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工作──我看這個名字合適──已經成為一項增長性行業。富有家庭的父母們都在竭盡全力平衡工作和家庭,應對前所未有的焦慮,還想給孩子們日後的成就助一臂之力。」休斯敦大學歷史學家史蒂芬.明茨(Steven Mintz)說,他專門研究童年課題。
這一現象之所以產生的社會背景是,討論身為父母,尤其是作為母親的種種困難和無助的評論、小說,甚至網路日記紛紛問世,這個問題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許多文章都反映了收入不錯的職業婦女在生育後遇到的種種莫名的心理混亂和惶恐不安,失眠、暴躁易怒和其他難以描述的體驗時有發生,而這些女性已經習慣於掌控自己的職業生涯和成功的道路,對此未免手足無措。
這樣的父母對職場規則習以為常,遇到難題就會請「專家」來解決。所以,一旦家庭生活出了問題,他們有時也會自然而然地尋求類似的專家幫助。也是出於同樣的思路,這些父母會把自己剛剛兩歲的孩子送到幼兒藝術班學習(這也是最近頗為時興的行業),而不是陪著孩子在餐桌邊塗塗抹抹;或者為孩子專門請一位棒球教練,而不是陪著孩子在後院學習擊球。明茨說:「我看我周圍的父母大都會給孩子請一位棒球教練。」
去年一年,紐約的Soho Parenting中心接待的前來諮詢求教的父母人數就激增50%。諮詢的都是一系列常見的養育問題,包括如何在夜裡哄孩子入睡,哄勸剛學走路的孩子自己吃飯等等,最常問到的就是教會孩子控制大小便。通常1個小時的課程收費185美元,如果隨後追加一週的電子郵件跟蹤諮詢,費用就會增加到350美元。該中心的聯席主管麗莎.斯皮格爾(Lisa Spiegel)說,麻煩就是多得不得了。
業務從生育開始。五年來,全國性兒童護理服務機構Nannies & More派出的月嫂就增加了兩倍。月嫂會在嬰兒出生後到客戶家裡住幾週,幫忙照顧嬰兒。月嫂走了以後,父母可以尋求新的專業幫助:父母教練。這些教練每小時收費大約75美元,會教給你種種技巧,包括如何向孩子說「不」。
雖然許多父母從未想過要花錢得到這類服務,他們更願意遵循古老的傳統,麻煩來時靈機一動,隨時應付。但還是有人覺得這種服務不啻是天賜的祝福。莎拉.科寧漢姆(Sarah Cunningham)是布魯克林一位34歲的初產婦,初生嬰兒徹夜不停的哭啼差點讓她崩潰。兒科醫生說孩子得了疝氣,長大點就好了。但孩子無論如何都不肯安靜下來,不管是把他抱在懷裡搖啊拍啊,還是呼吸新鮮空氣,不管是開動吸塵器,還是放進吊籃哄,一概無濟於事。無奈,莎拉找到Fussy Baby Support Services,這家機構的創辦人──一位職業療法醫師、一位臨床社會工作者──到她家裡對孩子仔細觀察了兩個半小時,最後得出結論:他受驚了。然後教了莎拉幾招,怎樣用更溫柔的方式抱孩子,如何安排周圍的環境,讓孩子更感到安慰舒心。莎拉說,「他現在好多了」,明顯大鬆了一口氣。
這門生意之所以大受歡迎,是因為它能轉移一些父母同孩子之間的激烈衝突。紐約州Armonk的安妮.克萊默(Annie Kramer)回憶起她丈夫教大女兒學騎車時候的樣子,「太可怕了,倆人簡直在打架。『你根本不聽!』、『一點兒也不上心!』」。只好放棄了。後來聽說阿瑞什.莫希特(Aresh Mohit)開了一個名為High 5的班,專門教孩子們學騎車。克萊默夫婦的三個孩子有兩個都是跟他學的,只用了一天。
實際上,莫希特發現他成功的秘訣之一:讓父母走開。「我(跟那些父母)說,『由你們決定,但如果你們不在場,孩子們往往都能騎得更好。』」
Macy's的個性購物陪同發現,前來求助的母親並不只是要他們幫忙挑選孩子們返校的服裝,也往往藉助他們的力量彌合母子/母女關於哪件才算合理外出服裝的分歧。「毫無疑問」,媽媽不在身邊女孩們會更聽話,在Macy's East提供個性化購物陪同服務的琳達.李(Linda Lee)說。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有時會變得過於緊張,外人介入可能會緩和氣氛,解決衝突。但Maimonides醫療中心的兒童心理學家艾倫.希爾弗(Alan Hilfer)說,一有分歧就向外求助會讓父母和子女的關係變得日益疏遠。
麗莎.雅各布松(Lisa Jacobson)是家庭輔導兼備考服務機構Inspirica的首席執行長。有一天傍晚,她坐在自家門坎上,聽到隔壁母女為家庭作業引起的爭吵。她走過去,看到鄰居房間裡紙張散亂一地,突然心生一念,創辦了一項新業務──Study and Organizational Skills──簡稱為SOS,專門幫孩子們整理房間(或者其他學習的地方),好讓孩子們做起家庭作業來更專心致志。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