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抗日戰爭中國正面戰場22次會戰中少數規模最為龐大的戰役之一,淞滬會戰中,中日雙方參戰的兵員總數達近百萬。在兩個多月時間內,中國方面先後投入地面部隊包括78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財政部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炮兵7 團、憲兵1個團,以及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兵力總數75萬人以上。還有空軍的第二至第九大隊等8個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幾乎調動了當時全國所有兵力的1/3。而隨著日本軍隊的不斷增兵,其參戰部隊總兵力達到25萬人左右,包括陸軍共9個師團又2個支隊(相當於1個旅團),另有從華北的第五師團分遣出來的國崎支隊,以及海軍第三和第四艦隊。其調動規模也是史無前例。
「我們一天要消耗一個師!」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勞聲寰說,「我們裝備不如他,我們的空軍有250架,對方是3000多架,在上海的黃浦江上、長江口,日軍有4艘航空母艦,黃浦江和長江有一百多條軍艦。我們250架飛機對3000多架飛機,怎麼打啊?」
「頭一仗我們的旅長就陣亡了,除了師長以外就剩下旅長,一個旅管兩個團,師長都要到前面督戰,後來他們都犧牲了……你想想,我們的犧牲有多大……」當年淞滬會戰的軍官易謹與勞聲寰都已是耄耋老人,回憶往事,兩位老人都泣不成聲。
88師師長、後升任72軍軍長的孫元良後來回憶,他們一個師15000人左右,到最後,只剩下不到1/3。「我們的部隊,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三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個小時死了2/3,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這是曾任第三戰區司令官馮玉祥的一段話。
戰爭其實是兩國總體實力的比較,參戰的第26師副連長何聘儒戰後回憶說,當時他們所在師裡,一個步兵連只有3挺機槍,50多支漢陽造步槍,而且槍支時有殘缺不全,有的甚至沒有來復線,乃至用麻繩捆綁避免槍栓脫落。我們欠缺的也不僅是裝備。勞聲寰後來回憶一個很小的細節:埋鍋造飯,「行軍鍋在那裡做飯,燒得滿天煙火衝天,這等於報告敵人,『我在這裡你來啊』,我們很多的部隊,沒有跟敵人見面就垮了,就這樣被日本的炮兵、飛機給炸了。」
在一派沿江平原的淞滬戰場,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從全國各地倉促趕來的中國軍隊幾乎連像樣的工事都無法修筑,全憑血肉之軀,就這樣常常整連整營戰死,而後繼部隊的士氣卻從未有任何的消退,依然一往無前。
以中國軍隊中最精銳的第98師為例,在僅僅18天的作戰中,傷亡達4960人,幾乎佔全師兵力的62%,其中僅陣亡的營級以下軍官就達約200人。陶峙岳為師長的第8師並非中央嫡系部隊,進入淞滬前線時,其裝備甚至仍為20年代的漢陽造步槍為主,全師根本沒有重型武器。然而在淞滬戰場,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部隊,全無派係爭鬥中的推諉,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職責。第8師參戰近3星期,全師作戰人員從參戰時的8000餘人減員至700人!在戰爭最為激烈的蘊藻浜戰場,第78師467團迎擊渡河日軍,1個連在10分鐘內就全部陣亡!
