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8年探討國有企業工人下崗問題時,有的經濟學家說,國家要減少包袱,不再包辦終身,工人現在要養活自己了。這話就像沒文化的政府官員的口氣,還沒弄明白:一向是國家養活了工人,還是工人養了國家呢。
2. 降低交易成本的「交易先於產權」的理論
盛洪說,不妨把這些公共財產看成無主之物,誰先把它拿來賣,這公共財產的產權就算他的。你如果正好當一家國有企業的廠長,就可以和主管部門合夥把這家工廠賣給有錢人,產權就變成私有了。這種理論被人稱為「權貴私有化」。普通小民原有的產權份額被一筆勾銷,他們無權賣廠,又沒錢買廠,完全被排除在交易之外。
3.「腐敗有利」
張曙光說:「改革中的許多變通措施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往往是由腐敗和賄賂行為涉足,再由正式的安排加以確認,腐敗和賄賂成為權力和利益轉移和再分配的一個可行的途徑和橋樑,是改革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潤滑劑,在這方面的花費,實際上是走向市場經濟的買路錢,構成了改革的成本費。」他還主張「改革要利用腐敗和賄賂,以便減少權力轉移和再分配的障礙」。
4.
張維迎數學讀的很好,「曾在數學上嚴格證明,在公有制下,官員索取剩餘可能是一個帕累托改進:因為它有利於降低監督成本,調動官員的積極性。私人產品腐敗的存在,對社會、經濟發展來說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優的、第二好的。」
5.
湯敏向決策者獻策,通過提高教育收費來拉動經濟增長
這導致了許多窮困的學生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教育居然成了經濟學家眼中的人質,逼著普通百姓掏錢贖買,真是匪夷所思。
6.
據說,某些少壯派經濟學傢俬下還提出過一種理論,中國應該學習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驗,犧牲一代少女發展經濟。這理論太駭人聽聞,沒人公開撰文提倡,只在小圈子裡流傳。
7. 災難有利
1998年的長江洪災,成千上萬普通百姓家破人亡,舉國悲痛,某些經濟學家首先想到的是,重建家園能夠拉動內需,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8. 股田理論
《中國經濟時報》5月8日題為《厲股份暢談股田制》的文章。據該文介紹,厲先生認為「在中國廣大農村試行』股田制是讓中國廣大農民富起來的一個好辦法」。這個辦法要在「公司加農戶「的第三階段實行。第一階段是訂單農業,公司向農民預訂產品。由於成本太高,便進入第二階段租地經營,農民將土地租給公司。由於租金固定,沒辦法調動農民積極性,因此,「這個階段現在又不行了,這就發展到第三個階段,叫股田制「。「土地使用權入股就不同了,入股後按股分紅,錢並不比租金少,而公司在發展,幾年後股權還可以轉讓給別人,股票是增值的,這又是一個飛躍式發展。中國農業走這樣一條路,農民收入就提高了 「。厲以寧最後提高聲音說「全世界最大的金礦在何處?在中國農村!中國農村只要實行股田制,只要一富起來,市場大得不得了。「如果不是有一點經濟學常識墊底,厲先生的這些言論,也是會讓我為之擊掌並一起眩暈的,因為它給了我們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大智慧。厲先生「股田制「的設計,是要點「土「成金,使中國農村馬上變成一座大金礦的!十多億農民兄弟們,你們將如同數千萬城市股民一樣,只管看著電視,等著自己的股票增值吧!但這種點金術式的構想,不知為什麼,卻讓我想起1958年那句響亮口號:「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樑。"
9. 走火入魔的汪丁丁
他的那幾篇文章,有微積分,還有怪異的中文,黑格爾式的黑話,和大錯特錯的經濟學圖線。還有那個《回家的路》,說什麼「剛寫這句話,就想哭」之類的,跟余秋雨一樣的矯情.
(《中國經濟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