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要員先後視察五省二市
早在三月下旬,胡錦濤、吳邦國、吳官正、曾慶紅、尉健行等,曾先後到上海、江蘇、山東、安徽、江西、湖北、重慶視察,當時,中央對經濟過熱的宏觀調控在上述省市遇到阻力的情況,已被政界關注。
就目前情況來看,上述省市的問題更為複雜、混亂、嚴峻。在這些省市,既有組織問題,有金融混亂、黑吃黑局面,有挪用社會保障基金搞「首長工程」、「高幹福利工程」問題,有外貿留用外匯炒證券、期貨活動問題、豆腐渣工程問題,尤其是黨政部門「小金庫」的數量和金額上升的問題、國民經濟增長數額造假問題等。據披露:上海、江蘇、山東、重慶等省市的地廳級幹部,超組織部上限的百分之五十。山東省的副省級幹部有一百七十四名。張高麗上任不到一年,就提了七十五名。封官許願、提拔親信,已是中共官場的政治文化。
關於「審計風暴」的一些內幕
六月二十三日,國家審計署先後公布了關於二OO三年地方、政府部門財政開支、稅收征管情況報告,引起中央政治局和正在召開人大常委第十次會議的人大常委、中紀委的強烈反響。
有關審計署的審計報告,按歷來的慣例,只是例行公事式地供黨政參閱,是從不公布、不公開、不追究的。今次的審計署報告,送溫家寶審閱時,溫作了如下批示:「應予公布、公開,並要責成有關部門作出處理、解決的意見,請有關同志閱,送交人大常委會報告。」胡錦濤批示:「審計出問題,要有處理的結果,要給人民和社會一個交代。問題還是出在機制上,幹部法制、規則意識薄弱上,幹部自身素質上。不准再搞下不為例,不准搞走過場,不准有人搞特殊。」
人大常委聯署支持公開審計報告
審計署在人大常委第十次會議上做了報告後,六月二十五日,一百二十二名人大常委委員聯署致函中共中央、國務院、人大常委會、中紀委,表示支持審計署的審計報告,支持和要求認員務實處理、解決審計出的問題,本著對國家事業承擔及執政為民的宗旨,在適當時要公開、公布。人大常委會要履行憲法賦予的職權,啟動行使對瀆職、失職政府部門、幹部提出質詢、彈劾、罷免或提請檢察部門立案查辦。
該聯署信提出:中央有關部門、地區政府,對審計署審計出的問題,整改情況、處理結果,要向人大或人大常委會有個反饋意見報告。
該聯署信還建議:黨中央、國務院、中紀委授權成立工作機構,對上幾屆政府、部門的財政、稅收、截留外匯、部門小金庫情況,進行一次較全面的檢查、審計,有利於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建立。
中紀委委員聯署要求正視審計揭露的問題
由中紀委副書記夏讚忠牽頭,中紀委常委王振川、趙洪祝、黃樹賢及五十八名中紀委委員,也聯署致函中央政治局、國務院。
信中對過往審計出問題得不到處理,搞一陣風、搞擺平,導致違紀腐敗狀況積重難返,表示痛心疾首;要求正視審計署審計揭露出的問題,是觸目驚心的,是相當時期以來背著政紀、國法所犯的,暴露了現行政治體制的問題,反映出現行檢查、監督機制上的問題。
該聯署信提出了當前黨政部門、領導幹部、地區黨政領導的公開腐敗情況,有十多個方面,包括:每年稅收金額至少有百分之二十至四十被挪用、侵吞;黨政部門、國家事業機關年超過開銷二千五百多億;黨政幹部實際收入是政策標準的一點五倍至十多倍;城市高級幹部福利住宅幾近全部超標;黨政部門小金庫,初步統計有二千億元以上等等。
中南海決定掀起反腐風暴
七月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決定對上海、江蘇、山東、湖北、安徽、江西、重慶等五省二市,從黨委領導班子,啟動整頓組織體制腐敗,清查金融、經濟上的腐敗問題。政治局常委會首次點出:凡是地區、部門腐敗盛行、氾濫的,地區部門領導班子、組織部門一定是消極、腐敗、墮落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紀委將派出考察組、工作組,到上述五省二市督查清查整頓工作的進行。
吳邦國近期到江蘇、上侮、安徽、江西考察時,曾對當地黨政領導交底:反腐鬥爭工作決不會告一段落,必定會加強反腐敗鬥爭工作和黨的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相結合,和以法治國、以法行政相結合。要丟掉混過關的幻想。人民是看到的,是會判斷的。人為刻意隱瞞是終不能持久的,還是主動些好,否則背著沈重包袱,日子不好過。
部分省市部門上交小金庫資金
截至本文發稿時為止,上海市黨政部門已上交小金庫的資金近七億元;江蘇省黨政部門上交小金庫資金四億五千多萬元;連經濟屬於中下的安徽、江西省黨政部門也各上交小金庫資金近二億元。
編後議:從「審計風暴」到「反腐風暴」
審計署署長破例到人大常委會作審計報告,震撼了官場,也激發了人民群眾的憤怒,故被稱之為「審計風暴」。胡溫因勢利導將「審計風暴」過渡到「反腐風」,要對五省二市動真格的了。這說明中共的反腐敗鬥爭已經到了關鍵時刻。
但願這場「反腐風暴」不要雷聲大、雨點小,而是要在大刀闊斧進行反腐鬥爭的同時,進一步把反腐和政治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掀起一場能真正改變中國命運的「政改風暴」,否則反腐行動只能是一陣風而過,治標不治本。
胡溫這次在反腐的運作上,以審計報告為切入點,可謂奇招;希望胡溫能以更大的智慧找到政治體制改革運作的切入點。
(轉載自動向雜誌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