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的良心——劉賓雁

作者:余世存 發表:2005-03-01 00:5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去故鄉而就遠兮
遵江夏以流亡
--楚辭•九章•哀郢

二〇〇五年二月二十三日,是劉賓雁先生的八十華誕。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欣聞「劉賓雁八十華誕暨文學創作六十五週年慶賀會」 將於二〇〇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在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召開,特發布此公告表示祝賀。

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認為,數百年來在東西方、大陸中國碰撞傳佈的人類知識裡,普世性知識跟地方知識之間的關係、功能仍難以明晰,這導致世界知識譜系理解地方知識及其精神的困難,也導致地方精神的不可替代性、難以自知和為人所知。但是,非西方的發展落實的不是先導的知識觀念,而是人格事件,這些人格事件幾乎是獨自悲劇性充當了歷史不自覺的工具。這是包括漢語精神演進之路在內的一個事實。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認為,劉賓雁先生正是漢語精神演進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人格象徵。

儘管劉賓雁先生天性中的良知力度和批判直覺使其一生成為悲劇英雄,「三十歲以前,他是革命熱切而忠誠的戰士,舊中國黑暗而悲慘的現實的激烈反叛者;四十歲上下,他成為這場革命及其後果痛苦而英勇的質疑者」(王康先生語)。但是他的工作卻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以後才富有成效,他成為了後極權時代的「中國的良心」。他和其他當時中國的憂患之士們對革命的經驗性警覺和對國家的第二種忠誠,決定了後極權政治中國的漢語精神品性和質地。他們並不與政治短兵相接,他們藉助於語言普遍可傳達的力量直指了人心和民心。

劉賓雁先生的獨特在於,他以報告文學的方式落實了「活在真實中」 這一後極權社會的人性命題。他一再發出的告誡,曾喚醒和震撼了整整一代人,他獨有的人道主義吶喊和現實主義批判曾使包括胡耀邦在內的中國明達正直之士深受啟迪。劉賓雁對中國底層、普通人、不幸者、弱勢人群和抗爭者的同情、寄望、呼喊,對中國暴君、權勢者、衛道士、極左勢力和一切扼殺人性的黑暗力量的揭露、抗議、審判,至今猶存於中國人自救自重自強的悲壯奮鬥中;在中國人追求平等、自由、民主和精神解放的行列中,劉賓雁始終站在最前列。他為此一次又一次被貶絀,被迫害,最終被放逐,--還有人希望他永遠被忘卻,永遠湮沒無聞。

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承認在其研究視界內跟劉賓雁先生的人生經驗和表達有著距離,這一距離既有專制政治製造的遺忘斷層,又有代際的斷層。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注意到這種斷層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直變本加厲發生的事實,尤其是,當代中國的專制生活已經跟後極權政治有了距離,而在一種次法西斯政治裡獲得了不同的經驗和意義。今天,作為流亡的革命者、夢想家、殉道者,劉賓雁先生完全被大陸中國的戲子和輔導員、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者、統獨份子和毛份子、新左和名教自由主義者、暴發戶和幫閑們遺忘了。

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痛感當代中國的專制生活毀滅了中國人在自我實現、人性完善、自處和共處等途徑中的最低共識,痛感每一代人的從零起步,尤其是,在次法西斯時代,中國人更是切斷了自己的歷史和代際聯繫,每一代人起步於一塊空白的,真正可怕地荒涼的地方。因此,在「劉賓雁八十華誕暨文學創作六十五週年慶賀會」召開之即,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願意向與會者表達賀忱謝意:劉賓雁先生和與會諸君在遠離中國大陸的地方,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致力於當代漢語的表達和經驗,再造它與過去和未來連續的效果,重建它的形式和內容,推動漢語精神的演進,這一意義非同小可。

北京當代漢語研究所榮幸地向劉賓雁先生表達敬意: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大陸中國今天還有上訪者和失業者、農民工人和不幸者、弱勢人群和愛滋病人、受迫害的作家和意見領袖、維權者和民主鬥士,歷史文本的書寫已經矚望於新人;而劉賓雁先生所象徵的良知的漢語精神,仍是今天中國的仁人志士們正在跟進並需要超越的高度。

余世存
2005年2月26日於北京

(文章來源:新世紀)(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