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美國相比,在中國讀書實在是太苦了。」張弛說。
張弛是一個15歲的北京少女,今年上高一。與其他同齡人不同,張弛先在北京讀完了小學,初一時,由於爸爸工作的關係到了美國,在美國完成了初中3年的學習後又隨爸爸回到北京讀高中。
終於盼到元旦放假,緊張了4個月的張弛終於鬆口一口氣。
在張弛心中,中國和美國教育的不同最直接的反映,是從兩國學生一天的時間表看出來的。
在美國,張弛每天早上7:20在家門口坐校車,10分鐘後就到學校了,7:45開始上課,11:50中午放學,午飯時間是半個小時,緊接著上下午的課,2:45下課、放學。
雖然放學了,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會留在學校裡,參加各種小組:天文、籃球、棒球、壘球……「這些活動對我們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每年學校所在的區都要舉行各種學校間的比賽,學生們要利用這段時間抓緊準備。」張弛介紹,大概4:30,校車會準時把學生拉回家。「回家後,當然也要花1個多小時完成家庭作業」,但是作業很好完成。
在中國,張弛可沒有這麼輕鬆了。
由於要回國參加高考,張弛被送到了一所北京附近河北境內的「高考能校」(封閉學習,高考升學率非常高的學校),從北京出發上了京瀋高速還要50多公里。這麼遠的路程,張弛不可能每天回家,學校為了保證學生能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規定3個星期回家一次。
平時,張弛每天要6:00起床,6:45就要上早自習,一天上12節課:上午4節、下午4節,再加上晚自習4節,所有課結束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 30了。一天下來,一點兒玩的時間都沒有,在美國每天都在堅持的畫畫現在也擠不出時間了。這樣的生活,張弛惟一的感覺就是:累。
在美國每個同學都像個「人物」;在中國的同學每個人被訓練出了固定的解題模式。
除了學習的時間有極大差別外,張弛覺得兩種教育的另一個重大區別表現在課堂上。
「我們每節課都有自己動手或參與的機會。」張弛介紹,在美國,老師最重視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參與,每節課由學生來參與的時間通常都要超過一半。除了課堂互動外,每門課程經過一個小單元後,都會要求同學進行演講。每個同學都要自己動手準備一份電子幻燈片,用3∼5分鐘在所有同學面前講出自己的觀點。
「我現在也不知道美國的這種教育到底能教會我們什麼,但是我覺得,我身邊的同學個個都是『人物』,對什麼事情都能頭頭是道地說上兩句,而液蘢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