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楊瀾如此光彩奪目?是她天賦異稟,
生來就與我們不同嗎?
楊瀾之正大綜藝時期 起跑線上
上中學時的楊瀾並不是那種聰慧過人的女孩,當然也就不是那種巧解難題的高手,她頗為自詡的是:考試時基本分上她從來一分不丟,地理歷史這種需要死記硬背的科目,隨便問哪道題,她馬上就能說出是在哪一頁上。凡是老師佈置的作業,她沒一樣不是完成得仔仔細細。
上了大學之後的楊瀾骨子裡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你能相信楊瀾曾經因為聽力課聽不懂而特別沮喪嗎?那時好多同學聽力能得A,楊瀾老是得A-,B+什麼的,這讓她非常苦悶,每天晚上都在日記裡寫上:明天開始我要有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定要充滿信心地把自己的聽力提高上去。但是第二天一上聽力課,還是聽不懂。媽媽一度害怕楊瀾因為挫折感太強得了自閉症。半年多之後,楊瀾的聽力慢慢上來了,她才恢復了信心。她說:「我很羨慕周圍生活中一些棱角更分明,更有創見和個性的人。」「我經常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有才華和極端聰明的人。」
一戰成名
決定楊瀾命運的一個契機,是《正大綜藝》全國招聘主持人。當時的楊瀾並未意識到這次機遇對她今後人生道路的巨大影響,正是《正大綜藝》,把她送上了一個更高的平臺,讓她獲得了全國性的知名度和注意力。
許多人還記得1990年,一個清純自然的長發女孩出現在《正大綜藝》中,她清脆悅耳的聲音和純真的學生氣息使她備受矚目,迅速走紅,像是坐著高速電梯,一下子升到了很多人營營役役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機會來了就開門
1993年底,正大集團總裁謝國民給了楊瀾一個驚喜。「1993年的時候,謝國民先生到大陸來,我們一起吃飯,他對我說,楊瀾我覺得你應該到國外去學習,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主持人。我當時沒有認真,我開玩笑說,謝先生我去留學的話,《正大綜藝》豈不是沒有主持人了?他很認真地回答我說:『我覺得一個節目沒有一個人重要。』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說謝先生您需要我們怎麼回報您呢?是不是回來為您工作?他說沒有,你也不是我第一個贊助去留學的年輕人,我希望你有好的前途,這就是你對我的回報。
我非常感謝他,他也改變了我的命運。
這是楊瀾遇到的第二次機遇。
楊瀾之負笈美國時期
男人不是女人的目標而是夥伴
與吳征的相愛和結婚,是楊瀾繼主持《正大綜藝》,得到謝國民先生資助之後的第三個人生機遇。這一次機遇直接造就了她今日的成功。可以說,沒有吳征,就沒有今日的楊瀾和陽光衛視。
楊瀾身上具有成功者的素質,這毋庸置疑。她聰明、刻苦、敬業。但是一個素質優秀的人未必能成功,因為他可能沒機會。
楊瀾遇到了機會。
楊瀾曾經說過,最難的選擇是選擇一個老公。出國之前的楊瀾已經結婚,但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只維持了一年多。「你需要什麼樣的男人,什麼樣的生活,初戀是想不清楚的。」直到她遇到了吳征,這一回,楊瀾確定了:吳征正是她需要的人。
自歐美完成學業後,吳征先在美國開設博納投資公司,商務涉及高科技、媒體、資訊及投資。後與美國華納唱片公司合資中國電視企業。吳征與楊瀾的第一次成功的合作應該算是《二千年那一班》的製作。這部片子是以獨立製作人的名義與哥倫比亞電視臺合作的,反映美國華人社會的變化。此片的大受好評使楊瀾具有了國際知名度,其中吳征功不可沒。
楊瀾視線--實現了向複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在這個時期,楊瀾的視野開闊了許多,親身接觸到了許多成功的傳媒人和先進的傳媒理念。
