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幸的是,中國宣布和美元脫鉤和中海油放棄收購優尼科的計畫,暫時緩和了近來讓人擔憂的中美關係緊張的趨勢,為胡布峰會改善了氣氛。隨著胡錦濤的訪美,估計中美關係在短期內將暫處穩定與和諧的狀態。
雙方謀求短期穩定
促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兩國的最高領導都無意看到雙邊關係惡化。就胡錦濤來說,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穩定和美國的關係,創造一個和平的周邊環境,以利於國內的經濟發展。從布希的眼光來看,美國目前的首先戰略目標仍是伊拉克、伊朗與北韓的「雙核危機」和反恐戰爭。儘管中國的崛起可能在十年後構成對美國核心利益的某種威脅,但在目前情況下,美國仍會盡量和中國保持相對穩定的關係。
在這種謀求雙邊關係短期穩定的心態驅動下,預計胡布都將利用這次峰會,顯示中美關係是健康的,他們各自的政策是正確的。但這種宣示將多半是象徵性。在胡訪華盛頓期間,中美之間預計將紡織品達成一項協議,也許雙方還會簽訂幾個文化、教育和科技方面的協定。布希肯定會要求中國在解決北韓和伊朗的「核危機」上多出一些力(儘管中國實際上不可能滿足美國的要求)。
鞏固中美安全係數
除了這些份量較輕的協議外,胡布峰會不太可能有戲劇性的成果。雙方在臺灣、人權和亞洲的區域安全及戰略平衡等重大問題上的矛盾是深層次的。在這次峰會上,雙方肯定會就這些議題交換意見,但不可能達成任何有實際意義的諒解或協定。
儘管這次胡布峰會的實際政策意義有限,但作為峰會來說,大部分高層會談都差不多,「形式大於內容」恐怕是首腦峰會的一個通病。
從長期的戰略影響來講,這次峰會有一定的象徵作用。通過這次峰會,中美將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中相對穩固的一個支柱,即高層的政治接觸。只要這種政治交往能繼續進行,北京和華盛頓的關係中就有一定的「安全係數」。
對喜歡通過建立起友好的個人關係而達到外交目的的布希來說,胡的到來提供了一次難得的瞭解中國新領導人的機會。儘管布希前幾年在許多場合會晤過胡錦濤,但從未和胡進行過正式的高峰會議。因此,布希可以通過這次峰會來「掂」胡的領袖「份量」。
人權問題將是焦點
這次峰會對胡錦濤的個人政治前景的影響可能更大一點。從北京的內部政治來講,這次峰會是他最關鍵的一次「外交考試」。他能否對付在峰會期間可能出現的難題和挑戰,都將成為衡量他的領導能力的指標。最重要的是,胡錦濤擅長黨務工作,熟悉國內政策,但缺乏外交經驗。因此,他如能在華盛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北京的政治權威將進一步得到提高。
但是,讓人最擔憂的,將仍是所謂的人權問題。美國的輿論最近大幅報導中國政府對知識份子和新聞界新一輪的壓制和緊縮。胡本人在西方的形象因此大跌。不難想像,胡將在許多場合會被問及中國的人權問題,尤其是最近的高壓政策。胡如何應付這些尖銳的提問,將是決定他在西方民眾中的形象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他能靈活、溫和,並用西方人民能夠理解的語言來答覆這些問題,許多人將改變對他的看法。否則,他的訪美至少在公關上來說將是不成功的。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