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看來,這似乎是一項遲來的「福利」:於是褒之揚之者有之,稱該制度人性化者有之,讚該小學合潮流者有之--以管窺之,這種褒揚確實不為過。然而筆者看來,它更多地僅僅是一次遲來的關懷。它的背後,本應徵映出我國現今教育制度的種種憂患。
美國是路人皆知的世界教育大國。我們不妨看看大洋彼岸美國小學生的課程安排:
「美國小學生每日在校約8小時(包括午餐時間),課堂教學僅佔約一半時間;
知識傳授水平低,時間遲,教材涉及的面寬;
校內活動豐富、生動。除算術、英語、科學等課程外,其他課程均以「玩」的形式進行;
教學管理氣氛輕鬆,眾多教學科目教師只負責組織,具體的由孩子憑想像去幹;
課外作業量少,但有趣。作業形式大都符合孩子的心理,使其樂於完成;
……」(節選自中國駐美芝加哥總領館教育組《對美國初等教育的觀察與思考》)
我們暫不論中美初等教育孰優孰劣,但我們不難發現,比起美國孩子來,中國的「花朵」們在學習上可謂百經考驗的沙場老將,他們被屢屢推入教室和考場,在昏昏欲睡中接受單調超時的灌輸;他們的童年失去了大半的玩樂,卻要早早地承擔起為未來競爭做準備的責任。這對於不諳世事、缺乏協調能力的小學生來說,不啻為「不可承受之重」。
暑假回家我看望上小學的表弟,得知他所在的市重點小學,為保證「小考」優秀率和達標率,從小學三年級起,文藝、體育、思政課分別由原來的每週各三節壓縮至每週各一節。語數英在其餘時間輪番上陣。剛上小學三年級的小表弟,因為適應不了學習節奏和壓力,每天耷拉著頭被媽媽催逼著出門,放完學無精打采的趕功課,而一年前的他,活蹦亂跳,還是班上的文藝體育優等生。
這與十年多前我的小學經歷何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當時還未普及義務教育,我們還有考初中的壓力。
然而漫長的十多年後,在早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今天,我們卻還要為一條調整小學生作息時間的消息歡呼雀躍。
而在孩子們率先「多睡會」的廣州,兩年之後,一個個調查結果卻頗讓大人們連連吃驚:因為缺乏體育鍛練,超過四成的廣州小學生營養不良;由於功課繁重、父母期望太大等原因,「活著真累」、「活得好沒意思」等話語竟成了廣州小學生的流行口頭禪;11歲的廣州女孩吳瓊更是寫就減負調查,呼籲給同齡人自由天空。
由此看來,調整作息更多的只是「換湯」,而是否「換藥」尚待進一步考證。「為學生健康計」的杭州小學,當引廣州之例為鑒。
減負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我們卻還只能為「多睡會」之類的消息而莫名激動片刻,事實上,對「成都某校要求小學生上晚自習」,「南京某小學違規超時,每天上課9小時」之類的新聞,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而前不久上海教科院的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小學生在雙休日也得不到充分休息,平均每天的學習時間達到或超過四個小時;62%的小學生經常為學習成績煩惱,這一比例在小學五年級已達到77%;與年齡不相稱的學習負擔,讓一些孩子處於心理過度焦慮、情緒不穩定、易緊張、激動等「心理亞健康」狀態--這已經讓我們再也找不到視而不見的理由了。
真的該讓孩子們多睡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