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惠特尼 休斯頓還是美的。但22日夜晚所目睹的四十開外的惠特尼瘦且憔悴,真有點令人心痛。要知道真正的天後是要唱到老的,身陷毒癮的惠特尼看來決不想做阿麗莎 富蘭克林或者艾拉 費茲傑拉德,以健康的大腹便便征服人們的內心。
現場最多只能打75分
這是一場台上台下無法真正呼應的演出,這也是一場盡量避免高音爆發的高技巧表演。儘管演出現場似乎激情湧動,相信還有人會把她當作國際巨星甚至「偉大的女歌手」來吹捧一番,但惠特尼居然把她的「殺手鐧」曲目《至高無上的愛》放在一段聯唱中,別說能不能聽全,連至高無上的高音都沒有半個,你說你能給她高分嗎?
如果是10年前來,惠特尼的現場絕不會像22日晚在虹口足球場裡的這樣。她會非凡地表現自己的嗓子,至少也會光彩照人。像是某種天意在作怪,演出的當晚,悶熱的天氣多少敗壞了惠特尼興致,也成全了她 她全場不斷地擦汗其實免去了一些必不可少的舞臺動作。我能體會到:已經沉入灰影之中的惠特尼久違了舞台上忘我的豪情,她像是在命運的谷底對著以往的輝煌招手。一不小心,她發現在另一個世界還受著寵,於是她喜出望外,可惜那張臉不是先前的那張臉,不再有閃光的豐潤和飽滿。
我不由對惠特尼心生同情,一個人的時光流逝除了聽天命以外,還要有體面的掙扎。流行歌壇,對於新人要求的是時尚,但對老者,要求的卻是實力。可憐的我們,我們幾乎都等不到全盛時代的唱將們。看過惠特尼以前現場的DVD的人們不難發現:今晚她的技巧有三分之一是放在如何避開展示高音上的,能躲就躲,不能躲就努力不讓氣息露出破綻。俗話說:爛船也有三根釘。說實話,如果現場音響再好一點,她22日晚的現場尤其是後半場是能打80分以上的。
她現場唱得最多的是首張大碟《Whitney Houston》和《My Love Is Your Love》(我的愛就是你的愛)裡的曲子,也許黑人的中氣就是比混血兒厲害,惠特尼的用力還是有成效的。我們幾乎要被她的幾分激情點燃什麼了,很快卻又有點悻悻然地回落。沒被煽起來,是因為缺少心靈上的感動。
開首曲是「If I Told You That」(如果我告訴你)和「Get It Back」(回到從前),在唱「Saving All My Love For You」(給你所有的愛)前,她告訴大家「那是她第一首情歌,是二十年前的」。惠特尼原本可以深入下去說點動情的話,但她隨即熱情讚美起上海有如何美麗,儘管動聽的話先塞滿了人們的耳朵,但總有不滿足感。
有人說,來我們這裡開演唱會的宿將們更多的心事是花在旅遊上的。惠特尼在舞台上不忘請出老公和女兒,還告訴大家那個男伴唱是她的親兄弟,打康加鼓的是堂弟。真是親朋好友一起來,肥水不外流。
要知道她在中國的出場費,在今天的歐美未必能拿得到。50萬美元,比起同樣過氣的邁克爾 波頓要高出一半以上。
也許我苛刻了,22日晚的慢歌也沒有唱到極致,中間她要來一張椅子,並說將名曲「I Believe in You and Me」獻給表姐兼歌星Dionne Warwick,然而坐在溫暖裡的她還是離動情有那麼點距離。高潮是在她換了一套衣服之後 鮑比 布朗和她同唱一首「My Love Is Your Love」。值得肯定的是最後那首經典 I Will Always Love You」(我將永遠愛你),惠特尼沒有依照唱片裡的風格來處理,也沒有一把薩克斯來烘托,但她是倒盡情了,而且上了令人激動的高音。
沒有返場,正好一個半小時。
要懷舊,還是要當大牌惠特尼的演唱事業早就走了下坡路,據說,又飽受愛恨交加的丈夫的皮肉之苦。這個天賦不淺卻頭腦簡單的女人在事業頂峰時,曾經以女人生兒育女的天性來譴責麥當娜的放蕩。但知天命的美名很快敗在自己手下,反過來只讓人明白她的「美德」也只是歌壇爭風吃醋的武器。其實,她大紅特紅的時代真正的對手不是麥當娜,而是同為R&B歌手的瑪麗亞 凱瑞。麥當娜是引領時尚潮流的,而且後期在音樂上比惠特尼有追求。
惠特尼不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尚文化的代表,而是嗓子的代表,或者說是一流歌匠。我們有把歌匠奉為大師的習慣,例如那個莎拉 布萊曼女士。好像靈魂一下子被美喉帶到了什麼高度,也好像體面的生活需要漂亮而光滑的東西襯托。
於是,我們只在一條線索上捕捉歐美流行歌壇。這說穿了也是好習慣,我們的音樂教育從來不在虛處,什麼文化不文化的,不還是憑基本功吃飯的嗎?
