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報導,在當今全球文化相互碰撞的浪潮中,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受到挑戰,培養下一代具有良好的道德標準和法制觀念,確保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在新時期得以發揚光大,引起了中國各階層人士的關注。
據媒體綜合報導,1994年,臺中師範大學王財貴教授在臺灣發起青少年讀經運動,倡導:教育從讀經開始,讀誦中國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經典,提升文化修養,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於社會。
「讀經」教育一經提出,便在臺灣得到廣泛的響應。後經南懷瑾、楊振寧等諸多有識之士的倡導和推動,大陸和臺灣、香港地區乃至北美、東南亞華人社會均開展了兒童讀經活動。
1995年3月,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冰心、夏衍、啟功、葉至善、陳荒煤、吳冷西、張志公、曹禺等九位文化界長者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發出緊急呼籲。他們在《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籲》中強調:「民族文化是我們的民族智慧、民族心靈的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發展的根基,也是幾千年來維護我民族屢經重大災難而始終沒有解體的堅強紐帶;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任此文化遺產在下一代消失,我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讀經」引起了中國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幾年來,兒童讀經已在京、津、滬、鄂、閩、粵、豫、魯等諸多省市頗具規模,目前已有400多萬的孩子在「誦讀經典」中受益,受到老師、家長及社會各界關心文化教育事業人士的普遍關注和熱情支持。
北京學院路小學推廣兒童讀經教育已有三年。天真爛漫的孩子一談到讀經,都爭先恐後地回答:「讀經使人變得聰明」、「家長做得不對的地方我能指出來」……
家長們對兒童讀經熱也大多表示認同。有的說,經典文章本身蘊涵的哲理,會讓孩子的心胸變開闊。孩子讀經後,變得很講禮貌,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運用《三字經》的話語看待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北京育靈童幼教研究中心主任胡長樂博士表示:古今中外的經典是人類智慧的源泉,誦讀經典是開發潛能、學習語言、提高人格、開啟智慧的重要途徑,少年兒童處在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是不可錯過的最為寶貴的學習階段,應該因勢利導,充分利用經典,來為他們的人格、智慧奠定一個健康、牢固的基礎。
不過隨著「兒童讀經熱」在中國的持續發熱,關於該不該讀經的爭論也成為媒體和學者的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