上學期間,楊瀾用業餘時間與上海東方電視台聯合製作了《楊瀾視線》,一個關於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專題節目。《楊瀾視線》是楊瀾頭一回以獨立的眼光看待並介紹周遭世界。楊瀾同時擔當策劃、製片、撰稿和主持,並贏得好幾個「第一」:內地的記者中,她第一個進入美國鳳凰屋戒毒所深入採訪,第一個親身採訪資深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總共40集的《楊瀾視線》發行到國內52個省市電視臺,雖然不免粗糙,但是楊瀾藉此實現了從一個娛樂節目主持人向複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楊瀾之鳳凰時期
預留管線
策劃人王志綱在《策劃旋風》一書中提出過一個理論:在策劃中不能只滿足於成果出來了,市場上出現回報就以為策劃成功了。策劃的關鍵在於整個操作過程中要預留管線,留出日後更大發展的戰略空間。
楊瀾未必看過這本曾經風靡一時的書,然而她的人生規劃卻正如書中所說,每一步都為下一步預留了管線,預留了發展空間。
首先,欄目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使欄目不再是只屬於電視臺的品牌資源,楊瀾與《楊瀾工作室》之間形成了共生共榮的關係,其他欄目可以換主持人,《楊瀾工作室》不可以,否則,就不成其為《楊瀾工作室》了。
同時,吳征作為楊瀾的事業和生活上的夥伴,為楊瀾拓展人際關係網路和事業空間居功至偉。
第三,楊瀾在鳳凰衛視不只是主持人而已,她還是《楊瀾工作室》的當家人。她笑稱自己是個小管家婆,組裡所有的柴米油鹽都必須精打細算,如果到外地做一個人物採訪節目,那事先就得算好路費、住宿費,都要想辦法從製作費裡擠出來。這種經濟上的拮据,對楊瀾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練,使她知道如何在最低的經費條件下,把節目盡量完成到什麼程度。
第四,1998年1月正式開播的《楊瀾工作室》在兩年時間裏一共採訪了120多位名人,其中包括澳門特首何厚鏵、金融巨頭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著名學者季羨林、著名華語作家李敖、查良鏞、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崔琦等等。這些都是時代頂尖人物,與之同行,楊瀾受益良多。
與精英同行
經常作人物訪談節目,
楊瀾接觸到了大量的社會精英和名流,這些重量級的人物也構成了楊瀾人生管道的一部分。不少人在節目之後和楊瀾仍保持密切的聯繫。這種聯繫除了會給楊瀾帶來一些具體的幫助之外,精神上的獲益也不可忽視。
同時,與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嘉賓交流,也讓她的信息量獲得極大的豐富。節目前的準備工作需要大量的被動閱讀,節目進行中一問一答之間需要調動自己的全部知識儲備進行智慧的呼吸,使她有機會吸收瞭解了許多信息和知識。
鳳凰衛視的兩年對楊瀾意義非凡。這時期的楊瀾已經有了質的變化。她擁有了世界級的知名度,多年的傳媒工作經驗,重量級的名人關係資源,進軍商業只欠「資本」二字了。而吳征,正是深諳資本運作的高手。不像很多「海龜派」(海外歸來)回國創業還要做「扒路軍」現挖管道現鋪管線,她已經留好了戰略發展的管線,振翅欲飛了。
楊瀾之陽光文化時期
2000年是楊瀾大放異彩的一年。
從鳳凰衛視主持人的位置上退出之後,楊瀾一度沉寂,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的都是她相夫教子的花邊新聞。2000年3月,她突然之間收購了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路電視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殼上市,雄心勃勃地要打造陽光文化的傳媒帝國。資本市場上,傳媒概念正如日中天,陽光衛視的出現適逢其時,是時勢造英雄的絕佳樣本。
高調出場
與大多數商人的低調不同,楊瀾選擇了始終站在陽光衛視的前面。在報刊雜誌網站上,經常可以看到關於楊瀾的報導,楊瀾談家庭,楊瀾談女人,楊瀾談時尚,楊瀾談電視……楊瀾還與陳沖、瞿穎、張天愛等人一起,被選為亞洲70位美女之一。
楊瀾說過,她在上海生活,在北京交朋友,在香港做生意。北京是全國的傳媒中心,在這裡交朋友的直接效果就是她的曝光度一時無倆。這一回,楊瀾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轉變,她從一個傳媒做出來的名人變成了一個做傳媒的名人。
