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那個特殊歲月裡當過知青的人來說,這首歌恐怕為很多人所熟悉。這首歌原名叫做《我的家鄉》,又名《南京知青之歌》。它的作者是南京人,而且就是當年的知青,他的名字叫任毅。
1968年12月26日,也就是毛澤東誕辰紀念日那天,南京五中的一批學生坐著卡車,經過南京長江大橋,來到江浦縣插隊落戶,任毅所在的生產隊正好是公社所在地,於是他們這個知青點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全公社知青聚會的地方。
1969年夏收之際,南京知青中普遍瀰漫著一種下鄉後的失望情緒。全公社的知青經常跑到他們這裡來聚會,大家情緒都很低落,感到前途渺茫,於是彈吉他的人多了起來,大家聚在一起,就唱過去的歌。
5月下旬的一個晚上,南京五中的知青又聚在任毅那個小茅屋裡,又把那些歌輪番唱了一遍。唱完之後,大家仍然覺得空虛,這時任毅的一個朋友唐又龍忽然站起來對任毅說:「工人有工人的歌,農民有農民的歌,任毅,你就寫一首我們知青的歌吧。」這句話給任毅的觸動極大,當晚,他就抱著吉他譜寫了《我的家鄉》,等到第二天天色發亮的時候,這首歌終於完成了。任毅在歌譜上寫下了演唱要求:深沉、緩慢、思念家鄉的。然後又寫下了「南京市五中集體詞曲」。
這首歌一完成,當即就被人拿去傳抄。然後它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在知青中間流傳開來。據說,有一批上海知青去黑龍江的火車上一路吟唱這首歌,江西有一個縣的知青在開會前的拉歌比賽中,居然也唱起了這首歌。當時任毅的朋友學著列寧評價《國際歌》的口氣說,「憑著這首《知青之歌》,你任毅可以到處找到朋友,找到吃,找到住」。但是,對任毅來說,不但沒有找到吃、找到住,卻是災難和不幸的降臨。
1969年8月份的時候,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傳來,任毅有一個同學叫鄭劍鋒,因為身體有點殘疾,所以沒有上山下鄉。當時班上只有鄭劍鋒一個人留在城裡,所以他家自然成了下鄉知青回城時的聯絡點。鄭劍鋒的手很巧,愛裝半導體收音機。有一天他在調試時,忽然聽到了莫斯科廣播電臺在播放任毅寫的那首歌,他感到很意外,於是立刻偷偷地告訴任毅,並約他第二天在同樣的時間再去聽。
第二天下午4點鐘,他們躲在鄭家的小屋子裡,偷偷地把半導體收音機撥到莫斯科廣播電臺的頻率上,果然很快就聽到了那首歌,它被稱為《中國知識青年之歌》,並採用男生小合唱的形式,配上小樂隊伴奏,效果不錯。當時任毅都聽呆了,一來他還是頭一次聽到自己這首歌正規演唱男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