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幫」與後江時代

作者:成洛 發表:2004-12-04 20: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外媒體在評析中國的政治圈子時,但凡「海幫」的一舉一動,都被看作是中央高層政治風雲的晴雨表。一方面,人們嚴厲地抨擊黨國大一統的「中央主義」,另一方面,地方對中央的不同聲音又被視為對「新政」的挑戰,似乎預示著新一輪鬥爭的開始,特別是「上海幫」的表現,往往被解讀成「江系」與「胡溫」之間的鬥爭。

「上海幫」──毛澤東的發明

從毛時代到當下的「新政」,「上海幫」兩度崛起,這是兩個什麼樣的幫派呢?

「上海幫」的真正崛起,臨近於毛澤東帝國的懸崖。

發明這個名稱的是毛澤東,那是在一九七四年七月十七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在批評江青的「鋼鐵工廠」和「帽子工廠」時說:「她(指江青)並不代表我,她代表她自己。對她也要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好的,一部分不太好」,「她算上海幫呢!你們要注意,不要搞成四人小宗派!」

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都是來自上海的「文革」新貴,把江青算在內,可能有二層意思:從六十年代初搞京劇革命開始,到七十年代批林批孔批周公,江與張、姚的緊密合作已有十餘年;江青早年的成名,正是在三十年代的上海,然而,一九七五年五月三日,毛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再次談到這個問題時卻改了稱謂:「不要搞四人幫,你們不要搞了,為什麼照樣搞呀?」

把「上海幫」改稱為「四人幫」,表現了毛的善於機變,他分明不想因為「上海幫」的稱號,而對上海的領導班子以及在他的授意下「摻沙子」到中央部委辦的上海幹部產生負面的影響。毛對上海的偏愛於此可見。

在歷史面前,毛對黨內外的派系歷來是痛殲的。在他執政的二十七年裡,製造了諸如「聯盟」、「集團」、「俱樂部」、「司令部」等多種名稱,把他的政敵統統塞進去予以鎮壓,唯獨對這個在自己身邊坐大的幫派體系,卻例外地表現出寬宏大度。箇中的緣由再也明白不過了,毛就是「四人幫」之父,「四人幫」就是毛的化身。至於那些「批評」的話語,不過是出於一種權宜的考慮,平息一下黨內外的私議而已。誰當真,誰倒楣;鄧小平曾舌戰過「四人幫」,結果是自己先倒臺。

「上海幫」結幫之初,在一九六七年二月。那時,張春橋、姚文元入主上海,擔任改朝換代後的第一屆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第一和第二書記。幾經大浪淘沙,到中共十大,「上海幫」真正成為一個結成死黨的幫派,除張、姚、王外,馬天水、徐景賢、王秀珍則是坐鎮上海的幫派頭目。這個幫派與它的「契爺」張春橋一樣,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他們在上海這個中國的工業重鎮裡,既積極充當了奪取前政權的變治為亂的造反者,又搖身而為變亂為治的新政權的建設者。

歷史連接下的新「上海幫」

「上海幫」的斷層是在八十年代。

中共執政史上開始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凡地方幹部躍居中央權力的頂層,地方上的事就好辦。凡經濟發展一馬當先的地方,極易成為挨打的出頭鳥,甚至遭到「幫派」的指責。八十年代的廣東便是,有所謂「廣東幫」之稱。可以給予詮釋的是,因為朝中有廣東籍的頂級元老葉劍英,而主政廣東的則是其長子葉選平。有著這般強勢的政治背景,即便沒有結成什麼「幫」,通常也會被視為「幫」。這是自「上海幫」覆滅後,在鄧時代崛起的一個地方勢力。其間,當過四年黨魁的華國鋒,曾經提拔了不少湖南籍的幹部入駐中央,對湖南省高層領導的任命,亦由華一手掌控,明擺著有「幫」的架勢,但從未有人稱其「湖南幫」。胡耀邦主持黨務工作時期,便出現了「團派」的稱號,它和胡的名字聯繫在一起,但極少有人把它與「幫派體系」掛上口。

