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變化表現為,上訪群體的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集體上訪人數明顯增加,並已超過個人上訪人數。另一方面是上訪的性別比例發生的變化,女性上訪人數明顯增加,女性在上訪群體中佔有了很大的比例。
女性上訪從年齡上看,從十四五歲到七八十歲,各個年齡段的都有。女性上訪還有一個特點,許多女性上訪並不是為本人上訪,更多的是為親人上訪,如:父母、丈夫和子女。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女性在上訪中,為子女的佔50%,為丈夫的佔20%,為本人的佔20%,其它佔10%。男性在上訪中,為本人上訪的佔90%,其它佔10%。
在北京的各中央信訪部門,經常會看到女人身穿狀衣、手拉橫幅的場面。在集體上訪中,面對截訪,有許多女人都不畏截訪,站到了前列。可以說,在中國二十一世紀的維權中,處處留下了女人的身影。9月26日,記者在上訪村採訪了一位來自黑龍江的張女士,張女士是為丈夫上訪的,來京近一年。
記者:「請問,您的丈夫本人為何不來上訪呢?」
張:「是我不讓他來的。」
記者:「為什麼呢?」
張: 「上訪風險太大了,老百姓上訪整好了的希望不到1%,卻要承受99%的風險,而且未知的風險還不知有多大。現在截訪這麼凶,人萬一被抓進去咋整?我們那疙瘩,進去後你就甭想好,有句順口溜叫『不死也要扒層皮』,現在家中有兩個孩子,全靠他支撐著,哪能叫他來啊!我來北京出了事,不會牽扯上他,生死我一人頂著。他要出了事,全家就完了,剩下兩個孩子怎麼活啊!」
記者:「剛才聽到風險這麼大,難道你一點都不怕嗎?」
張:「怕就不來了。都快活不下去了,還怕風險。沒趕上這事的人可能不理解,誰天生願意上訪,當地要是能解決,誰願來北京遭這個罪?你看看那些替父母上訪的十四五歲的孩子,他們願意來北京遭罪嗎?不是被逼著沒活路,誰也不來北京上訪。」
記者:「謝謝你,請多保重!」
在採訪中還發現,有許多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為丈夫和子女上訪,她們的親人因為冤案致殘、致死、或是其它原因不能前來。她們在暮年抱著一線希望,拖著病體來到北京,平反冤案成了她們最大的精神支柱。
在一幕幕淒涼案例的背後,讓人看到了親情,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