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人是崇尚節儉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但在衣、食等小處的節儉,卻沒有在住、行等大處體現出來。小處的節儉看得到摸到著,而大處的節約卻很虛幻。小處節儉可以贏得美譽,而大處氣派了,卻足以表明實力。所以,人們對「建設」總是懷有不問來由的敬意,即使自己損失點、付出點,也寬容了。
在這樣一種大的文化氣候中,我們走向誤區了。
你信不信,「2002年全國城鎮共拆遷房屋1.2億平方米,相當於當年商品房竣工面積3.2億平方米的37.5%;2003年全國城鎮共拆遷房屋1.6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4.2%,相當於當年商品房竣工面積3.9億平方米的41.3%;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工地,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積高達16億至20億平方米,超過發達國家年建成建築面積的總和。」
「超大規模、超大範圍改造舊城,使相當多剛剛建成十幾年甚至幾年的主體結構和使用功能完好的建築被拆除,造成建築生命週期過短,許多城市建築壽命平均下來甚至不到30年,僅為設計壽命(50年到70年)的一半。大規模拆遷導致被動性住房需求過快增長,造成社會財富巨大浪費……」
「大拆大建造成巨大的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在各類房屋建築存量急劇增加的同時,建築能耗直線攀升。建築運行能耗佔我國能源總消費量的比例已由上世紀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目前的26.7%,加上施工生產環節的能耗,建築能耗總量超過社會總能耗的46%。去年,我國消耗了佔世界產量36%的鋼材和50%的水泥。一些大城市建築內空調能耗佔到高峰電力能耗的60%左右。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十分嚴重,建築用能排放的溫室氣體已佔全國總量的25%,北方城市冬季煤煙型污染指數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最高值的2-3倍。」(以上數據來自: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3/3719901.html)
然而,這還僅僅是現象和可統計的數據。曾經,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些微提高,建房修墓的攀比之風嚴重地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今,城市的強制拆遷又嚴重侵害群眾利益,引發了許多不穩定因素。這些,又豈能由數據所能反映?!
城市也好,鄉村也罷,建築是歷史的年輪,建築所承載的文明、文化信息,其價值不是一時半晌就能體現出來的。對於危舊地區的改造,自然是無可厚非,但不問青紅皂白地一味亂拆,肯定會有心痛的那一天。你道老城規劃不合理,難道你能保證現在的規劃就天衣無縫?你道原來的建築技術太落後,難道你能保證今天的建築就可以領先多少年?你道維護老城運轉成本高,難道你能保證按現在的新方式我們肯定沒有欲哭無淚的那一天?你道老城影響了城市的形象,難道你以為只有鋼筋水泥的高聳才是真正的現代文明?
還有啊,你把我們的老屋拆了,我們將到哪裡去尋找兒時的夢?--我失憶不要緊,中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