戰爭中先後有數十位少將甚至中將陣亡,甚至有中國高級將領因為失去陣地而毅然自殺成仁。戰後何應欽在回憶中記載,淞滬會戰中,「我軍消耗竟達85師之眾,傷亡官兵333500餘人」。
「戰事初起,國際人士一般認為,中國決不能抵抗日本的武力,抗戰簡直是發瘋」,曹聚仁曾這樣寫下當時國際社會對淞滬會戰的看法。但中國軍隊恰恰通過這樣的浴血奮戰贏得了國際社會尊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埃文思.卡爾遜(Evans Carlson)作為羅斯福總統的特使1937年8月抵達上海時,正值炮火連天。一個月後,他在給羅斯福總統的信裡這樣寫道:「我簡直難以相信,中國人民在這樣危急的時刻是那樣齊心協力。就我在中國將近十年的觀察,我從未見過中國人像今天這樣團結,為共同的事業奮鬥。」
作為抗日戰爭中國正面戰場22次會戰中少數規模最為龐大的戰役之一,淞滬會戰中,中日雙方參戰的兵員總數達近百萬。在兩個多月時間內,中國方面先後投入地面部隊包括78個師、7個獨立旅、3個暫編旅、財政部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炮兵7 團、憲兵1個團,以及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兵力總數75萬人以上。還有空軍的第二至第九大隊等8個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幾乎調動了當時全國所有兵力的1/3。而隨著日本軍隊的不斷增兵,其參戰部隊總兵力達到25萬人左右,包括陸軍共9個師團又2個支隊(相當於1個旅團),另有從華北的第五師團分遣出來的國崎支隊,以及海軍第三和第四艦隊。其調動規模也是史無前例。
「我們一天要消耗一個師!」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勞聲寰說,「我們裝備不如他,我們的空軍有250架,對方是3000多架,在上海的黃浦江上、長江口,日軍有4艘航空母艦,黃浦江和長江有一百多條軍艦。我們250架飛機對3000多架飛機,怎麼打啊?」
「頭一仗我們的旅長就陣亡了,除了師長以外就剩下旅長,一個旅管兩個團,師長都要到前面督戰,後來他們都犧牲了……你想想,我們的犧牲有多大……」當年淞滬會戰的軍官易謹與勞聲寰都已是耄耋老人,回憶往事,兩位老人都泣不成聲。
88師師長、後升任72軍軍長的孫元良後來回憶,他們一個師15000人左右,到最後,只剩下不到1/3。「我們的部隊,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三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個小時死了2/3,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這是曾任第三戰區司令官馮玉祥的一段話。
戰爭其實是兩國總體實力的比較,參戰的第26師副連長何聘儒戰後回憶說,當時他們所在師裡,一個步兵連只有3挺機槍,50多支漢陽造步槍,而且槍支時有殘缺不全,有的甚至沒有來復線,乃至用麻繩捆綁避免槍栓脫落。我們欠缺的也不僅是裝備。勞聲寰後來回憶一個很小的細節:埋鍋造飯,「行軍鍋在那裡做飯,燒得滿天煙火衝天,這等於報告敵人,『我在這裡你來啊』,我們很多的部隊,沒有跟敵人見面就垮了,就這樣被日本的炮兵、飛機給炸了。」
在一派沿江平原的淞滬戰場,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從全國各地倉促趕來的中國軍隊幾乎連像樣的工事都無法修筑,全憑血肉之軀,就這樣常常整連整營戰死,而後繼部隊的士氣卻從未有任何的消退,依然一往無前。
以中國軍隊中最精銳的第98師為例,在僅僅18天的作戰中,傷亡達4960人,幾乎佔全師兵力的62%,其中僅陣亡的營級以下軍官就達約200人。陶峙岳為師長的第8師並非中央嫡系部隊,進入淞滬前線時,其裝備甚至仍為20年代的漢陽造步槍為主,全師根本沒有重型武器。然而在淞滬戰場,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部隊,全無派係爭鬥中的推諉,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職責。第8師參戰近3星期,全師作戰人員從參戰時的8000餘人減員至700人!在戰爭最為激烈的蘊藻浜戰場,第78師467團迎擊渡河日軍,1個連在10分鐘內就全部陣亡!
戰爭中先後有數十位少將甚至中將陣亡,甚至有中國高級將領因為失去陣地而毅然自殺成仁。戰後何應欽在回憶中記載,淞滬會戰中,「我軍消耗竟達85師之眾,傷亡官兵333500餘人」。
「戰事初起,國際人士一般認為,中國決不能抵抗日本的武力,抗戰簡直是發瘋」,曹聚仁曾這樣寫下當時國際社會對淞滬會戰的看法。但中國軍隊恰恰通過這樣的浴血奮戰贏得了國際社會尊重。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埃文思.卡爾遜(Evans Carlson)作為羅斯福總統的特使1937年8月抵達上海時,正值炮火連天。一個月後,他在給羅斯福總統的信裡這樣寫道:「我簡直難以相信,中國人民在這樣危急的時刻是那樣齊心協力。就我在中國將近十年的觀察,我從未見過中國人像今天這樣團結,為共同的事業奮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