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要有三家無線電視臺( ABC ,NBC , CBS),連續幾十年主導美國的新聞傳播,因而這三家電視臺的新聞主播,由於幾乎每晚和觀眾見面,被稱為美國普通人家"未註冊的家庭成員",成為"名人中的名人";三位老牌主播的臉,可謂價值連城。收視率最高時,有三千多萬美國人收看三位主播的晚間新聞,佔美國人口的12 %。因此說他們在美國的知名度如同毛澤東,的確也不為過。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去年底,做了 21年NBC 主播的布羅考宣布退休,今年初,做了24年 CBS主播的丹.拉瑟因假新聞醜聞而提前離開主播位置,三大臺只剩下已做了22 年ABC 主播的彼得.詹寧斯(Peter Jennings )"一枝獨秀":他要一攬風光、獨佔鰲頭了。ABC為此大做廣告,希望這是一個提高其晚間新聞收視率的契機。
在這種情況下,四個月前,當詹寧斯強做微笑地在他的新聞節目宣布,他得了肺癌時,可想而知美國輿論界的反應,因為這等於宣布,三大主播主導美國新聞的時代結束。而 8月 7日夜間詹寧斯溘然離世,更可想見美國民眾的反應,因為詹寧斯只有67 歲(美國人平均年齡是77 . 6歲),而且是那樣一位億萬觀眾熟悉、年薪高達一千萬美元的名人,就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從這個世界上永遠地消失了。
《紐約時報》為此發表了題為"最後一個主播"的社論,還刊登了一個整版的詹寧斯肖像的紀念廣告。各大電視臺均連續多天地報導評論,為詹寧斯的英年早逝而惋惜。 ABC電視還製作了一個長達兩小時的回顧詹寧斯專集,中間沒有任何廣告。
作為美國新聞界寵兒、媒體巨星的詹寧斯,一生既有傳奇色彩,也有慘痛教訓。在新聞專業上,他是憑天份和敬業而成功的典型;但在思想和人生道路上,他則是左傾和失敗的混合體:
詹寧斯出生在多倫多,從小就受到在電臺工作的父親影響和栽培。在詹寧斯與人合寫的《世紀》( The Century)一書中,他回憶說,父親曾讓他到外面一次次仰望星空,通過多次的觀察和描述,訓練他的記者能力。
早在9 歲時,詹寧斯就表現出記者的天份,當上了加拿大一家電臺兒童節目的主播。這是西方教育的一個特色,不僅中學和大學生可以辦校報、電臺,也有小學生記者。而不像在中國,很多大學新聞系的學生,到畢業時還沒舉過話筒採訪,更無編輯報刊的實戰經驗。
詹寧斯口齒流利、應對如流的電臺主持能力,被加拿大一家電視臺看中,在他 24歲時,就成為那家電視的主播。這更是西方的一個特色,不拘一格用人才。詹寧斯不僅沒有大學文憑,而且 17歲時就從中學退學。在西方媒體的競爭激烈中,那個主播位置,不知被多少人垂涎。雖然他父親是加拿大廣播公司的資深董事,但僱用詹寧斯的那家電視,恰恰是他父親的對手公司,完全是由於看中了詹寧斯的才華和潛力。
詹寧斯很快轉到美國發展。在成千上萬的美國大學新聞系學生都無法進入大電視臺的情況下, ABC電視臺慧眼識真,聘用了沒有任何文憑的加拿大青年詹寧斯;而且僅僅一年之後,在他 26歲那年,ABC 就讓他坐上了新聞主播的位置。一個沒有學歷,又如此年輕的人,出任電視臺全國網的新聞主播,這在美國新聞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但詹寧斯做了兩年主播後就提出自己還"不成熟",要求做駐外記者。他的眼光從多倫多到美國,又投向更大的範圍,他要認識和報導世界。於是人們開始看到拿著 ABC話筒的詹寧斯,從柏林牆修建,到越南戰場;從耶路撒冷,到天安門廣場。詹寧斯向世人報導著專制如何割裂自由,畫地為牢;阿拉法特們怎樣綁架殺害以色列參加慕尼黑奧運的選手;瓦文薩的團結工會如何挑戰共產專制;中國的學生和民眾,怎樣勇敢走向街頭,發出自由的呼喊……
