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的短期回報心態加強,是導致CEO短命的一個重要原因。」零點集團董事長袁岳認為。
而北京國富經濟研究院院長周永亮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業績不佳導致的CEO辭職或者被免職現象增加,某種意義上,說明現在的公司比較急功近利。
CEO:完成不了指標就走人
7月初,波音新的總裁兼CEO麥克納尼的走馬上任結束了公司長達三個月之久的CEO變動。而由此追溯到2004年,可口可樂、迪斯尼、惠普……全球各大公司將CEO們趕下臺的新聞始終沒有間斷過。
博思艾倫通過對全球最大的2500家上市公司調查發現,2004年,這些公司的CEO中,超過14%的人下臺。在離職的這些CEO裡面,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也就是111人是因為業績方面的原因,或者因為與董事會意見不合而被迫離開。
「這是我們所見到的最高的辭職比例,它比1995年增長了3倍。這一趨勢是不可否認的,而其中的蘊涵也相當深刻。長期以來其它執行人員和中層經理享受的待遇也漸漸用在了總經理們身上:完成不了指標就走人。」報告中說。
報告同時顯示,在2004年,歐洲公司42%的CEO更換風波都牽涉到業績,而美國的這個數字只有31%。表現不佳的CEO被解雇前,平均任期達四年半,但是在歐洲,這個數據僅有兩年半。報告認為,提高企業競爭力需要許多根本性的變革,而這些變革要在兩年以上的時間範圍內才能產生效果。
報告認為,「留下還是滾蛋」的做法有可能導致CEO們更加關注短期行為而忽視長期戰略。
董事會急功近利
「目前這種大公司辭職或者被免職的比例越來越高主要和社會大環境有關。」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市場總監、人力資源專家塗方根認為。
據瞭解,在目前越來越有挑戰性的商業環境下,投資回報率的持續壓力,地緣政治的變數,法規監管力度的擴張以及國際人才大戰等因素的存在,CEO們很容易被認為能力不足或是真的缺乏能力。
周永亮也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董事會經常按照幾年前的市場環境來要求CEO的業績,希望他能使公司股票很快升值。但是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一些新技術的應用,讓產品週期變得越來越短,「人駕馭環境的能力顯得力不從心了」。
採訪中,專家都認為,公司更換CEO比例越來越高是一個正常的趨勢,任期四年半的週期相對而言也比較合理。據瞭解,通用電器CEO伊梅爾特2000年上任後,公司業績一直不好,知道2004年才恢復從前的增長。「他用了三年的時間才把公司調整過來,如果在其間因為業績不好被換掉的話,通用電器未必有後來的成績。」周永亮說。
「若是低於這個週期就有較大弊端,因為任何戰略和策略都很難有充分的施展。但是現在很多的董事長和股東大概在2-3年的時候就有點坐不住了。」袁岳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這個趨勢說明現在的董事會比較急功近利,不關注公司長遠發展,只關心股票價值。」周永亮介紹,目前一些公司選擇CEO的時候,主要看他的「財技」,「這樣選出來的CEO注定做不長」。
塗方根認為,單純用財務指標來衡量CEO業績的做法也不科學,對CEO的考核應該是全方位的,包括企業內部競爭力是否提升,員工滿意度是否提高等等。而這些,未必在財務報表上體現出來。
中國情況特殊
對於在大公司中存在的業績決定CEO去留的現象,袁岳認為比較正常:「換人有動盪與增加不確定性的方面,也有帶來希望與正面機會的一面。」
但是塗方根認為這種做法不夠科學,首先,容易導致公司的戰略目標變動比較快,缺乏延續性,其次,高管團隊的不穩定,公司核心價值觀、使命、遠景等等文化磨合的時間必然加長,很容易造成內耗。
據瞭解,目前CEO更換頻繁現像在中國企業中也普遍存在,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除了上述兩個弊端外,還有一個就是人事方面的問題。「CEO要短期內取得業績,通常採用的手法都是換人,主要是更換公司中層。」塗方根認為,這種「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不利於公司長遠發展。
不過,與那些跨國巨頭相比,中國企業CEO更迭的最主要原因並非業績。塗方根介紹,高管不廉潔和股東變動通常是造成CEO變動的最主要因素
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