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乘德軍入侵波蘭之際,開始向西擴展領土以保本土的安全。從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先是佔領波蘭大部分領土;隨後又割佔了芬蘭一些土地;接著把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並入蘇聯。同時,還侵吞了羅馬尼亞的一部分領土。這樣蘇聯把西部邊界向西推進了二三百公里,建立了一條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東方戰線」。後來事實證明,「東方戰線」在抵禦德國入侵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大大損害了蘇聯在世界上的形象。
按蘇德之間秘密協議,在德國"閃擊"波蘭的同時,1939年9月17日,蘇聯派60萬大軍進攻波蘭,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共約20萬平方公里的波蘭領土;11月,蘇再次出兵芬蘭,調兵 60萬,飛機2500架,坦克2000輛及大量軍艦,從芬蘭手中獲得了4.l萬平方公里領土;接著又通過外交手腕迫使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申請加入"蘇聯,使蘇領土又增加了17.4萬平方公里;此外,蘇聯還派兵進攻羅馬尼亞。通過這一系列軍事行動,為蘇聯獲得了40餘萬平方公里領土,2400萬人口,建立起從芬蘭灣到黑海海岸的"東方戰線"。
"東方戰線"是希特勒為其總攻戰略的需要而向蘇聯付出的重大報酬,它也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附屬產物。它從另一側面再次表現了蘇聯的民族利己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這一措施是建立在犧牲弱小國家的民族利益之上的。蘇聯本想將"東方戰線"作為抵擋德國侵犯的"屏障",但事與願違。被佔領地的民心並不歸向蘇聯,相反,這種做法改變了那些本來願意同蘇聯合、共同抗擊法西斯的國家的立場,有些國家甚至淪為德國的僕從國,反而壯大了法西斯德國而削弱了自己。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很快越過了"東方戰線","屏障"蕩然無存。
雖然,蘇聯出於維護本國利益,對德國採取姑息縱容的政策,其企圖"坐山觀虎鬥"的策略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相反,這一紙空文麻痺了自己,法西斯德國在打敗英、法聯軍後,實力不僅沒被削弱,反而增強了。 1941年6月22日拂曉,希特勒徹底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起突然襲擊,法西斯德國的鐵拳正式伸向蘇聯。由於蘇軍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前線空軍大部分被擊毀在機場,幾十萬邊防部隊被德軍分割、包圍,殲滅,繼而德軍又向蘇聯腹地挺進,蘇軍損失慘重,上百萬人被俘。10月,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蘇聯人民一場偉大的衛國戰爭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