申奧成功之後的楊瀾更加光芒萬丈,她在陳述中的表現為她提供了更高的事業台階和更廣闊的舞臺,人們已經在紛紛議論她從政的潛力了。
幸運之源
年輕女人的成功在人們心目中的評價容易走極端,要麼是被神話,要麼是被輕視,特別是當她有一個博學又富有的丈夫時。
培根說:「一方面,幸運與偶然性有關--例如長相漂亮、機緣湊巧等;但另一方面,人之能否幸運又決定於自身……幸運的機會好像銀河,他們作為個體是不顯眼的。但作為整體卻光輝燦爛。同樣,一個人若具備許多細小的優良素質,最終都可能成為帶來幸運的機會。」
個人的優良素質是楊瀾的幸運之源。從《正大綜藝》到《楊瀾視線》、《楊瀾工作室》,她一直用心,努力,從不對現狀滿足。
楊瀾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充滿靈感的人,所以她非常重視採訪前的準備工作。1999年在上海採訪《財富》雜誌主編時,開始那位主編態度並不十分認真,但聊著聊著,他就不得不認真對待了,因為楊瀾當時的提問已經具體到:「在你就任主編之後這十幾年當中,世界財富前10名的排列有過什麼樣的變換?這些又集中反映出國際產業結構什麼樣的調整?而那些被換下去和換上來的大企業領導,又是怎麼面對這種變換的?」在隨後30分鐘的採訪中,洋主編很吃驚地說:真沒想到你的 「家庭作業」準備得這麼好,在你之前的採訪,別的記者一直都在不斷重複著同樣的問題:「你對中國是什麼感覺」,「你對上海有何感想」。
接受過楊瀾採訪的英特爾總裁安迪.格魯夫(Andrew Grove)曾總結說他來中國有兩件事出乎意料,一件就是看到聯想第一百萬台電腦下了生產線,第二就是沒有想到中國有這麼出色的記者。
楊瀾在《憑海臨風》中寫到了乘熱氣球的經歷。熱氣球的操作員能做的只是調整氣球的高度以捕捉不同的風向,而氣球的具體航線和落點,就只能聽天由命了。這正是乘坐熱氣球的魅力所在--既有控制的可能性,又保留了不確定性,所以比任何精確設定的飛行都來得刺激。
「其實人生的樂趣也是如此,全在這定與不定之間。」楊瀾如是說。
楊瀾簡歷
1968年生於北京,1990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
同年從千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女主持人,為中國觀眾家喻戶曉,並於1994年榮獲中國首屆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
1994年至1996年楊瀾赴美國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專業就讀並獲碩士學位。在此期間,她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製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製作導演了記錄片《2000年那一班》,在哥倫比亞電視網黃金檔向全美播出,創下了亞洲主持人進入美國主流媒體之先河,並獲評論界好評。
1996年被選入英國《大英百科全書世界名人錄》。同年,她與上海東方電視台聯合製作的《楊瀾視線》節目成功發行於全國52個省市電視臺。
1997年4月,應聯合國副秘書長之邀,作為東亞唯一代表,出席了聯合國世界媒體圓桌會議,11月又應邀出席聯合國「97世界電視論壇」。
1997年7月加盟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並於1998年1月推出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擔任製片和主持雙重任務,採訪了多名著名時事人物。
1999年2月被《亞洲週刊》(Asia week)評為泛亞地區20位社會與文化領袖之一。
1999年10月,離開鳳凰衛視。
2000年1月,出資4000多萬元入股香港上市公司良記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擔任集團主席。
2000年3月,良記集團更名為陽光文化網路電視有限公司,楊瀾仍任主席。
業務方向定為建立一個以歷史和人物傳記為主題節目的巨大資料庫。
由於在國際傳媒領域的重要影響力,2001年1月楊瀾被北京2008年奧申委聘為申奧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