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溫在以往的決策中,最注重的是國家利益、權力穩固、政局安定、國際社會的常識,以及民心的向背。在輕重緩急上,常常可以犧牲共產黨的小面子,贏得大利益。比如,要求美國全力介入臺灣問題,而中共以往一直強調這是「中國人的家務事」,在SARS隱瞞問題上認錯,胡錦濤、溫家寶與愛滋病患者握手,溫家寶甚至深入上千米深的井底安慰礦工,都是令人津津樂道的例子。胡溫最重視的決策效果是將危機解決在青萍之末,贏得人心。但是,在趙紫陽葬禮安排的問題上,胡溫以往決策的特點完全消失,甚至是決策失靈,而事實呈現出來的,卻是中共最愚蠢冷漠的決策特性。
不能否認,胡溫原來所想的方案,是既要維持中共的面子,又要爭取人情。但是,面臨海外國際社會的壓力,中共黨內老幹部的呼籲,趙紫陽家人的全力抗爭,民間悼念熱情的升溫,以及江澤民、李鵬的阻撓,胡溫在決策上失去了主動權,演出劇本一改再改,竟然找不到讓各方滿意的答案。
從國家利益、胡溫的權力鞏固、歷史的邏輯常識、爭取海內外人心等胡溫一貫的決策思考因素來講,厚葬趙紫陽是絕對的利多,至於趙紫陽生平的介紹與六四評價的矛盾,以中共御用文人玩弄文字技巧的圓滑來講,不是什麼問題;而骨灰停放的地點,像胡溫這樣的務實主義者更不會當回事。但胡溫就是在最短的時間裏拿不出解決問題的答案,暴露了胡溫體制權力的缺陷。
首先,胡溫沒有毛鄧這樣的政治強人氣魄和權力基礎。在文革中,陳毅等人都已經是被打倒之人,但毛澤東可以斷然決定出席陳毅的追悼會;同樣,如果趙紫陽死在鄧小平之前,鄧執意要參加的話,恐怕沒有人可以阻攔。
但我們不能想像,胡錦濤、溫家寶可以突然出現在趙紫陽的遺體告別式上,使形勢全然扭轉。中央甚至連萬里等老同志參加告別式都心有餘悸。
其次,胡溫仍然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江澤民等人的「垂簾聽政」,權力基礎並沒有穩固。本來,江退下軍委主席,人們普遍認為胡已經全面掌權,趙紫陽葬禮風波顯示,胡仍然忌諱江,至少在叁月份的人大上江退下國家軍委主席之前,胡仍然要看「江辦」的臉色行事。
再次,胡溫體制雖然在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上與國際接軌,與民心接軌,與效率接軌,與執政黨的角色接軌,但在處理共產黨的家務事情上,顯然還是按本辦事,殘存黨內路線鬥爭的毛式色彩,變成無效率,無人性,無國際常識,無執政黨責任的四無決策,失去黨心民心。可見,共產黨的僵硬體制已經遠離其□櫫的理想主義(胡耀邦和趙紫陽還有一點代表性),在本質上是遏制人性的,是違反以人為本原則的。胡溫決策要真正體現人性,真正以人為本,恐怕還得改革制度,走向共和。
其實,胡溫是可以在趙紫陽問題上找回正確決策模式的。胡溫只要對江澤民講,只有尊重歷史,尊重改革開放的整個良性累積過程,正確評價趙紫陽,江才能放心自己以後的蓋棺論定,不然的話,歷史可以肆意割裂,那今天趙紫陽的境況,就可能是明天江甚至胡溫自己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