1983年,詹寧斯出任了ABC晚間新聞的單一主播( sole anchor),成為美國三大主播之一,而且一做22 年,直到查出肺癌、去世前四個月。美國很多電視觀眾喜歡ABC 的晚間新聞,因為詹寧斯的報導風格更有特色,他不僅形象端莊(甚至有人說他長得像007 ),而且嗓音清晰、渾厚、流利,更重要的是,他有調動新聞素材、穿插評論的綜合能力。尤其是遇到美國總統大選或突發事件時,詹寧斯的報導風格裡,表現出一種權威感(authority )。
而這種權威感正是美國電視新聞、評論以男性為主導的原因。美國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遇到重大事件時,男性主播的報導更給人一種權威感和確信感,所以他們更願意看男性主播的報導。像 911世貿大廈被撞時,有的電視女主持人就很動情緒,不僅連續驚呼" My God, my God!"(我的天啊!)下面說不出話來,還有的幾乎要哭了。除了理性和權威感的因素之外,三大臺三位老牌主播那種調動全球新聞的知識視野,尤其臨場評論的組織能力,也是幾乎沒有任何女性主播可以匹比的。像曾做過 CBS晚間新聞共同主播的宗毓華,後來丟掉這個位置,到無線電視 CNN主持的新聞節目也被關掉,她本人譴責是由於性別歧視。這裡的確可能是由於性別而導致的某種欠缺,使她的發展受挫,但說歧視則言重了。雖然她的嗓音非常好,形象也端莊,但遇到重大國際事件時,明顯可看出她缺乏全球知識深度,提不出尖銳問題,太過於討好被採訪人,應對不夠機智、清晰,更像個小女人,而不是大主播。
而詹寧斯則不僅有大主播的先天條件,更是個非常敬業的人。在 911事件發生時,他在主播台上連續報導評論了12 個小時,嗓音都嘶啞了。在那個星期,他總共主持了60個小時的節目,平均每天 8個半小時。而平時他一般只是五個工作日每天主播 30分鐘。另外他還可能創造了一項美國新聞記者的記錄,在ABC 工作的40 年中,幾乎從沒請過病假。他是那類被稱為"工作狂"的記者。
詹寧斯的敬業和天份,給他帶來巨大成功。他的收視率最高時一晚達1400萬人,比另外兩大臺CBS 和NBC同類節目的觀眾總和還多 200萬。《紐約時報》在詹寧斯的"訃文"中說,和NBC 主播布羅考的那種美國中西部的大眾風格,以及德州出生的CBS主播拉瑟的南方鄉土口味相比,詹寧斯則給美國觀眾提供了一種"世界視角"。但詹寧斯的人生"視角"卻有死角,其絢麗的新聞生涯背後,更有陰影:
其一是他長期吸菸,肺部的陰影變成肺癌。他曾有過20年吸菸史,後來戒掉。911 後又恢復吸菸。對於吸菸對人體的危害,不要說從理性或常識,詹寧斯作為電視主播,自己就曾做過專題報導。但詹寧斯不是一個信仰上帝者,他似乎仍以知識人的驕傲,篤信"人定勝天"。他自豪40 年沒請過病假;但這位年薪千萬美元的名人查出患肺癌時,已是晚期的晚期,醫生束手無策。即使到這個時候,詹寧斯還相信他會是"幸運中的一位",似乎死亡和高薪、高曝光率、有影響力的所謂大人物們沒有必然關係。但從查出得病到去世,才僅僅四個月,他只活了67 年零8天。
二是他的左傾思想,導致他的報導缺乏客觀中立,被美國右翼新聞界和相當一部分中產階級大眾認為是"左派的宣傳"。早在越戰時,年輕的詹寧斯就傾向當時美國新聞界時髦的" 反越戰"。像那些西方左派一樣,他們不說支持共產主義(難以說出口),而是要"反-反共",即反對與杯葛那些反共的人。但對共產世界的掌權者,他們卻寬容、溫和,甚至諂媚、逢迎。像因醜聞而下臺的 CBS主播丹.拉瑟,就是典型代表,他在採訪美國保守派領袖時,一副凶巴巴的進攻性勁頭,但採訪薩達姆等獨裁者時,卻近乎卑躬屈膝。詹寧斯同樣,在採訪指揮伊戰的美軍最高指揮官時,咄咄逼人的態度和尖銳提問,幾乎像要與人過不去;但在採訪卡斯特羅、阿拉法特時,則一臉謙恭,不提尖銳問題。尤其是在巴以衝突中,他明顯偏袒巴勒斯坦的報導,讓以色列人根本無法接受;以至他在耶路撒冷採訪時,在大街上被人指著鼻子喊" Liar"(撒謊者)。就連他的左派盟友《紐約時報》也不得不在訃文中提到一筆,說他的批評者指責他對阿拉法特的巴解組織、卡斯特羅的共產政權太軟弱( too soft)。連ABC為詹寧斯做的專題悼念節目中,都不得不為他的不公正報導而辯解,可見其報導引起的不滿之大。
