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6月10日下午2時半左右,黑龍江省寧安市沙蘭鎮沙蘭河上遊山區突降暴雨,引起水庫決堤,山洪傾瀉,引發泥石流。山洪和泥石流淹沒了沙蘭鎮中心小學,衝進校舍,水位最高時達2米,幾乎與天花板相接。低年級的小學生根本無法逃生。當地居民說:沙蘭鎮中心小學共有352名學生。除救出100多人外,其餘學生全部淹死,1 ~ 3年級學生幾乎無人倖免。
對此特大水患,中共官方媒體盡量縮小罹難人數,先說31人,又說 64人,最後說 90多人。與此同時,還不遺餘力地掩蓋事實真相。黑龍江防汛辦公室劉主任居然輕描淡寫地說:「天公發怒,誰也難預料。」
事實果真如此嗎?這場兩百年不遇的豪雨下了足足一個小時。在一個小時裡,當地群眾眼看暴雨就要成災,曾向沙蘭鎮鎮政府和派出所報警求救。求救電話不是沒有人接,就是接後無動於衷。救援工作沒有及時展開。最後,洪水以一秒鐘上漲10厘米的速度迅速升高。無助的祖國的花朵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能攀援光禿禿的牆面。教室的牆面上留下了學生們臨終時攀援的一道道指痕和一個個掌印,其狀慘不忍睹。
沙蘭鎮鎮政府和派出所的麻木和低效還只是慘劇的直接原因,更深層的原因卻是中共黨國社會的整體腐敗。沙蘭鎮上游決堤的水庫是1960年建造的。建成後四十多年裡從來沒有進行過維修。是寧安市水利部門沒有錢維修嗎?不是,寧安市水利部門不願意拿錢去維修老舊的水庫,卻在去年耗資一百多萬買了六輛「上海帕薩特」新車。如果不買這些老百姓不能直接受益的高檔車,而去維修水庫,何至於水庫決堤,釀成大禍!
寧安市水利部門難逃罪責,沙蘭鎮教育當局也罪責難逃。沙蘭鎮中心小學位於河邊的低窪地帶。當局以學校房屋破舊為名向當地居民集資修建校舍。向每戶徵收4 0元集資費後,沒有按原計畫修建兩層樓的教學樓,只在2003年對原校舍進行了危房改造。在有關官員貪污之餘,剩下來的錢用來蓋了兩層樓的教師宿舍。如果有關官員不貪污、如果集資所得按原計畫蓋教學樓,(而不是教師宿舍),人員損失將大為減少--教師及其家屬畢竟是成人,逃生能力比較強。而且,家居人口也不會像教室裡的學生那麼集中。
兩百朵祖國的花朵就這樣在幾十分鐘裡凋零了。「天公發怒」只是直接導火線,中共黨國遍及各行各業的腐敗、自私、無能和低效才是真正的凶手。
二、強烈要求中共黨國教育部長引咎辭職
現在,有關部門已經對沙蘭鎮黨委書記、派出所所長等有關人員進行立案偵查。黑龍江省的主要負責人也在請求處分,(連引咎辭職的自責都沒有!)但是,在中央政府一級還沒有聽見任何人出面承擔責任。這使筆者想起了1979年11 月25日發生的渤海2號石油拖輪翻沉的重大事故。該事故造成72人死亡。當時的黨中央對所有事故責任人都進行了處分。石油部部長宋振明引咎辭職,國務院主管石油工業的副總理康世恩給予記大過處分。現在,沙蘭鎮中心小學的水災所造成的人員傷亡遠遠超過了渤海2號石油拖輪翻沉事故,我們強烈要求中共黨國遵照 1979年之例,責令教育部長引咎辭職,給予國家教委主任記大過處分。
渤海2號石油拖輪翻沉是一個事先無法預料的意外事故。石油部部長宋振明和副總理康世恩主要只負領導責任。而沙蘭鎮中心小學的水災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人為的災難。對此,教育部長和國家教委主任應該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
1. 黨國的教育經費佔國家預算的比例一直居於世界各國最低之一,甚至低於大多數非洲落後國家。教育部長和國家教委主任從來沒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國務院計畫會議上為增加教育經費而據理力爭。
2. 憲法所規定的公民義務教育早已形同虛設。連小學生上學都無法逃脫形形色色的收費和集資。教育部長和國家教委主任從來沒有要求和敦促中共黨國政府執行它自己制定的憲法。
3. 教育產業化使各級學校由昔日的「清水衙門」變成了在各行各業中最嚴重的腐敗領域之一。教育部長和國家教委主任沒有提出任何有力措施來遏制教育領域裡的貪污腐敗現象,反而聽任各級學校在黨國全面腐敗的潮流中隨波逐流。
4. 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的道德風尚每況愈下。姦污女學生、向學生及其家長索賄受賄的案例層出不窮。教育部長和國家教委主任對校園裡的性犯罪和經濟犯罪束手無策,對校園裡合理合法的思想言論自由卻極力打壓。
5. …………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有些問題是黨國的大環境決定的,教育部長和國家教委主任無能為力,我們也不求全責備,而要歸罪於共產黨專制政權。但是,作為教育部長和國家教委主任,他們起碼可以為祖國的花朵多爭取一些經費、多爭取一些權利,使他們有比較安全的學習環境(例如:不在河畔低窪地的老舊平房裡上課、集資款項必須專款專用、蓋教學樓優先於蓋宿舍樓),不要讓他們在水災到來之際死於非命。
走筆至此(2005年6月16日),筆者仍然沒有看到中共黨國政府對教育部長和國家教委主任的任何處分。如果在發生了如此重大事故之後,黨國政府居然縱容教育部長和國家教委主任輕易過關,那就只能表明黨國政府對重大責任事故的寬容量大大增加了。黨國政府的執政能力已經「與時懼退」到了還不如1979年的程度。
2005年6月16日
(原載《議報》第203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