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興奮」,可能讓你感到一種冷漠,人家爺爺死了,他們居然一片歡呼、滿臉興奮;可能讓你感覺到了一種後怕,當一個人對分數的追求超越了對生命的敬畏,還有什麼傷天害理的事他做不出來?可能還讓你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相當多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攻擊性需要。
孩子的「興奮」,倒讓我讀出來的是一種不加掩飾的自然、一種源自內心的「真實」。孩子畢竟是孩子,童言無忌,即使在沈重的學業壓力面前。想想成年人的「幸災樂禍」,那要含蓄多了,他們可能會在心裏偷著樂,卻裝模作樣地一掬同情淚。
不過,孩子們也興奮得太早了。那個數學教授的孫女即使不考第一了,班上不還是要產生新的第一嗎?數學考第一了,語文、英語呢?身邊的競爭對手「趕盡殺絕」了,周邊的、天邊的競爭對手依然存在,只要有考試,只要有錄取率,只要有分數線……只要你一息尚存,你的生活裡就永遠有有形或無形的對手,就有挑戰或威脅!然而現在,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卻在盡心盡力為孩子營造「惟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氛圍,以致孩子們走出家庭的港灣之後,面對現實的挑戰和威脅時,不能不有些手忙腳亂!以致他們開始寄希望於別人的失誤、失常、失勢而勝出。
這是可笑的,也是可怕的。因為,升學畢竟是要考試的,考試畢竟要優勝劣汰,名牌學校、熱門專業畢竟相對較少,假如孩子們都想拿第一,總想考名牌、上熱門,一心想找「高收入、高福利、高保障」的工作,社會將承受怎樣的壓力?他們又將面臨著怎樣的心理壓力?落後就要挨打,而過分的落後焦慮卻可能更讓人受累,於個人健康成長無益,於社會和諧發展無益。事實上,成人世界的複雜,往往多半來自「我」們的明爭暗鬥、爾虞我詐,而不是學習、工作、生活本身的壓力。「她爺爺可死了!」---孩子們「幸災樂禍」的另類表達,據說讓老師感到有如見到狼群一樣毛骨悚然。其實,我們應當感到可怕的不是孩子們錯位的「興奮」,也不是 「興奮」表情背後的學業壓力,因為壓力就像地心引力之於人一樣,一個健康的社會人,他無法逃避壓力的作用,他只能選擇如何應對壓力、化解壓力。那麼,在學業競爭、就業競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的孩子心理上有準備了嗎?我們教會他們如何直面壓力了嗎?
我兒子上學期期中考試時,榮列班級榜首,老師讓他介紹「治學經驗」,兒子興奮不已,一五一十和盤托出。期末考試前夕,愛人試探著問他有沒有信心再拿第一,兒子說著說著哭出聲來:「我都把經驗介紹給他們了,他們卻沒有介紹經驗給我,我肯定考不過他們了!」面對哭泣的兒子,我安慰說,考過考不過別人沒問題,只要自己盡力了;一次考過、考不過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回過頭來,我發覺越解釋其實自己越糊塗:這不還是要孩子考過別人嗎?只不過是下一次、下N次!
父母的反覆暗示,師長的循循善誘,這更是孩子們成長中不能承受的重、不能拒絕的重、不能逃避的重。這種壓力輕則會壓垮他們的身心,久則可能扭曲、摧殘他們的人格!
孩子們已經用哭聲和笑聲向成人世界發出了求教的信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實,孩子們的這種心理是一種民族心理,你在任何公共知識份子或公共評論或網路意見中都能看見這種精神疾病。這個故事的貢獻是,它把產生這種精神疾病的根源說穿了--革命本是一種自卑,反革命也是;世俗公義是一種嫉妒,不公義也是;而這一切,來自生存競爭和生存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