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普洱茶「做舊」造假黑幕。據其稱,市面上賣的大多數「古董」普洱茶都是在陰暗潮濕的骯髒環境裡發酵「速成」的。防空洞、臭水溝、甚至豬圈都成了普洱發酵「做舊」的「寶地」。據悉,30年以上封存的普洱茶才算「古董」茶,喝一泡少一泡。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賣個好價錢,就採取這種「速成做舊」方法。
豬圈裡造普洱「古董茶」
昨日下午,這位業內人士拿了一摞照片向記者講述:「這是前不久在四會市市郊一個普洱茶加工廠偷拍的。據說,這裡以前是個豬圈。其旁邊就是個臭水溝。一大片普洱茶葉渥堆在潮濕的地面上發酵,有的上面蓋著麻布,硬捂。我把手伸進茶葉堆,很燙,有些茶葉已經發霉。地面上髒水橫流,一些滿蛆蟲爬來爬去。而捂好定型的茶餅就用編織袋包裝堆放在臭水溝上面,為的是漚的更像『古董』。看了這一幕,我這個老茶迷,一星期沒喝普洱茶,連自己家的都喝不下。」
據這位行家稱,普洱茶的發酵工藝其實是微生物在起作用,普洱茶渥堆過程中微生物類群複雜種別繁多,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青霉屬、根霉屬、灰綠曲霉、酵母屬、細菌類。這些細菌數目極少,而且研究發現沒有緻病細菌。發酵環境一般要求溫度在28℃∼30℃之間,濕度在70∼75之間,且要通風,正常發酵至少需要45天時間,而豬圈裡的「速成」只需20天左右,這些無良商家為了增加細菌量,將髒渠水澆到茶葉上,為了增加茶味掩蓋異味,還會在茶餅上噴灑些香料、香精,拿到市場上就稱五年十年茶,一餅(350克)賣到一二千元。
高溫「做舊」濕倉儲存
據悉,高溫「做舊」成了最新造假方法。其製作過程是,將茶一盤盤擺進鐵箱櫃裡,然後放到高溫下暴晒,接著在櫃面上淋水,再曬乾,再淋水,再曬乾。這樣速成造出來的普洱茶,可能不過2年歷史的茶也被說成具有5年、10年歷史,從而賣高價。
普洱茶的儲藏很講究條件的,比如要求倉庫通風透氣、乾爽。而「濕倉普洱茶」是將干的緊壓青茶成品放入潮濕環境(在倉庫內採取加水的方法使其相對濕度大於80%),有的也將人工發酵的普洱茶放進濕倉處理,讓其快速轉化。或將晒青毛茶通過「濕倉」處理後再行壓制。通過濕倉處理,有較明顯的「濕倉味」,茶色顯舊。行家介紹說,過分加濕,會使茶葉發生嚴重霉變,飲用後將損害身體健康。
造假「古董」普洱一股馬尿味
這位行家讓記者聞了一片30年以上的普洱茶餅,一股暗香,且有中藥味道。再聞造假茶餅,則發出一股臭味。兩相對比,有天地之別。據其講,好普洱受水封存後發出樟香、蘭香、荷香、棗香。而這種「速成做舊」茶則一股「馬尿」味。有些消費者還以為這樣才「正宗」,還以為普洱茶發酵過程中一樣要加「馬尿」呢。
國內一家大茶葉商「茶藝樂園」園主陳國璋告訴記者,若要鑒別漚舊的普洱茶,掰一小塊茶葉放水裡泡,茶葉沖一二泡後,就會像爛布渣、碎未或像絲一樣,茶渣摸起來很硬、像粗纖維似的。而高溫做舊茶聞起來有鐵腥味,泡過4泡後,茶葉的青色很快就冒出來了。
鑒別濕倉儲藏的普洱茶肉眼可觀。看茶餅,表面有很多白點點,行內術語稱之為「白霜」或「白鴿屎」;看茶餅表面多為黑色;再看茶餅上面貼著的紙標籤,發黃髮舊、痕跡斑斑。但若干倉儲藏的,茶餅表面應該多為紅色茶,茶餅上面的紙標籤乾淨乾爽;聞起來無雜味,沖泡喝感覺有茶香味,口中生津,沖泡後的茶葉,壓一下感覺有彈性,茶色紅得透明。
珠三角20萬人在炒普洱茶
據保守估計,現時珠三角約有20萬人在炒普洱茶,在廣東,其銷售目前已佔到所有茶銷售的半壁江山。日前,記者走訪王府井一茶葉專櫃,該專櫃銷售主管告訴記者,他們每月茶葉銷售中,普洱茶的銷售量佔七八成;據百福茶葉有限公司透露,該公司茶葉銷售額中普洱茶佔80%。而廣州茶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張可群亦表示,目前普洱茶在廣東的銷售佔了半壁江山,以前廣東是鐵觀音的天下,現在普洱茶的市場份額急速直追。
需求增大,造假隨來。目前普洱茶市場的亂象之一,就是炒作茶材原料。廠商一窩蜂地標榜自己的產品為「喬木」、「野生」、「某某名山」。據瞭解,雲南普洱茶的產區主要為保山、臨滄、思茅、西雙版納四地,其中以勐海、勐臘(古六大茶山)、景邁、勐庫等地區的原料最為人們所推崇。因此市場上常見的一個作偽方式就是以雲南其他地區或其省份的茶葉冒充名山原料。據行家介紹,普洱茶原料的地域性特徵很明顯的,廣東、貴州、四川、湖南等地的緊壓茶品均不能稱為「普洱茶」。
普洱茶的原料,只要掛上「野生」、「喬木」、「易武山」一類的名稱,茶品價格就立刻抬高數倍。例如一種普洱青茶按正常價應為每公斤40∼60元,市場上卻炒到每公斤260∼300元。利之所趨,市場不規範的動作就不斷冒出來。
據悉,由於國家關於茶葉標準一直模糊,質監部門對此少有查處,行業協會怕「揭黑」打擊整個市場,便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