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面說是「好心」要送一對貓熊給臺灣,但華府輿論界直稱這是中國的「貓熊外交」;臺灣內部也為了貓熊,爭議四起。而談到兩岸農產品貿易,更不得不長遠考量未來「可能發展」。
臺灣與中國大陸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共同遵守貿易自由化、互惠原則,而當初談判時,將農產品列為例外,它適用排除條款,主要是為了保護臺灣農民生機。
現在大陸當局固然歡迎臺灣農產品銷大陸,但未來臺灣產品銷大陸後成為既定事實,中國可以反過來要求「雙邊交流」,主張大陸產品也要銷臺灣。如果臺灣不准,中國可能告到世界貿易組織,違反公平貿易原則;屆時,臺灣將如何處理這個燙手山芋?
再舉個例子,蝴蝶蘭一直是臺灣精緻農業的代表作,臺灣農民十分精於蘭花品種創新、改良;蝴蝶蘭也銷售到大陸去,成為官場饋贈的上好禮品。
近年不少台商紛紛到大陸投資成立蘭園,當地產、當地銷,廉價勞工撙節成本,帶來更豐富的利潤,但蘭花各式品種,本是應該受保護的智慧財產權,卻一點一滴默默流到中國大陸去;大陸的蘭花,未來可能成為臺灣蝴蝶蘭外銷的競爭對手。
另外一個例子,臺灣農民可能記憶猶新,農商原本已準備一批高檔農產品銷大陸,一切就緒,就等船運出口,不料,中國在三月間制定反分裂法,造成兩岸政治緊張,農產運銷業者只得臨時「喊卡」;農民、蔬果,如何禁得起這樣三番兩次的折騰?無法正常營運的市場,如何賺取利潤?
大陸市場的餅固然很大,但變數太多;仔細思考大陸市場結構,勞工比臺灣便宜,兩岸交流農產品的代價,最後可能反噬臺灣農民生機。
再看美、歐、日本市場,不但少了一層政治顧慮,而且對臺灣高級農產品的市場胃納,還遠遠超過中國大陸。
臺灣農產品外銷潛力無限,市場等著開發,如美國已同意讓臺灣帶水草的蘭苗進口,台商開始在紐澤西等地設立蝴蝶蘭溫室,採取穩紮穩打策略,臺灣蘭苗可以源源出口到美國,不擔心此地市場反噬問題;又如最近臺灣爭取的雞肉銷美等。
也許,日本、美歐市場檢疫要求繁瑣,在核准他國農產品進口前,程序性工作很費時,但絕大多數是技術性問題,一步一步走,最終都可以解決。反觀中國大陸市場,儘管中共高層政治命令一聲下,臺灣產品隨時可以通關,但不確定因素,卻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發。
做生意,應講的是市場風險,不涉政治;但特殊的兩岸情勢,經貿關係總是會沾染政治色彩;拓展大陸市場之前,不妨權衡一下,拿捏輕重,或許美歐日市場,少點政治、多點商機,可能比較符合臺灣農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