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兩岸聯手開發東海能源
日本媒體認為,關於東海天然氣開發,因為日本政府已經批准帝國石油公司在東海鑽探,以東海為舞臺的資源爭奪戰已經迎來了新局面。人們迄今以為東海的資源權益爭奪只是日中兩國間的事情,而實際上,還有第三者認為自己對東海擁有權益。即便對手只有中國,談判已經舉步維艱,如果再有第三者加入,其結果可想而知。
《東京新聞》注意到在日本政府批准帝國石油公司在東海鑽探後的第二天,臺灣媒體抱著極大關心報導了這條消息。僅從報導來看,臺灣媒體似乎站在旁觀者立場上。但是,3個月前曾發生了一件顯示臺灣也是東海資源權益當事者的「事件」。
據曾隨同日本電視臺乘飛機從空中「視察」春曉天然氣田開發狀況的杏林大學教授平松茂雄對外披露,他在那次「視察」中,偶然發現距現場以南10海浬左右,有一艘1000噸左右的臺灣海岸巡防署艦艇在航行。而此前一天,臺灣媒體曾報導說,海巡署所屬的警備艇「和星」及「謀星」號已經出海。
平松茂雄說:「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臺灣的艦艇會在此航行呢?這讓我感到吃驚。如果臺灣關心東海的資源權益,問題將變得極為複雜。我認為這個事情非同小可。」
臺灣艦艇出沒在該海域意味著什麼呢?臺灣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新聞官在接受該報記者採訪時說:「正在推進天然氣田開發的海域在臺灣200海浬專屬經濟水域內。我們為調查開發狀況而派遣了艦艇。」
有觀察家指出,臺灣從1969年就開始關心東海資源問題了。那年,人們開始知道尖閣列島(即我釣魚島及附屬島嶼--本網注)的海底可能蘊藏著豐富的資源。臺灣當時就提出它擁有那裡的資源,並設定了從東海到臺灣海峽及南海的石油礦區。1971年,臺灣宣布對尖閣列島擁有主權。隨著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東海資源之爭的主角才變成中國和日本。
臺灣在日中協商東海問題的時候來調查東海資源開發情況意味著什麼呢?平松茂雄說,在此一週前,首相小泉曾提出要把東海從「對立之海」變成「合作之海」。臺灣無疑意識到日中可能聯合開發東海,擔心如果日中共同開發,臺灣很可能失去在東海的權益,因而有了危機感。
觀察家們指出,海峽兩岸曾於上世紀90年代洽商有關共同開發東海和南海資源的問題,也曾共同在臺灣海峽勘探油田。連戰、宋楚瑜相繼訪問後,兩岸在強化經濟上顯示出一致。駐臺北的日本記者本田善彥指出,雖然陳水扁政權對中國政策不會有重大的改變,但是雙方在資源開發的領域上再度合作是有可能的。
平松茂雄表示,臺日之間沒有邦交,也沒有協商資源問題的窗口,臺灣若是明確主張要與中國攜手開發東海油田的話,日本將陷入極為困難的境地。
早在去年7月,美國務院負責人就中日兩國在東海天然氣田開發問題上對立日益加深一事表示:「強烈要求兩國就劃清分界線達成協議」,並提議在締結最終協議之前,先達成一個「臨時決定」,儘可能避免事態惡化。
有分析家指出,美國政府的這一表態貌似「中立」,但事實上,據可靠消息透露,美國對中日目前就東海海域「中間線」問題的各自立場均不滿意,據悉,它將非同尋常地提出一套全新的中日東海海域「中間線」的劃定方案。
美國的這一做法意圖十分詭譎:首先,在與東海大陸架有著內在聯繫的釣魚島問題上,美日之間曾經或今後仍將有緊密的合作;其次,在中國「春曉」油氣田的開發中,又有包括美國石油公司在內的國際石油集團的參與。
因此,美國今後在中日東海能源爭端問題上的立場,以及是否或將在多大程度上介入這一爭端,成為觀察家們十分關心的問題。據可靠消息,美國對於東海海域日中兩國「中間線」有與其自身利益相關的劃分立場。儘管日方一再表示:東海爭端是中日兩國的雙邊事務,「美國不會插手」,但聯繫到美國在「安納線」問題上對日本的支持,人們對美國在東海資源問題上的攪和不能掉以輕心。
事實上,隨著中國的持續發展和能源消耗的增加,中美潛在能源衝突業已凸現,目前的主要形式是作為頭號能源消費國的美國,對中國能源競爭的擔憂逐漸上升,並試圖通過多種手段來保護其海外石油來源。
有分析家指出,鑒於美日之間建有軍事同盟關係,日本作為其在亞太推行全球戰略的橋頭堡,儘管美國目前不會公開大規模介入中日東海能源之爭,但從長遠而論,不排除美國在幕後採取有利於日本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