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比8並不是偶然!記者近日對中國女足多名教練和隊員深入採訪時,他們都反映,造成此次大比分失利的原因,都是主教練張海濤和中國足協分管女足工作的專職副主席薛立不懂女足規律所致。
「中國女足奧運會上的失敗,並不完全是我們隊伍的實力已經滑落到了被德國隊打成0比8的地步。」說起那個不堪回首的比分,一位女足名宿毫不忌諱地說道,「是兩個外行導致了中國女足的大潰敗。」
這位名宿口中所謂的「外行」就是指張海濤和薛立。一位是從未接觸過中國女足、甚至是從未獨立帶成年隊打過職業聯賽或國字號隊伍便匆匆走馬上任的少帥--張海濤;一位是2003年6月前還在國家體育總局游泳中心工作任副主任兼全國游泳協會副主席、秘書長的足球門外漢--薛立,在他們的聯手打造下,中國女足最終走出了這條軌道。
馬良行在去年世界盃上的閃失,讓薛立上任後的第一把火拼未點燃,但這次的失敗讓她動了加快締造「薛氏女足王朝」的打算。這樣做的好處除了可以讓自己在女足圈、甚至是足球圈內迅速得到認可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可以寄望新女足的成功為自己打撈更多的政治資本,同時可以削弱女子部主任張健強在女足圈內的特殊地位,畢竟張健強在國內足壇還是屬於實力派人物。正是在這種思想左右下,家庭背景複雜的張海濤最終進入了薛立眼球。
選擇張海濤自然無法讓張健強滿意,在自己反對意見失效後,薛、張之間開始產生隔閡。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張健強原本主管女足國家隊和聯賽的足協女子部的實權開始旁落,而作為主管這一塊的副主席薛立頻頻出現在張海濤執教的國家隊左右,而深諳女足工作的張健強似乎與國家隊無關。「薛立入主足協後主要分管女足工作,但根據足協的制度和慣例規定,各級國家隊備戰和聯賽組織工作應由女子部具體負責,薛立只是管理女子部工作。」一位足協官員分析說,「張健強遠離國家隊本身就不正常,薛立的舉動有點越權。」
由於中國女足基本實力尚在,新主帥的上任並未迅速讓問題得到顯現。在取得奧運會預選賽亞洲區冠軍後,薛立和張海濤都被推上了新的歷史高度。 在這種情況下,薛立最終完全踢開了張健強,正式以伯樂、選帥專家的姿態成為中國女足奧運代表團領隊,張健強和他的女子部則沒派一人前往雅典,不久便發生了震驚世界女子足壇和國家體育總局高層的「0比8事件」。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規定,出任各項目代表團領隊或團長的必須是中心主管領導,薛立擔任領隊並沒錯,錯就錯在她不應該完全在女足的具體事務上獨攬大權,讓張健強、馬元安和其他一些真正瞭解中國女足的人遠離國家隊,尤其是在備戰奧運會這種大賽方面。」一位上屆女足國家隊助理教練總結女足0比8失利原因時說,「將中國女足交給兩個從未接觸過女足的外行,以及足協個別領導在女足事務上的爭名奪利,是0比8慘敗的直接原因。」
[在今年3月的阿爾加夫杯點球惜敗於瑞典後,張海濤又重提了半個月前中國隊1比0擊敗新科世界冠軍德國隊的那場勝利:「當時我也以為那只是偶然的,但當我的球隊連平挪威、瑞典後,我相信我們贏德國隊不是偶然的。通過在歐洲的一系列熱身賽後,我認為中國女足重歸世界一流指日可待,我們沒必要再畏懼任何歐美強隊了。」]
薛立的力挺、奧運會亞洲區預選賽的成功,不僅讓張海濤的威信在國家隊得到完全確立,也讓少帥張海濤自身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迅速膨脹。在中國女足已經淪落成世界二流的背景下,張海濤和薛立不顧事實,對中國女足給予了重新定義:中國女足依然是世界一流。直到0比8之後,所有人才發現這種定位的可怕,張海濤也在自己的總結中將「定位不准」列為潰敗的根源。
張海濤的失敗,實際上有其必然的一面。由於自己從未有過女足執教經驗,張海濤對女足發展方向和女足的特點並不清楚,而且他也為自己的年輕付出了代價,不懂得如何與老隊員進行溝通成為了他在國家隊的一大敗筆。儘管大量起用年輕球員獲得奧運出線權讓他曾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千里馬」,力挺他的薛立也被看作是「伯樂」,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不是「伯樂相馬」的故事,而是「拔苗助長」的故事。
預選賽的意外成功,使圈內原有的對張海濤不信任的聲音銷聲匿跡了,這同時也滋長了張海濤個人英雄主義思想。短短几個月的執教後,或者說低調一段時間後,認為球隊已有長足進步的張海濤開始認為中國女足還是世界頂級強隊,認為中國隊還可以與世界任何女足強隊對抗:「我認為中國女足重歸世界一流指日可待,我們已經沒必要再畏懼任何歐美強隊了。」
但據記者瞭解,中國女足在獲得奧運會決賽階段入場券後,馬元安、陳成達等女足元老曾先後就中國女足的定位和世界女足發展現狀等問題與張海濤進行過溝通,並提出了許多寶貴囊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