ABC像其它兩家美國大電視臺一樣,多年來一直傳播名為自由派( liberal)、實為左派( leftist)對世界的解釋。尤其是遇到重大事件時,美國三大臺的立場相當接近,全都傾斜左翼民主黨。像對伊拉克戰爭,詹寧斯不僅在新聞報導中用選擇畫面和新聞題材的手法,巧妙傳播反伊戰的左派聲音,他本人也曾公開質疑伊戰。美國保守派刊物《國家評論》( National Review)去年七月號曾引用詹寧斯不滿伊戰的言論。詹寧斯等自由派們,整天把人權、正義、弱勢團體掛在嘴上,但他們從來都貶損為自由而戰的、他們賴以生存的美國。美國在伊拉克戰後不順利,以詹寧斯們為代表的左派媒體成天幸災樂禍。當年越戰結束時,曾激烈反戰的左派鬥士們,本來應該高興呵,可他們"一下子泄氣了"(簡.芳達的話),因為沒什麼可"反"的了。他們不是為和平而反戰,而是為反美而反戰。
二戰結束後,左派思潮在美國興起,在越戰期間達到高潮,這和美國三大電視臺都由左派主控有直接的關係。詹寧斯們的偏見報導和意識形態立場,不僅誤導社會,而且毒化了無數的美國觀眾,尤其是年輕人。美國的媒體、大學、好萊塢等三個領域的大合唱,把同情共產主義、支持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抵制基督教的左派思潮和聲音,變成了主流輿論,主導美國將近半個世紀,直到九十年代末才開始轉向。
在六十年代,三大電視的觀眾率高達 76% ,現在則降至32%,跌幅一半以上!最左的主播拉瑟的CBS晚間新聞,跌得最慘,觀眾已不到 600萬,只佔美國人口的 2.1 %;ABC 也從高峰期的1400萬,跌至 900萬。左派旗艦《紐約時報》自我解嘲說,這是由於網路和有線電視的競爭所致。但這並非主因,根本原因是三家電視臺的左傾報導,已被美國人民厭倦甚至厭惡。因為同是有線電視,左派的 CNN雖已創辦四分之一世紀,但其收視率已被創辦才十年的保守派有線電視福克斯( Fox)遠遠超過。有線電視新聞臺排行前五名的節目,全是福克斯臺的。 CNN的王牌"萊瑞金現場"收視率才是福克斯王牌( O'Reilly Factor)的一半。最能說明問題的是詹寧斯的晚間新聞節目的觀眾平均年齡是 60歲,說明只有那些老觀眾們,還捨不得拋棄熟悉了幾十年的主播"面孔"。但現在詹寧斯自己走了,他的觀眾群還會留戀多久?三大電視臺的"毛澤東"時代結束,大概也意味著美國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詹寧斯的左傾傾向,使他的個人生活自然也追隨了左傾思潮的理念,那就是以自由的名義放縱。像很多西方左派名人一樣,詹寧斯的私生活也常成為小報的花邊新聞。他離過三次婚,曾和好萊塢著名左瘋女星芭波拉.史翠姍 (Barbara Streisand)正式約會; 60歲那年,又第四次結婚。在他彌留之際,報導說,只有和第三任妻子生的兩個孩子,以及最後一個妻子在床邊。在 ABC製作的長達120 分鐘的回顧詹寧斯人生節目中,關於他的家庭生活這一節最短,即使熱烈誇讚他的同事也不得不提到,詹寧斯是個"被女人環繞的男人"(lady's man )。
出生於多倫多的詹寧斯,直到 2003年夏天、他65 歲的時候,才決定加入美國籍。像所有移民一樣,他也經過了入籍考試,但不同的是,他的成績從沒有人超過,他考了滿分100 。那些入籍考題,幾乎都是關於美國政治,都是詹寧斯每天需要報導的,他是名副其實的倒背如流。恐怕在美國歷史上,再不會有第二個申請入籍者,會在全國電視干40 年,並做過22年主播。
詹寧斯入籍得了滿分,在對新聞事業的敬業上,也近乎得了滿分;但他的左傾思想給美國帶來的負面影響和他人生道路的陰影部分,該打多少分呢?
《觀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