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渾源縣恆山懸空寺,是由二個三層樓閣的主建築以一個古棧道連接,就這樣「整組」高懸於直立山壁。懸空寺共計四十一間大小殿堂,是靠什麼支撐在懸崖上?
目視懸空寺最明顯的支撐,就是在樓閣棧道和岩石間的紅色立木。這些立木總共有30根,被分成三組分別置於二座樓閣和棧道之下,每根立木直徑不超過10厘米,長度大約十幾米。
立木加橫樑起支撐作用
單憑這些纖細的立木,能支撐上方的數十噸重的樓閣嗎?懸空寺的建築當然另有玄機,據考古學家們發現,樓閣和棧道的底下還有直徑50厘米左右的橫樑,像是從岩石中長出來的一樣。這些橫樑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約有一米左右,它的上面則是用木板鋪成的地板。整個樓閣的底座就直接壓在這些橫樑上。
據研究中國古建築的專家表示,懸空寺下方的橫樑長度肯定超過兩米,目前橫樑露在外面的一米只是它本身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橫樑隱藏在山崖裡。如果這些橫樑只有兩米,那麼整個樓閣早就已經跌下深淵!
這些立木和橫樑共同構成了一個有力的支撐體系,保證了懸空寺建築結構的穩固,專家表示,這種橫樑加立木的支撐方式,在古代建築中應用十分廣泛。
八十年代,考古學家曾在峽谷南部陡峭的石壁發現兩排方形石孔。推測古人為了運輸物資,便在絕壁上開鑿石孔,然後將橫樑插入其中,再用木板鋪平,就建成了一條在山崖上通行的棧道。專家認為,懸空寺的橫樑也是插入了類似這樣的石孔,起到支撐作用的。
老祖宗的建築智慧
文物保護部門曾試圖更換部分懸空寺的橫樑,卻發現無法將橫樑從石孔中拔出。費盡周折之後發現,所有的橫樑被做過獨特的處理,插入石孔的一端打上了楔子,打入洞內,楔子會撐開橫樑,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類似今天的膨脹螺栓,打的越深,固定的就越緊密。
至於1500年前建造的木造建築,如何能經得起千百年風雨的侵蝕,保持不腐朽。專家表示,懸空寺的木頭用桐油泡過,並且沒有蟲蟻的腐蝕,這樣使它能夠1000多年以來仍然堅實地插在岩石上。而且它用的木頭是當地產的鐵杉木,非常適合於建築、造船和車輛。
而在交通不便、缺乏現代工具的古代,如何在崖壁中打造幾米深的石孔、如何將數米長,50厘米左右的大橫樑打入石壁中,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在一千五百年前老祖宗就能運用最原始的材料、最自然的方法,達到今天現代建築師都無法創造的歷史工程,實在不得不令人折服古人的文明與智慧。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