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密法大鱷」
2005年3月24日,正在享受美味的「神秘富翁」張海被佛山警方拘留審查,罪名是涉嫌挪用公司巨額資金。此外,張海還涉嫌做假賬、虛假投資、虛增銷售等多項罪名。
早在1988年,年僅14歲的張海考入河南大學武術專修班,以「特異功能」著稱。4年後,張海招攬學徒,傳授「密法」,收入頗豐。1995年遷居廣州時,其身份由「藏密大師」搖身轉變為擁有名車和豪宅的「富豪」。
退出江湖的張海很快投入到資本市場。1996年,張海和他的另外兩個夥伴籌資1億改組了中航科技下面的一家財務顧問公司,即後來的深圳凱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從而展開收購活動。2001年,頻頻得手的凱地又先後介入了銀鴿投資、深大通和浙江國投;2002年初,28歲的張海輕取健力寶,被稱為「資本巨鱷」。
據報導,在張海主持健力寶的兩年時間裏,銀行負債增加了10億元,其他經營負債增加了11億元。健力寶的內部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黑洞」。
張晨:「中國式」職業經理人
因為海外貿易的背景而被開開集團引進的職業經理人張晨,是典型的不講遊戲規則的 「中國式」職業經理人的代表。他利用了國有企業的信任和縱容,通過一系列關聯交易,不僅取得旗下上市公司部分控制權,而且從中騙取了不少錢財。目前,張晨攜款潛逃可能已至海外,其下屬和親戚均已涉案被拘。
這個杭州人現年42歲。1989年至1992年任美國太平洋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晨做事非常隱蔽,在與開開實業發生的資金往來中,沒有任何一筆看上去與他有直接關係。在控股開開實業之前,張晨就開始利用各自公司實施相互擔保。掌控開開實業以後更是利用子公司以及海外營銷出口渠道,編織了複雜的資金鏈條,開開實業因此造成賬面金額損失慘重。
4月2日,曝出「張晨案」的開開實業(600272,SH)表示,公司2004年度將預計虧損7億元。開開實業的淨資產將因此驟然降低,從原有的8.7億元降至1.7億元。根據該公司總股本2.43億股計算,開開實業的每股淨資產將為0.7元,低於面值1元/股。
2004年9月,開開實業與開開集團和Emi-rates公司設立的畢納高房地產公司,以7.38億元的價格從開開集團手上接下了東海廣場項目。2004年底,張晨套取巨額現金潛逃。
仰融:大佬的悲哀
仰融究竟是誰?是中國第三富翁,還是國有資產的侵食者?現在再問這些問題,似乎有點不合時宜了。
仰融起家於「海南華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發跡於瀋陽金盃。1992年瀋陽金盃在上海上市,華晨隨即將4600萬股股票套現,獲得了5億元的收益。這正是仰融掘到的「第一桶金」。此後,經過仰融的巧妙安排,在瀋陽金盃上海上市兩個半月後,華晨汽車成功赴美上市。至高峰期,大華晨控制的資產規模在300 億元左右,淨資產約40億元。
據稱,仰融的出局在於他在發展汽車項目上與瀋陽市政府的分歧。仰融並沒有把所有的汽車項目放在瀋陽。而瀋陽方面則希望仰融能把資金留在瀋陽,包括整車和零配件。雙方的矛盾衝突愈演愈烈,而仰融的陣營也出現了分化,給了他致使一擊。有一個故事是這樣描述的:10年前,一個年輕人正在中國證監會主席劉鴻儒指導下讀研究生,到上交所實習時住在上海一家招待所,吃飯時聽見一個人神侃資本市場,見地透闢精深,越聽越入迷,竟寫信給導師,先放下碩士論文不寫,隨那人而去。這位年輕人就是蘇強,那位具有感召力的人自然就是仰融。10年後,蘇強卻同仰融反目了,並給予仰融「出局」致命的一擊。
唐萬新:「民企式」死亡
2004年12月17日,德隆集團的核心人物40歲左右的唐萬新被正式拘捕。
大學肄業的唐萬新1986年春天開始運作彩擴業務。1992年,唐萬新涉足股市,在剛起步的中國股市裡,充分展露其超強才能,奪金無數。在過去的18 年內,唐萬新領導的德隆從一家地處西北邊陲的小公司發展成為一個一度控制資產超過1200億的金融和產業帝國。德隆涉足行業之多令人稱奇,從番茄醬、水泥到汽車零配件、電動工具、重型卡車,再到種子、礦業、零售等等不一而足;而其通過各種直接間接手段控制的金融公司同樣令人感嘆,從信託、證券、租賃再到商業銀行,幾乎所有的金融工具它都幾乎一一囊括。
時至今日,外界尚不能全窺德隆堂奧。大體的判斷是唐萬新借產業與金融兩個翅膀來為他從股市上牟取暴利。原德隆國際董事局執行主席向宏的結論是短融長貸的產業整合之路注定了悲劇的命運。德隆帝國的坍塌,是敗在唐萬新的野心,還是輸在宏觀調控?
