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又可怕:中國教授在日本感受的三次文化震撼

發表:2005-08-02 18: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初到異國他鄉,常會遇上美國人說的「文化震撼」(cultureshock)。的確,不同文化的碰撞,常會讓人領悟到一些什麼。去年夏天,第一次踏上東鄰日本的土地,就時常感受到這種所謂的「文化震撼」,其中有三次給我印象尤深。

早就聽說東京的夜景美麗壯觀,是世界著名夜景之一。到日本後不久的一天晚上,我請在日本工作的弟弟陪我上了住友三角街的頂層,這裡是東京觀賞夜景最佳地點。與紐約、洛杉磯、新加坡等地金光閃亮耀眼的夜晚不同,東京的夜景宛如星河瀉地,銀燦燦一望無際。看著無數燈光通明的辦公大樓,我問弟弟,為什麼這麼晚了,辦公樓還都亮著燈,弟弟答一般公司職員都工作到很晚。在日訪問期間,白天我有自己的活動安排,傍晚下班時分,我總在弟弟工作的公司附近與他會合,請他陪我逛逛。有一天我們走岔了,等了很久不見他的蹤影,我就進他公司找他。本以為這麼晚公司裡一定空空蕩蕩的,可推開辦公室的門卻嚇了我一跳,員工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大半屋子的人都還在忙碌著,而這時已經下班一個小時了。出門遇上了找回來的弟弟,我問他,下班這麼久了你的同事們怎麼還不走?弟弟說,日本人就這樣,其實他們也沒幹什麼,只是幹活兒幹得意猶未盡,還想再找點什麼事幹干。這使我想起母親曾對我說起過,50年代剛解放時大家下了班都捨不得走,總想再幹點什麼,晚上辦公樓的燈總亮到很晚。那天乘輕軌火車(日本人這樣稱電車)返回東京遠郊的住所時,已是深夜了,而車廂裡竟擠得滿滿的。望著這群滿臉倦意、默然站立的日本「上班族」,我內心震動了---我們的近鄰竟然是這樣地工作著!

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是個富裕的國家,這是盡人皆知的。去日本前聽人說日本人生活還是比較樸素的,「吃的少、幹得多」。到日本訪問時就留意觀察。日本人在館店裡吃飯一般多採取「定食」的方式,與我們的「份飯」類似。即使是高檔餐廳的日餐一般也是這種形式。一份「定食」種類並不少,高檔的 「定食」往往有十幾種菜,但每種數量卻少得可憐,有的菜竟是一顆青梅或一塊雞蛋大小的沒油沒鹽的生豆腐。為了搞清日本人的食量,我專門選擇了在中國開設連鎖店的日本便餐店「吉野家」進行觀察和比較。一連幾天中午我都在市區的同一個「吉野家」吃中飯,店裡沒有桌子,只有「吧臺」式檯子,一到中午,店堂裡便人滿為患,長條的檯子邊坐得滿滿的。現在的日本中青年人的身材已不是當年「小日本」的概念,他們進門後頭也不抬,嘴裡咕嚕一聲,夥計聽見後一會兒就把一份 「定食」端了上來。東京的「吉野家」比北京「吉野家」一份「定食」的數量要少的多---比茶杯大一點的一小碗米飯,剛剛鋪滿盤底的一小碟涮牛肉片,一小碗醬湯,外加一小撮咸菜,這就是日本一個中年男子的午餐,真有些不可思議。問起一些在日多年的中國留學生,他們回答:這用咱們中國話說叫「常帶三分飢與寒」,是日本文化的一種特色。從日本回來後,眼前常常浮現出細細地吃完一小份飯後默默離去的日本人的身影。一個富裕起來的民族,竟然還能保持如此的樸素。這種樸素難道不比日本經濟的富裕和強大更有力量嗎?!

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與弟弟駕車去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伊豆半島遊覽。由於是長假的最後一天,返城的車流形成了空前的高潮,從伊豆半島西部通往東京方向100 多公里長的公路上幾乎全線塞車。日本的道路十分狹窄,我們走的「國道」居然只有上下共兩條車道,幾乎所有的車都是回東京的,對面的來車很少。這樣的塞車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簡直可以說是蔚為壯觀,順路望去看不到頭的車流在一步一挪地緩慢行駛。 100多公里的路,我們從下午四五點鐘一直走到深夜12點左右。然而就在這全線堵車的100多公里的路上,居然沒有出現一個維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沒有看到一輛車從空蕩蕩的下行車道向前超行,甚至沒有人鳴笛催促前面的車輛。日本人就那樣耐心地坐在車裡,一步一停地向前挪動、挪動。100多公里長的公路大塞車,日本人竟然秩序不亂;七八個小時的等待,日本人竟然不急,靠著耐心,他們自己竟把這綿延100多公里堵塞的車龍化解了!如此堅忍、守秩序、萬眾一心的民族,真是可敬又可怕!


倍可親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