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學們興高采烈地參加結業典禮時,寧夏銀川市13歲的小學畢業生秀秀(化名)卻永遠地離開了人間。在她留給父母的短短100多字的遺書裡,「我是個差生」、「我死了可以幫您節約10萬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著人們的心。(《北京娛樂信報》7月25日)
花季年齡的秀秀,因沈重的擇學費,不忍心讓家長由此背上重負,而悄然離開人世。她的死,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向世人控訴國內基礎教育的畸形發展,她的悲劇,不僅是秀秀個人的悲劇,而是全社會的悲劇,她的遭遇,更應該讓我們全社會都來反思--原本應該最大限度體現公平的義務教育,不該僅體現在口號上,而應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不讓一個貧困生失學」,「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有些地方還提出勒緊褲帶辦教育和砸鍋賣鐵辦教育的口號,可以說,國內辦教育的口號飛滿天。按理講,從這些口號中,可以看出政府包括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種氛圍裡,孩子們都會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可教育境況的現實告訴人們,這些口號只是停留在嘴上,而沒有實際行動來兌現這些信誓旦旦的諾言。
你說不讓一個貧困生失學,而如今學費高如山,通知書竟變成了催命符。金榜題名在昔日是很榮耀令人高興的事,可現在,鮮紅的喜報轉瞬變成黑色的沈重。每年都有因為籌措不到學費而自殺的學生或家長,這樣的悲劇幾乎每年都在發生,不勝枚舉。在百度搜索裡輸入「學費自殺」,立即會出現相關內容31萬條之多。
之所以出現這種境況,我想,即使口號喊得轟轟烈烈,而沒制度化內核---強制性制度作後盾,類似口號與現實無法對接,學生的受教育的權利也就無法實現。比如說擇校費,在每年的全國兩會和地方兩會上,根除義務教育階段擇校風這個頑症都是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焦點話題之一。可以說,對擇校風的巨大危害,全社會已經形成了一種良性共識,由於沒有完善問責機制,許多學校擇學費到現在還照收不誤。
口號教育是秀秀這類悲劇頻發的「催化劑」,而制度性缺失則使這多起悲劇的產生成為必然。因此,要避免類似悲劇的產生,我想,現在應該是政府痛下決心改革相關制度,正本清源,還基礎教育公平本來面目的時候了。否則,這類悲劇還會繼續上演,它不僅會繼續在寧夏發生,同樣也會繼續在全國多次上演,這決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