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崗了,剛剛再就業,剛剛上崗。」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遼寧省代表團駐地,聞世震微笑著和《瞭望東方週刊》記者打招呼。他的話意指自己職位已經發生變化。
2004年12月13日,新華社發布消息,聞世震不再擔任遼寧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2005年2月25日,他辭去了遼寧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職務,2月28日,被任命為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
因為年齡到限(65歲)而辭職的聞世震稱,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了遼寧,他離開遼寧時,遼寧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他認為,繼任的省委書記李克強會比他做得更好。
聞世震令外界關注的是他對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指斥,在2004年初的一個會議上,他痛斥搞形式主義、浮誇風,他還提出要避免「城市建設得像歐洲,農村發展像非洲」的現象。
聞世震是土生土長的遼寧人,1985年任遼寧省長助理,開始走進這個北方大省的決策層,1995年任省長,1997年8月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2003年1月任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是省委書記兼人大常委會主任這一體制模式下的第一批官員。
可以說,聞世震是遼寧主政時間最長的省級官員之一。而就在聞世震主政期間,整個遼寧,乃至整個中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遼寧,改革開放政策取得了巨大成績,同時也積累了舉世矚目的矛盾和問題。作為受市場經濟衝擊較大的遼寧省,「一把手」不得不應付一個接著一個的矛盾和問題。無疑,聞世震是中國大時代變革的親歷者和推動者。
社會轉型,企業轉軌,上百萬的工人下崗,老工業基地面臨轉型,而腐敗官員卻吞噬著遼寧的財富,聞世震親眼目睹他的一些同事被雙規、被判刑,甚至走上斷頭臺,他說「看到他們一個個走入歧途,很難過」。
2004年12月9日,他的「搭檔」、遼寧前省長張國光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2001年10月,被命名為「慕馬大案」的主角慕綏新和馬向東,分別被一審判決死緩和死刑。2003年,遼寧省副省長劉克田也被「雙規」。2002年,遼寧省高院院長田鳳歧被處理,後被判刑,此外還有瀋陽市的一些官員因腐敗而下臺。
2005年3月7日下午,《瞭望東方週刊》在遼寧省代表團駐地,對聞世震進行了專訪。
腐敗官員讓遼寧雪上加霜
《瞭望東方週刊》:在遼寧這樣的省當省委書記,是不是非常難?
聞世震:1998年開「兩會」的時候,人民日報原總編輯範敬宜也是遼寧代表團成員,那時我剛當省委書記,他對我說,你從遼寧省長轉到省委書記有什麼不同?我說,當省長是覺不夠睡,當書記是睡不著覺。
政府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既有長遠的工作也有現實的工作,有些工作還非常急,必須盡快做出決策,我當時對自己的要求是,重要的文件不過夜,當天晚上一定要處理完,所以,一般我是晚上12點到12點半才能睡覺,早晨6點半就醒了。每天只能睡6個小時,到現在已經習慣了。
做書記時,你就要想大事,要把握大局,特別是要注重解決好幹部問題,要把各級領導班子配強配好,夜深人靜的時候,可能更清醒,經常躺在床上想這些問題,說「睡不著覺」不是真的睡不著,是一個比喻。
《瞭望東方週刊》:最困難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聞世震:如果說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遼寧正處於轉型關鍵時期,卻出了「慕馬大案」,真是雪上加霜,感到非常痛心,畢竟他們都是黨多年培養的幹部。我始終認為,反腐敗要堅決。對幹部腐敗,幹部賭博,我是深惡痛絕的。
我有時很不理解,你工作都忙不過來,怎麼能去賭博,別說我們共產黨幹部,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官員也不允許,何況你賭博用的不是你個人的資產,是拿國家的錢去賭博,從法律上和道德上都不允許呀。
這麼多年,我對吃喝玩樂是深惡痛絕的,全省人都知道,這方面我對自己要求非常嚴謹,我也不搞這些娛樂的東西。
《瞭望東方週刊》:很多人曾經是你的同事,和你一起工作,而他們都因為腐敗受到了處理,你是什麼心情?
聞世震:心情很難受,不希望他們犯罪,但是法律是無情的,法律規定也是明確的。當然,發生了不要緊,也不要遮遮掩掩,既要懲處這些腐敗分子,更重要的是給廣大幹部一個警示教育,給大家一個前車之鑒。
「搞政績工程大都是有權的」
《瞭望東方週刊》:我看過你的一些講話,你對政績工程非常反感,為什麼會這樣?
聞世震:因為從遼寧實際出發,老工業基地轉型和振興是一個歷史過程,我從當省長時就講,這個轉型不是一蹴而就,我們必須臥薪嘗膽,持之以恆。
我提出15年內基本實現振興遼寧,基本實現老工業基地現代化,是比較客觀的,有利於調動大家積極性,但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鉅的,絕對不能急功近利。
無論是形象工程還是政績工程,你可以看看搞這些工程的人的面目,大都是急功近利的人,為了政績,為了升遷,很多工程都是沒有經過科學論證,也不是最急需的。有限的資源沒有用在最急需的地方,而是從個人的政績出發,勞民傷財。
《瞭望東方週刊》:你的這種觀點是否和其他同志有過碰撞?
