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Fletcher, 英國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和他的同事作了進一步的研究,比較不克意學習和克意學習的個體腦部血流變化。
研究者讓參與者根據屏幕提示去按四個鍵鈕中的一個,約在六分鐘裡要按300次。其中包括一個規律,一個長達10個符號的連續序列被重複了18次。
第一組的受試者被告知其中有規律;而第二組的被告知要輕鬆,不要管其中有無規律。當然,知道其中的規律能幫助受試者更好地做出反應,找不到規律一定會導致反應減慢。
結果,不去克意尋找規律的人普遍比另一組的人反應要快,說明這些人「下意識」地學到了其中的規律。
在試驗過程當中,Fletcher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檢查受試者腦部血流變化,他們發現努力找規律的人腦右前頁
腦活動明顯增強。他們的這一結果已被發表醫學專業雜誌上( Cerebral Cortex)。
在思考和學習時,腦前葉參與人類決定性思維活動。這些區域和蛋形的丘腦互通信息,有點像(電話)總機那樣決定對外來信號的取捨。那麼為什麼前頁的過度活動會影響學習呢? Fletcher 解釋說前頁可能對緊急狀態很重要,比如要在危急時做出快速決定等等。但這種主動決策過程可能會抑制自動的(automatic)學習過程。這個發現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人的「下意識」往往比主動決定來的更合理。
其實不僅僅是輕鬆的心態對學習記憶有好處,睡眠也一樣。有很多的偉大的發明都是在主意識休息的狀況下產生的。比如Kekule 對苯環結構的破解,Howe 的縫紉機的發現,諾貝爾獎獲得者Loewi的神經傳遞學說形成,Mendeleev 的元素週期表的發現,英國詩人Coleridge 的偉大史詩Kubla Khan的創作,和Tartini 的小提琴奏鳴曲的完成等等都是來源於夢的啟示。
科學家對這些現象尚無準確的解釋。 但根據《轉法輪》,這可能是主意識和副意識相互作用的結果。「因為人的主意識放鬆之後,沒有控制大腦的時候,稀裡糊塗像睡著了,或者在睡夢中,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容易被副意識,也就是副元神主宰。那個時候副意識就能夠做出一些事情,也就是說在你自己稀裡糊塗狀態下做出來的。但是,往往做這些事情都不容易做壞,因為副意識在另外空間裡能看到事物的本質,不受我們常人社會所迷(第九章:意念,《轉法輪》)。」
在輕鬆狀態下和在睡眠中,個體都是處於沒有主意識強加或是主意識休息的狀況下,在這種狀況下,副意識容易起作用。副意識比主意識更清醒,因此學習效率更高、解決問題能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