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到底誰在掌權?看看外電怎麼說


中南海和與其對等的白宮相同的地方是它們都有高高的圍牆或鐵籬笆隔開獵奇人們的目光,但所不同的是,在白宮的鐵籬笆後麵人們至少知道誰在掌權,而在中南海高牆後卻是庭院深深,至今全世界人都在納悶到底是誰在掌權?

紐約時報5月29日的報導說,對這一問題最簡短的回答是沒有誰在真正掌權,至少是沒有人能獨攬大權。胡溫自傳作者馬林(音,Ma Ling)說:「(在中國)已不再可能一個領導人說了算。」中國文化研究院(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Institute)研究員劉軍寧(音,Liu Junning)說:「最終掌權的還是軍隊。」許多分析家都同意,在保守、封閉的中共集權統治下,槍桿子依舊是權力的關鍵,尤其人民解放軍仍舊是中國長城的鐵衛。這也就是為什麼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至今77歲高齡仍不肯放棄對軍隊領導權的原因所在。

紐約時報說,江澤民雖然已被迫交出黨政大權一年有餘,但目前外界仍看不出胡溫已真正掌控局勢。分析家認為在經濟、社會議題及大部分的外交政策由胡、溫二人控制,而江澤民仍然對軍隊和臺灣、香港議題大權在握。目前對臺灣和香港的強硬態度都是因為江的政策使然。

據自由亞洲電臺引述華盛頓郵報5月31日的報導,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正在通過推動對香港和臺灣採取強硬路線的做法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報導說,江澤民此舉讓中國新的領導人在面對香港和臺灣問題時更難做出讓步。華盛頓郵報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的話說,江澤民與胡錦濤雖然還沒有在政策方面發生衝突,但是,江澤民已經束縛了胡錦濤處理這兩個最敏感問題的迴旋空間。

匿名的消息人士說,江家幫與胡錦濤的支持者之間長期的權力鬥爭,已經造成一種局面,即任何高層領導人只要採取略微溫和的政策,都會被對手抨擊為過於軟弱而不適於治理國家。

紐約時報說,中南海高層間的權力傾軋常常使中國陷入困境,最為嚴重的是從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和1989年的天安門鎮壓事件。儘管如此,一些政治觀察家指出,目前的局面尚能夠維持,是因為在許多重大議題上,包括國家安全和對臺灣採取強硬路線等,兩個權力中心尚能取得一致,儘管這兩個中心有著非常不同的風格。

紐約時報說,江能夠維持權力,靠的是所形成的上海幫網路。九名常委的政治局中
有5至6人是江的人。而胡溫的策略是通過漸進的方式來逐漸鞏固權力,避免在決策中犯錯而讓江的支持者抓住把柄,從而被江家人馬取而代之,因為任何危機,如與臺灣開戰或經濟崩潰,都將有可能讓江及其強硬路線支持者抓到好牌。

胡溫正在試圖建立公眾和基層黨員幹部的支持。通過親吻嬰兒,與媒礦工人吃年夜餃子,與愛茲病患者握手,對毒奶粉事件表示憤怒,為民工爭取拖欠工資和對去年SARS事件的處理等,胡溫似乎獲得不少支持。

「江知道胡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中國新領導人」(China's Leaders: The New Generation)一書的作者、紐約州哈米爾頓學院(Hamilton College)教授李成(音,Cheng Li)評論說:「時間在胡這邊。」

紐約時報說,從長遠角度來看,時間的確不在江澤民一邊,因為他已經年屆七十七歲高齡,整整比胡錦濤年長十六歲,而且他在民眾中的口碑並不怎麼好。中國人在暗地裡批評他自高自大(full of himself),都認為他在位時間已經過於長久。隨著歲月的流逝,胡錦濤與溫家寶將逐漸樹立個人形象,並累積聲望,最終會使那些認為江必須輔佐胡溫的說法逐漸銷聲滅跡。

紐約時報說,如果沒有意外發生,分析家預測到幾種情形讓江放棄中央軍委主席的職位,把權力交與胡溫。

基於鄧小平在江第一個任期的中期放棄軍權的先例,最早可能的交接是江在今年或2005年初離位,但江也很可能會設法維持他的權力直到他去世或被人趕下臺。一個折衷的情形是江的軍權要等到2007年的十七大胡溫進入第二任期時開始移交。

中國文化研究院研究員劉軍寧說:「江隨時都可以放棄他的權力。但何時會發生,現在仍沒有明確的答案。」

(大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