雪前可擦些護膚防晒膏在臉上保護面部。

滑雪相關費用

連同固定裝置的雪橇,新款價格在加幣兩百元以上到一千多元不等。雪鞋介於一百多元到四、五百元之間,如果買二手貨,用過一、二年的,價格有時只有一半。衣裝預算因人而異,全套滑雪衣裝從兩百到一千多元都有。如果是要租用器材,整組雪橇、雪鞋加手杖一天約三十多元。

滑雪票價則依雪場而異,城鎮級的一天是三十多元,州省級的約50元,區域或國際層級的為60-70元。如果是第一次滑雪,買包含一小時課程,裝備租借和滑雪票的套票約40-50元較為實惠。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票價有折扣,週日滑雪比週末便宜。

如果你已愛上滑雪,想開車數小時去較遠必須過夜的大型滑雪中心,那麼選擇旅館住宿、早餐、滑雪票一起的套票較划算。如果你想更進一步坐飛機由美加東到美加西或歐洲去滑雪,則連同機票,地面交通或租車、旅館及滑雪票的整組套票較合適。

其他建議

滑雪是一門需在戶外零度以下活動數小時的運動,雖然懂得技巧可使體力不會消耗太快,但在滑雪季節前做些體能加強是必要的。另外,滑雪的前一天注意一下氣溫,溫度在零度到零下十幾度間都算適宜,有時風速太強,把溫度帶到零下16、17度以下就不要勉強去滑。

在加拿大,政府為鼓勵孩童嘗試滑雪運動,特地提供免費滑雪票券給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凡是1995年出生或今年剛好五年級都可申請免費的Snowpass,大部分滑雪中心都有參與並贊助政府的這個活動計畫,可到Snowpass.ca網站直接申請或者到運動器材店如Sport Check、Sport Mart、 Sports Exports等處拿到申請表格。

有關滑雪資訊的網站有以下主要網站:

Ski.com、skinet.com、snow.com、ski-europe.com、skitelevision.com、ski-guide.com、 skivermont.com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