因為朝中無人,主政的首腦亦非聲名顯赫的一流人物,上海在八十年代衰敗的速度很快,「上海幫」在毛時代創造的政治輝煌蕩然不存,連同他們在經濟上的平庸造成的積重難返,僅幾年時間,廣東的優勢就壓過上海一頭。上海雖然沒有組織形式上的幫派,但是,上海首腦陳國棟則是黨派色彩極濃的人物。凡中央鄧小平與陳雲之間的黨爭,他總是站在陳的一邊,力保上海「大鳥籠」的計畫經濟。對來自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的改革舉措,陳國棟則以「上海不為天下先」為由,拒絕得乾淨徹底。這個在經濟上極端保守平庸的上海首腦,卻在意識形態方面顯得非常強硬,對所謂的「自由化」執行嚴厲的批判和整肅。這一切的背後因為有陳雲作後盾,連鄧也無可奈何。與此同時,一批經陳考察栽培的梯隊幹部,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如吳邦國、黃菊等。這類與毛時代提拔幹部的方式基本相似的「火箭」幹部,雖然沒有「文革」的血案,但他們都是在毛的極端左傾激進的年代裡宣誓入黨的,思想的血管裡流淌的只能是毛的狼血。

江澤民的當家給上海帶來了另一種氣象,一方面,大批的技術官僚開始務實地籌劃起上海改革發展的方案;另一方面,江力圖擺脫黨派的傾向,在鄧、陳兩頭左右逢源。這種處事圓滑的作風,暗合了「海派」的風格。政治上不顯傾向,週旋於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玩弄平衡,試圖走中間路線,這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傾向。6.4屠城的一個導火索,就是江一手製造的封殺《世界經濟導報》事件。說穿了,江之能逆流而上,既是一種投機表現,把賭注押在強人鄧的一邊,又表明他骨子裡信奉的是一黨獨裁專制。這種人不管怎樣處事圓滑甚至長袖善舞,終究是不會容忍民主自由的。

當江入主中南海,他的後任朱鎔基上調國務院後,上海的首腦不再由中央外派,全部由本地幹部擔任。天賜良機,它所具備的組織條件,完全與一九六七年二月上海新生政權自行組閣時相似,而且,來自上海的江澤民已躍居黨魁,比當年的張春橋更具話語霸權。這樣,一個已經覆沒二十餘年的地方派勢力,終於開始復活了。

江澤民政治在上海的縮影

誕生於一九八九年夏季的江澤民政權,是一個有著深重「原罪」的政權,它既有毛時代的遺產,也有鄧的6.4血案。而江澤民留給上海政府的「原罪」,則是殘暴扼殺新聞自由的罪案。在這個寒風刺骨充滿血腥味的時代,朱鎔基為首的上海政府,迅速改換臉譜,以浦東開發為標誌的新一輪經濟發展在上海拉開序幕。

鄧九二南巡後,上海的城市建設發生了「三年大變樣」的巨變,經濟表現異常傑出。然而,精美的包裝只不過是江時代的一枚「新桃」,特別在他一舉削弱「楊家將」和剿滅「北京幫」後,迅速地著手擴張自己在黨政軍方面的政治勢力,其中,大量提拔上海的親信進中央任要職,也有升遷到外省市領導班子履新,尤為天下人詬病結黨營私,組織新「上海幫」。江作「皇帝」要搞班子,不論是清君側,還是任人唯親,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只要他在政治上毫無進取,堅持鄧的政改的輪子繼續空轉,實行軍警統治,鎮壓異見人士,剝奪宗教信仰,那麼,江所搞的就是「家班子」,是為了鞏固他在位時的政治權威;向上海傾斜的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所栽培的「新桃」,亦是為了換取他退位後的千古功勛地位。

平心而論,當下的「上海幫」並不貨真價實,與當年張春橋的「上海幫」相比,他們沒有什麼堅定的信仰,意識形態的色彩是虛幻的,不似當年那批盲信革命而去尋找主義的激進份子,他們是後毛時代為利祿而進黨的都市官場新貴,追求的政績就是城市的包裝以及GDP之類的數據竄升,這正是搞工程技術出身的官僚擅長的所在。當然,更大的因素在於改革後的經濟體制的暢通運行,而這又得歸功於江時代中央對上海的傾斜性政策。朱鎔基說過一句在全國流行的話,叫作「上海人精明,但不高明」。精明的上海技術官僚沒有仿效當年的「上海幫」為激進的理想而在政治利益上Ы粢煌牛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