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不上是「怨氣衝天」,但是「憤懣填膺」和「牢騷滿腹」卻是我在主權移交七週年前夕對於香港市民的印象。
回想七年前在香港報導主權移交盛況時,儘管當時香港市民對於九七年後新的特區政府管治前景心存疑慮,由於「一國兩制」的許諾,原港英當局的領導班子全部留任,以及富可敵國的外匯儲備,香港市民依然充滿期待和憧憬。
然而,彈指間,七年過去了,在回歸七週年紀念日竟然又會舉行一次萬人空巷,幾乎全民出動的大示威!真使我感慨萬千!
「不慶祝、搞遊行」
按理說,七年前,董建華的首批政令就是把七月一號定為香港的法定公共假期,以資慶祝;那末,在這一全民假期裡,真應該張燈結綵地慶祝一番才不辜負訂立這一公共假期的初衷才對!
但是,在過去七年裡,每年七一主權回歸紀念日都會有示威遊行,去年竟然出現50萬人上街遊行的壯觀景象!
雖然組織者聲稱,今年示威遊行的規模會小一些,預期只有30萬名示威者參加,但是在這個只有700萬人口的城市裡,除了老幼病殘不能上街遊行的市民以外,這幾十萬名示威者都是符合資格的選民,大概也算是民心所在吧!
這幾十萬名示威者為什麼不去搞慶祝活動反而冒著酷暑,迎著烈日,高喊著口號,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呢?為什麼連羅馬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也呼籲香港的天主教徒在7月1日參加大遊行呢?
這一問題不但反映出民心思背,也正是當前香港的癥結所在!也正是香港特區政府與民主派雙方都希望化干戈為玉帛、轉戾氣為祥和之處!
『降溫』
在大遊行前夕,朝野雙方動作頻繁:首先,董特首主動約見民主派議員,尋求溝通以及解決分歧,他還答應代表民主派議員在回鄉證問題上請求中方疏通,以示善意。
另一方面,民主派方面也接過橄欖枝,應約赴會,予以積極肯定。
資深民主派議員劉千石還主張走溫和路線,爭取與北京政府溝通和對話。
另外一位民主派人士,香港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陸恭惠則呼籲在7月1日遊行時,以笑容而非怨憤來宣示民主的要求。她說,人們可以在愛國的同時帶著微笑來要求民主。她認為,把七一遊行定調為慶祝,相信會有更多人參與。
這樣一來一往,朝野雙方和解的說法甚囂塵上,甚至還傳出民主派立場軟化,內部出現分歧以及挑撥離間的指稱來。
據說,儘管這次遊行不會使用「平反六四」和「結束一黨專政」等過度刺激北京中央政府的口號,但是據說將會用「還政於民」這類口號的。
民主派的溫和成員甚至要求取消「還政於民」的口號。著名民主派人士李柱銘表示,他們可以使用諸如「爭取民主」、「捍衛自由」等口號。
「非一日之寒」
不過,雖然雙方會談的氣氛良好,民主黨與北京當局的關係是「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難以在短期內解決分歧。
中國全國人大香港區代表鄔維庸說得更為精闢:香港的主流觀點覺得宣泄是解決怨氣的方法,但這樣只會令怨氣加深,所以香港人不應該存有以為遊行便可以消除怨氣的幻想。鄔維庸還說,香港人與中央關係惡劣,是因為香港人發表意見時,不理會中央的感受。
那末,為什麼在過去七年會出現「冰凍三尺」的分歧以及「難以宣泄」的怨氣呢?這也正是在主權回歸紀念日不舉行慶祝反而上街示威的根本原因。
平心而論,在任何一個真正民主與自由的社會裏,絕對不可能出現人們會考慮到中央政府的感受而需要壓抑自己怨氣情況的;反而只會出現政府千方百計地主動順應民意以期獲得選民的支持。
民主進程
看起來,只有按照基本法加快民主進程,也就是在2007和2008年實現特首和立法會雙直選,才會從根本上掃清這種「怨氣」的根源。
對此,香港特區以及北京中央政府需要認真考慮。而不對這種怨氣的宣泄進行干涉也正是對於一國兩制承諾的考驗。
我覺得,遊行示威中口號的內容將說明香港市民的怨氣所在,而參加示威遊行的人數則可以反映出怨氣的規模,也就是民意走向。對於這些,全世界媒體都在密切關注。
B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