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湖南人,無論是誰,誰都會首先想到湖南人愛吃辣椒。不管是男女老幼,皆嗜辣成癖。若一頓沒有辣椒,便會菜飯不香。你倘若請湖南人吃飯,備一串紅辣椒於餐桌上,湖南人總會喜不自禁的。夠香、夠味。湘人吃辣椒成癮,人人皆有一句口頭禪:「無辣不成味。」
如今,湖南人將辣椒當成了與味精一樣普及的調味品。全國有好多省份都食辣,但也只有幾個地方吃得最有特色:
「湖南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湖北人不辣怕。」
只要提起吃辣椒的人,三嘆首先想起的總是湖南人。就像說起吃大蔥、大蒜便會想到山東人一樣。
其實「不怕辣」三個字已道出了湖南人個中奧妙。
「不怕辣」是說湖南主動的態度和主動的精神,以及咄咄逼人的感覺和鋒芒畢露的性格……
毛澤東曾戲言:「不吃辣椒不革命來。」
可見,湖南人不怕辣是普遍性的,群體性的。可以豪不誇張的講,湖南人吃辣椒的比例是全國最高的。不怕辣,對湖南人來講,是自然的,而不是硬裝出來的。他們可以吃乾辣椒麵、乾辣椒絲,油炸乾辣椒,而不用拌在菜中再吃。
或許,正是由於湖南人吃辣椒吃得純,吃得普遍,故湘人吃辣椒行著於天下。
不吃辣椒是否就不革命了?三嘆不一定考究得很清楚,但吃辣椒的湖南人具有革命的傳統倒是確確實實的。
正是這一方奇山秀水,三湘大地養育著一代又一代辣味衝天的湖南人。
湖南是集湖山泉溪峰林於一體,結秀神幽奇麗偉於一身。湖南的山山水水,既似賞心悅目的風景畫,又像充滿抒情感的山水詩。這片土地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為之撫筆。
屈原的千古絕唱----離騷,就誕生於斯。從此,數不清的大詩人、大詞人、大文學家們吟頌三湘四水秀。
賈 誼 的-----吊屈原賦.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等等……
如此眾多的騷人詩客(儘管宋代之前幾乎沒有一個湖南本地的詩人)來到湘江大地,對湖湘文化以後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決定了湖湘文化的大氣性、開放性、政治性與現實性。
不管湖南人是否受吃辣椒的影響,反正自近代以來,湘人具有的經久不衰的傳統在歷史上深深的打上了印記。
湖南人總是擁有太多的政治憂患意識和政治敏感心理,他們已經營天下為已任,對治國緯道,濟世大政,經卻奇謀,軍政方略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和能耐。
記得湖南人楊度曾寫過《湖南歌》:
中國如今是希臘,湖南當做斯巴達
中國將為德意志,湖南將做普魯士
諸君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
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湖南人包打天下!事實也是如此。
過去中國的命運,似乎也總是被湖南人左右著。
羅爾綱先生在《湘軍兵志》中說道:「再過二十年,辛亥革命,哥老會與同盟會聯合,就把清皇朝推翻了。當年曾挽救過清皇朝國運的湘軍,如今竟然做了清皇朝的掘墓人。」
安徽人陳獨秀是這樣評價湖南人的:
「湖南人的精神是什麼?『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無論楊度為人如何,卻不能以人廢言。湖南人這種奮鬥精神,卻不是楊度說大話,確實可以拿出歷史來證明的。兩百多年前的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艱苦奮鬥的學者!清末的曾國藩、羅澤南等一幫人,又是何等『扎硬寨』、『打死戰』的書生!黃克強歷盡艱難,帶一旅湖南兵,在漢陽抵擋清軍大對人馬;蔡松坡帶病親領子彈不足的兩千雲南兵,同十萬袁軍打死戰,他們是何等堅韌不拔的軍人!......」
或許正是由於湖南人的辣味十足,再加之悠久且普遍性的革命傳統,所以湖南人的性格特點是相當鮮明的。湖南人大半是急性子,辦事講求效率。那種走起路來慢騰騰、晃悠悠、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的人,在湖南人身上是很少見的。
湖南人很有才氣,待人接物不拘小節,看上去都是炯炯有神,絕對沒有面無表情,神情滯呆之狀。
湖南人做事認真,肯吃苦,並且他們大都天生多才幹,一旦他們投入市場之中,就會大有作為。因此,只用傳統的政治人眼光看待他們,就會坐失商機,甚至在商場被他們擊敗。
湖南人給人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感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經常是鋒芒畢露。而慣於拉幫結派,也是湘人的一大特點……
湖南人王船山的思想,造就了一批辣味衝天的湖湘精英!
湖湘精英有一種精神,一種奮鬥的精神!
正是這種奮鬥的精神,造就了湖南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
曾國藩說過:「實者,不說大話,不鶩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偽之習。」
歷史已成為過去,輝煌已成記憶……
「唯楚有才,於斯為盛」,今天的湖南人,你又會繼續地拿出些什麼,來奉獻給新世紀的大中國呢?
(靈馨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