其實,我們的觀念是應該變一變了。
為什麼現在提到歐美流行歌壇的經典,排在最前面的不是「甲殼蟲」,就是鮑勃 迪倫。因為他們不是歌匠,他們是在歌唱生命,他們更是在做音樂。這裡的音樂不僅僅是比嗓子的功力,還有文化上的東西。
想想看:一生唱別人寫的歌的惠特尼,哪首歌的歌詞能像「甲殼蟲」那樣真正打動別人?這就是歌匠與音樂人的區別,這也是過氣與永遠不過氣的區別。這也是惠特尼現場的氣氛及不上「深紫」現場的原因。
我們是否太在乎一個人唱歌唱得怎麼樣了?有一點也不得不說,在歐美流行樂的傳播上向來瘸腿的我們有時也不可責怪,畢竟大多數人都是聽惠特尼長大的,其實,我們是在懷念一段青春時光。只是若干年前她的風景線被誇大了,或者遮住了其他風景。我們是在懷念貧血的風景帶給我們的快樂,雖貧血,但總是一道風景。其實,這樣的風景不多了,死的死,老的老,像惠特尼這樣的,真刀真槍的有如此發揮,還算不錯的。
關鍵是流行文化有個時尚問題,我們可以避而不見當今的潮流(至少是還鮮活的東西)。但我們總在人家過了風華正茂時發出邀請,對別人未免也有點殘酷,誰不想把最美的那張臉多多獻給一些人。還有,我們究竟想被什麼感動?是唱功呢,還是聽歌的歲月?就在一個月以內,我在英國的一個音樂節上,感受到了真正的感動。其中一個也是女歌手 蘇珊娜 維加,她沒有拔起喉嚨唱歌,她很自然(可以說惠特尼那種唱法是不自然的),也很恬靜,是氣質、是靈魂、是音樂感動了我。另一個是保羅 麥卡特尼,他的現場才是真正的現場,全場一齊高唱「HeiJude」,令人潸然淚下,並終身難忘。
說起蘇珊娜就想起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演唱會都放在大場地,缺少中型的更能出氣氛的場地。另外,我們是否太含蓄了,以至於把劇場移到了體育場。人人都端坐著的演唱會和當今世界流行音樂會是格格不入的,或者說,我們永遠不會體會所謂流行演唱會的魅力。在我去的音樂節上,5萬多人都站著,而且秩序井然。因為大家心貼著心。
還有個問題:我們的票價貴得離譜,按佔國民收入比例來算是全世界最貴的。比較一下,世界上最好的音樂節之一 英國的Glastonbury音樂節一張門票200英鎊,折合人民幣3000元,但是有300支樂隊表演(三分之一以上是世界級的樂隊),而且演三天三夜,同時在8個舞台上演。但惠特尼的票價最貴的要1600元。也許主辦方會說:我的成本要靠它回收的。進一言,拉不到大的贊助,只靠門票永遠會是一個惡性循環。
最後要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近年內地歐美流行音樂的傳播不如十年前,什麼原因是明擺著的,受港臺唱片公司的宣傳影響過大。這樣下去,我們還會錯過斯汀、U2、Oasis這些還在活躍的真正的大牌!
流行文化也該和真正的國際接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