劉波:長袖善舞「媒體帝國」
劉波不黑不白,至今也下落不明。他的問題有多大呢?答案是:涉嫌約40個億的貸款黑洞,以及數目不詳的擔保貸款。
劉波的傳奇生涯開始於《傳世藏書》。從1991年啟動,到1996年,《傳世藏書》完成全部123卷本的編纂、出版。涵蓋經、史、子、集,以傳世善本或公認最好的通行本為底本,已過耄耋之年的國學大師北大教授季羨林親任總編輯,2000多名古籍整理工作者一同參與整理編校。《傳世藏書》標價高達6.8 萬元,幾乎史無前例。
1998年,劉波借殼「武漢長印」,進入資本市場。其「運作」思路為:有個好的概念,尋找概念的一個基本載體,然後再把「概念」賣給銀行。這一點先是在《傳世藏書》的運作中得到體現,接著是海南誠成藥業有限公司打出的「製藥」招牌(經過最近10年的發展,海南已經成為國內最重要的製藥基地)融得巨資,接著是在1999年、2000年運作上市公司「誠成文化」時達到頂點--只不過到了誠成文化之時,概念不僅賣給了銀行,也賣給了資本市場。
關於劉波,起初的版本是:湖南人,14歲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後進入湖南中醫研究院拿到碩士文憑;之後又考入北大哲學系讀博士,師從季羨林學習東方哲學。事發後,又版本為:所謂14歲考入武漢大學,又考入北大哲學系讀博士云云,純屬子虛烏有。這樣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真面目卻很少流傳,很難在各種雜誌、報刊、網站上看到劉波的影像。
張恩照:「影響」著一個行業的改革
如果不是《財經》雜誌的國際化視野,國內很少人會知道原建行董事長張恩照居然會在美國成為被告。誰給了他隱瞞真相的權利?
與別的「詭秘高管」有一點不同,張恩照的履歷似乎還很透明。在建行的網站上,他的個人信息十分清楚:男,1946年12月生,山東莒縣人,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金融管理專業畢業。1964年在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參加工作,1984年7月任中國投資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黨組成員; 1986年1月任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黨組副書記(主持工作);1987年6月任行長、黨委(黨組)書記;1999年9月任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2月任中國建設銀行第一副行長、黨委副書記;2002年1月起任中國建設銀行行長、黨委書記兼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
有一點不清楚的是,他於2005年3月16日宣布辭去建行董事長職務的真實原因。目前建行尚未就張恩照事件透出官方消息。但此前已有海外媒體報導稱,張恩照涉嫌為一些IT公司提供優惠信貸時收取了回扣。由於2005年為中國銀行企業進入證券交易市場的重要年度,張恩照的不清不楚,足以影響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銀企的信任。
高嚴:國企老總的 「典範」
2004年6月23日,「審計風暴」使畏罪潛逃的原「國電」總經理、前雲南省委書記高嚴進入了公眾視線。審計報告稱,1998-2002年期間,該公司損益不實情況比較嚴重,累計少計利潤78億元。由於決策失誤,公司國有資產遭受損失涉及金額78.4億元,其中因領導人原因的損失達32.8億元,佔 42%。
據媒體透露,高嚴在雲南包養一主持人。為了逃避監督,高嚴在上海設立「行宮」,與其共享奢華。1999-2001年,高嚴多次去上海「治病」,要求下屬公司為其在高級賓館包租房間,每天食宿費高達1萬元,共花費84萬餘元。2001年起,高嚴還在上海佔用下屬公司花費300多萬元裝修的一棟佔地558 平方米、價值650萬元的高級別墅,並由該公司承擔管理費用。另外,他還拿出293萬元在滬購買了一套豪宅,營造安樂窩。
2002年9月佈置完「後事」的高嚴神不知鬼不覺地失蹤了,至今尚不知去向。據稱,其子高新元僅4年就在國家電力系統為他人承攬的項目時收受請託方所送人民幣共計1080萬元、美元5萬。
楊斌:中國式成功,中國式隕落
楊斌,這個曾被譽為「中國黑馬富豪」的人,從默默無聞到聞名中外,而後又迅速流星式地落向深淵,其經歷宛如一場經典的好萊塢式的大戲。
楊斌一度以75億人民幣、僅次於劉永好兄弟1億美元的身價名列「2001年度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二,被財經界驚呼為「黑馬富豪」。同時,他還曾經被朝鮮任命為朝鮮國新義州特別行政區的特別行政長官。
審閱楊斌的過去,往往具有斷裂層。基本面是出生於江蘇,後來到荷蘭,再後就是到瀋陽發跡。
楊有6項罪名,其中僅偽造金融票證一項,涉案的數額就高達17億元人民幣之多。聽到宣判結果,楊斌說:南非曼德拉坐牢27年,出來做總統,我坐牢8年,出來58歲,照樣可以做總統!
羅成:造就「億安」神話
「億安科技」股票曾經從1998年8月的5.6元左右,最高上漲到2001年2月的126.31元,漲幅高達21.5倍,被廣大股民稱為中國股票市場的神話。
2001年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宣布查處涉嫌操縱「億安科技」股價案。6月,億安集團董事局主席羅成逃往國外。
1998年10月至2001年2月間,億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廣州辦事處)(1999年11月轉換為廣東億安集團有限公司)在董事局主席羅成(另案處理)決定下炒作「億安科技」股票。「億安科技」股票價格也相應由最初的7.55元躍升至最高時的126.31元,億安集團公司在買賣「億安科技」股票交易過程中獲利4.648億余元。「億安科技」股票大幅下挫造成崩盤,使得廣大小股東損失慘重、血本無歸。
周正毅: 「上海首富」
周正毅和其妻毛玉萍
出生於1960年的周正毅為農凱集團董事長,上海首富(2002年度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1名),2003年9月因涉嫌虛報註冊資本罪和操縱證券交易價格被捕。目前正圖謀東山再起。
早年周正毅曾經開過點心店、服裝店、KTV歌廳。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他去日本和美國淘金,在那裡沒賺到多少錢。回到上海後,他在資本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迅速積累起了巨大的財富,到一度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其中兩家在香港(1104上海商貿控股和0067上海地產控股),兩家在上海(600844英雄股份和 600634海鳥發展)。在2001年的時候,他的資產為0.66億美元,兩年後就變為了3.2億美元。(李健海)
來源:《董事會》雜誌 發表時間:200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