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風中哆嗦的行人裡,趙秀華一襲裙裝格外端莊,20年的教師生涯,使她擁有了不俗的氣質。具有師範學院大專文憑的趙秀華,原是蘭州技校一名優秀教師,和丈夫感情破裂後,她早早成為了一名單身母親。
為了陪伴正在復旦大學讀書的兒子,她來到上海已經半年。目前,兒子已經大四,正在全力以赴準備考研。兩年前,趙秀華就在原單位下崗了。來到上海後,生活更加緊張,她只能在兒子租住的15平方米的小屋裡打地鋪,過起了陪讀媽媽的生活:
每月退休工資500元,兒子打零工積蓄5000元;每月房租800元、水電煤氣50元以下,每天買菜5元,每週買肉一次10元;每天晚市買菜,可以揀到小販不要的菜葉。
「從前再難也沒想到會像現在這樣。剛來的時候天氣熱,連條褲子都買不起,只好把兒子的破褲子絞了邊穿。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大城市,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生活在最底層的滋味。」
兒子不願母親打工吃苦,趙秀華只好瞞著兒子四處找工作。除草工、家政服務、餐廳服務員,她都打聽過。但年紀大和不會上海話,成為了別人一次次拒絕她最直接的理由。「兒子讀書是最大的事啊。」為了生活能穩定下來,趙秀華有時產生有了再婚的念頭。
趙秀華只是繁華都市裡的一個縮影。在上海,雖然沒有專門的統計,但80%的工作人員都曾接觸到不遠千里來詢問工作機會的家長。東華大學後勤部孫老師說,近年來到學校找工作的外地家長陸續出現。
「退休、下崗,還有就是單親家庭特別多,他們不都是為了錢,原來的城市不能提供完善的勞動保障或養老保障,他們是衝著精神寄託來的。」上海財經大學後勤辦公室李老師如此描述。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處的魏老師也肯定,絕大多數的家長並非是因學生自理能力差而來的。
當一波又一波獨生子女們走進大學校園,千里迢迢陪讀的父母也越來越多地湧現在城市中。這一中國獨有的「大學生陪讀現象」正在日益引起社會的關注。
獨生子女時代,從幼兒園、小學,直到中學,父母陪讀已經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社會常態。據中國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項統計顯示,中國36.8%的家庭存在父母陪讀的現象。人們不能接受的是,大學生這個已經在形式上完成了成人禮的人群,還躲在父母的羽翼下,於是幾乎一邊倒地指責陪讀,認為折射了傳統教育方式的失敗。
但問題絕非想像中那麼簡單,人到中年還選擇顛沛流離,陪讀人群是多重社會問飩淮淼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