聞世震:是的,和其他的同志有碰撞,但我只能自己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有些你不讚同、你反對的事情,但是你不一定能禁止得了。但是,在我的職權範圍內,我就要控制,我控制不了的地方,我也沒有辦法。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都有類似的短期行為,搞這種事情的大有人在,可以說,從總書記到總理,從江澤民同志到胡錦濤同志,從朱基同志到溫家寶同志,都堅決地反對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和共鳴,但是解決得還不夠。
《瞭望東方週刊》:為什麼高層如此重視,還會有人搞這些工程呢?
聞世震:這是因為,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有社會基礎,搞這些工程的人都是有權力的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不是老百姓搞的,都是領導搞的,老百姓能搞政績工程嗎?比如,經營城市,很多時候,經營城市是把農民的土地低價佔有,用於其他方面。對於這些問題,我會堅持我的觀點。
關於劉湧案、仰融案
《瞭望東方週刊》:在你主政時期發生了著名的劉湧案件,劉湧一審被判處死刑,二審被改判死緩,後最高院重審,劉湧被判處死刑,你對這個案子怎麼看?
聞世震:劉湧案件已經定性,是黑社會性質的,當然我不希望遼寧發生這樣的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在那之前,我們也打擊和懲處過很多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組織。只要發生了,我們就嚴厲打擊,但是發生了,也要實事求是,全國也不是只有劉湧這一個案子,但是像劉湧案這樣大規模的宣傳報導的情況卻很少,有新聞單位的大規模報導,還有人出書渲染情緒,但是有些報導,有些情緒未必是真實的,當然新聞單位文責自負,地方黨委、政府不好干涉,特別是很多新聞單位還不是遼寧省的新聞單位。
《瞭望東方週刊》:還有一個轟動全國的案子是仰融案,你怎麼看?
聞世震:現在他在美國,已經提出了申訴,案子還在處理過程中,這個案子,我一直沒有經手,政府有一個小組在處理有關工作。
《瞭望東方週刊》:你對遼寧人怎麼看?
聞世震:我感覺遼寧人樸實、勤勞、顧全大局,素質是很高的,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為改革開放做出這麼多犧牲,遼寧就走不到今天。
從不氣餒從不失去信心
《瞭望東方週刊》:遼寧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工作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你在遼寧工作這麼多年,你給後來者留下了什麼經驗?
聞世震:我在遼寧做省長、省委書記期間,正是遼寧最艱難的時期。老工業基地的轉型非常艱難,振興國有企業的任務非常繁重,曾有上百萬職工下崗。這種困難能不能度過去?我認為,這是對領導幹部的一個考驗。
如果說有什麼經驗,我認為人在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希望,一定要看到光明,一定要有信心。我的信心來自於哪裡?來自於我對遼寧的瞭解,我知道它的優勢在哪裡。
《瞭望東方週刊》:在你離開遼寧的時候,遼寧是否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聞世震: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應該說,遼寧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拐過了「轉型」這個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要發展,關鍵靠人,遼寧高等教育發達,科研院所多,人才資源豐富,我們要重視人才資源的開發,同時利用兩個市場,同我們產業基礎相結合。
回顧我走過的路程,最困難的時候,我都沒有喪失信心、沒有氣餒。
對李克強的希望
《瞭望東方週刊》:你已經離開了遼寧省領導崗位,振興遼寧的任務還沒有完成,要由新的領導人繼續,作為個人是不是也感到遺憾?
聞世震:一個人只能完成一個階段的工作,不可能走完整個過程,我說用15年時間完成振興遼寧的任務,而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幹多長時間,當然最好能成就這個事業,但畢竟年齡有限,從這個角度看,感覺遺憾。但一個人只能完成自己階段的任務,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一瞬間。
《瞭望東方週刊》:李克強是最年輕的省委書記之一。
聞世震:應該說,李克強同志很成熟,年輕有為。我相信他會比我做得好,會幹得更出色,在克強的領導下,遼寧會有新的局面。後人比前人做得好,後浪推前浪這是一個規律。
聞世震簡歷:
中共遼寧省委書記,遼寧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1940年1月生,遼寧海城人。197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5年8月畢業於大連工學院機械製造系。工程師。
1965年至1982年任大連油泵油嘴廠技術員、設計科副科長、技協副主任、副總工程師、副廠長、廠長。1982年至1983年任大連市機械工業局副局長。1983年至1985年任遼寧省機械工業廳副廳長。1985年至1986年任遼寧省省長助理。1986年後任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遼寧省副省長。 1993年3月在遼寧省人大第八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遼寧省副省長。1994年5月在遼寧省人大第八屆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上被任命為遼寧省代省長。1995年 2月在遼寧省人大第八屆三次會議上當選為遼寧省省長。1995年8月在中共遼寧省委第八屆一次全會上當選為中共遼寧省委副書記。1997年8月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2003年1月在遼寧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是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瞭望東方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