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出現超市倒閉潮


近兩年中國大陸掀起一股超市倒閉潮,惡性零售商欠款逃匿後,眾多供應商動輒數百億、上千萬元的債務血本無歸,進而造成更多的經濟、社會問題。雖然中國商務部等部委採取聯合行動遏制,但實際執行上卻效果不彰。

香港商報報導,早在今年五月底,十一部委就聯合簽發「打擊商貿活動欺詐行為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嚴打商業零售企業不規範促銷行為;商業零售企業佔壓、騙取供應商貨款等行為。

九月十四日,商務部、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再度聯合公布「整治商業零售企業惡意佔壓、騙取供應商貨款欺詐行為專項行動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推出方案目的即對涉嫌詐騙的零售商進一步採取應對措施。

中國大陸不法超市經營者慣用的詐騙伎倆大致有兩種。一是金蟬脫殼:先成立公司,然後在經營過程中,不斷增加註冊資金,到賬後抽逃,並改變法人。當註冊資本和拖欠款相當時,宣布破產。二是移花接木:註冊兩家公司甲和乙,乙公司為非獨立核算分支機構,甲乙分別開出超市,以甲公司的名義和供應商簽合同,讓供應商給甲乙的超市共同送貨。而後乙超市逃走,甲超市也倒閉逃匿。

近幾年北京倒閉的多家超市所拖欠的貨款都在千萬元人民幣以上,採用的幾乎都是同樣的逃匿手段。而從註冊到倒閉,大多都不滿三年,很多是一年多就倒閉了。北京密雲的燕馬超市從註冊到倒閉只有四個月,卻拖欠了四千萬元貨款。

報導指出,供應商在零售商面前是「弱勢群體」,他們害怕一旦得罪了零售商,就被迫清貨,辛辛苦苦做起來的市場,就此丟掉。所以,儘管有多個部委聯合文件的撐腰,但長期的市場規則,使供應商已習慣了「受擠壓」的境地,對零售商一味遷就。

據統計,深圳十年內倒閉了一百多家超市,北京市倒閉的超市中,每一家所拖欠貨款都超過千萬元。對這次部委的聯合行動,有商家憂慮,國家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如何執行、定性?他們更憂心聯合行動只是一場行動,不能長遠解決問題。

自中國零售業大門向外資敞開後,隨著全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多年累積的商業管理缺失、商圈缺乏規劃、同區域同業態過度密集、佔壓貨款、圈錢外逃等問題環環相扣,導致了一波又一波的超市倒閉潮。

(中央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