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媒體6月3日報導,海關這次撿獲的冒牌醬油是著名品牌「珠江橋牌」四款產品,包括「生抽王」、「金標生抽王」、「添丁甜醋」和「老抽王」。該批食品的商標持有人每日都有推銷員到港九新界的食品零售商店進行巡查,他們近日發現兩間店舖出售冒充「珠江橋牌」的醬油,本週一向海關舉報。
*撿221支假醬油 三人被捕
海關根據舉報人提供的資料,首先分頭搜查被舉報的兩間雜貨鋪,當場搜出三十四支冒牌豉油和甜醋,並帶走店舖的東主,經問話獲悉批發該批冒牌醬油的公司,最後追查至一家食品出入口公司,共撿獲二百二十一支冒牌醬油,共重一百九十七公斤,市值一千一百四十七元。被搜獲的冒牌醬油現已交由政府化驗所分析其成份,暫時未能確定是否會損害健康。初步相信該批冒牌醬油來自內地,但海關相信與日前深圳發現的假豉油工場無關。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生委員會主席李華明,對於今次發現假豉油表示震驚。他說,豉油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因此希望內地執法部門加強抽查輸港食品,確保品質;而本港食環署亦應對香港沒有代理商的食品作主動抽查。李華明擔心,內地的假食品會經由不同渠道輸港,對市民健康造成威脅。
*真假「珠江橋牌」
商標持有人、香港米聯企業有限公司董事經理楊勝通說,珠江橋牌醬油有50年歷史,懷疑因此成為冒牌對象。楊表示,這次檢獲的冒牌醬油,全屬99年前生產的高身樽形,與現時正貨的矮樽明顯不同。而正貨有效儲存期只兩年,故海關檢獲的醬油絕不會是舊裝存貨。總之,現時在市面買到該牌子的舊樽裝醬油均是假貨。
香港食品委員會副會長李廣林表示,其實消費者除了從包裝上分辨假豉油,從肉眼、嗅覺和味覺三方面細心觀察品嚐,也可分出豉油的真假優劣。
李廣林指出,在肉眼方面,市民可以拿豉油樽用力搖晃,如果發現樽內的豉油呈金黃色泡沫,而且久久不散,這便是真豉油;相反,假豉油或劣質豉油,搖晃後的泡沫會較少,而且色澤暗啞,甚至會有雜質沉澱物出現。倒出豉油細看,真貨呈金黃色,假貨顏色則比較黑啞。
嗅覺方面,真豉油會有鮮香味道,即所謂「豉味」;假的不僅沒有「豉味」,而且只有咸味,沒有香味,甚至會出現焦味。
味覺方面,真豉油味鮮香;假豉油則會過咸,或呈酸味,或是苦澀,或是味。李廣林指出,在炒時加豉油亦可以分出豉油真假,真豉油比較容易令菜上色;假豉油則怎樣炒也不上色,而且容易令菜炒。
李廣林又謂,香港的豉油有來自內地、臺灣或日本的;內地生產的豉油,大多是天然生晒,是由黃豆和小麥發酵分解,再用鹽水浸製而成,至少需時半年至一年之久,而生晒愈久則愈是頂級。日本豉油則是加入化學物質令黃豆分解,也屬於真豉油。但假豉油則是用鹽水、味精、防腐劑、色素混和而成,沒有黃豆成份。
*內地假劣貨多不勝數
內地不法商人為牟取厚利,不斷向市面推出無數的假貨、劣貨,貨品種類多不勝數,有煙、酒、化妝品、光碟、藥物等,甚至有嬰兒吃下劣質奶粉死亡,令全國震驚。早前一項針對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南京及杭州六城市消費者的調查結果顯示,89.4%的消費者曾買過假劣貨,歸納兩個原因,其一是商人急功近利,其二是監管不力。
近半年在全國各地被揭發的假劣食品中,包括冰紅茶、豉油、粉絲、奶粉、魚翅、乾菜、腐竹、糙米、龍井茶、調味粉包等,數量之驚人,物種之多,簡直前所未見。本年四月安徽揭發有農村嬰兒吃下劣質奶粉,導致長期營養不良,成為「大頭娃娃」,有些更肝臟受損,後來陸續發現廣東、四川等十多個省亦有劣質奶粉售賣;最後全國造成二百多名嬰兒受害,至少十七人死亡,安徽是重災區。事件揭發後,不少內地人湧港搶購奶粉。
另外,上月二十八日,深圳市工商局人員突擊搜查龍崗區農產品批發市場一些商鋪及附近民宅,撿獲一千八百四十八箱假豉油;上月三十一日,廣東省質量監管局人員在佛山、中山兩地撿獲二十一萬樽假冰紅茶。
*主婦因懼怕而放棄國貨
頻頻傳出內地食品出問題,連內地品牌的豉油亦出現冒牌,主婦為避免購入有問題食品,有的無可奈何放棄支持國貨,說要改買本地或日本牌子的醬油,有的則表示選購時會更加謹慎,細心研究及分辨食品的真偽。
過往一直食用珠江橋牌生抽王的主婦梁女士,得悉有冒牌貨流出市面時,即驚惶地說:「好驚呀!大陸那麼多假貨,真的不敢再買了!我也改買本地品牌豉油近3年了!」
另一名主婦何女士亦說:「我也不知市面是否真的有冒牌醬油,但為了避免誤買,我早就只會到超級市場入貨,不會貪小便宜。買醬油時會不時轉牌子,不會獨沽一味只買一款,減低風險。」
有主婦亦被劣質內地貨嚇怕,說現時購買食品,都會瞭解其出產地,一旦發現是來自大陸,便會舍棄購買,以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