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民進黨青壯派提出新文化論述,國民黨新生代團體昨日提出新社會關係價值論述,指臺灣的最大公約數應以建構「新社會關係」為出發點,而非空泛的新文化論述。
聯盟成員鈕則勛指出,臺灣現今有「信任」、「民主」、「認同」三大危機,主要原因在政治人物的操弄,導致社會關係幾近崩解。對於「新社會關係」內涵,鈕則勛解釋,新社會關係三大支柱,在於凸顯包容的「在地化論述」、強化民主教育的「公民啟蒙運動」及打造無憂慮生活環境的「新安全價值」,才能達到「反撕裂」、「反民粹」、「反恐懼」,破解狹隘的族群操弄。
張斯綱說,民進黨的「新文化論述」是以外省人為對象,充其量只是「執政論述」,藉由建構「臺灣國族主義」,配合新文化提出,企圖在政治霸權外再建立「文化霸權」,卻未能真正解決問題。
〔自由時報記者李明賢臺北報導〕對於國民黨論述小組擬將「中國國民黨」去掉「中國」兩字,改為「國民黨」,立法院長王金平持保留態度,指改名一事利弊互見,必須集思廣益,看各界反應,最快也要八月的全國黨代表大會討論後,才會做出決定。
國民黨在敗選後,首席中常委洪玉欽在四月七日中常會,拋出中國國民黨改名為「臺灣國民黨」或「國民黨」之議,引發黨內對於路線爭議廣泛討論,隨後由副主席蕭萬長所領導的論述小組,也鎖定在地化議題,要務之一就是研擬國民黨改名。
論述小組成員、立委徐中雄指出,改名只是以「圖騰效應」凸顯國民黨具體作法,以文化包容與族群融合為主軸,擴大國民黨對於中塚民的吸納能力,但他強調,目前只是「討論提案」,尚未定論。
對此,王金平指出,不容否認,「中國」兩字在當前兩岸情勢仍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但是社會上也有很多民意,認為拿掉這兩個字,對國民黨未來的發展有正面影響,由於目前正反意見都有,必須冷靜理性探討,考量改名利弊得失。
另一論述小組成員、立委陳學聖也說,五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二成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代表有七成的受訪者認同臺灣,不過,調查結果也顯示,卻只有三成的受訪者認為國民黨需要改名字。
據瞭解,有關在地化論述,包括更改黨名,國民黨論述小組近日內也將邀集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汪笨湖、奇美董事長許文龍等舉行座談,集思廣益瞭解各方意見。
〔自由時報記者王寓中臺北報導〕針對有人主張將「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去掉,改名為「國民黨」,臺北市長馬英九昨天表示,由於他還沒有看到這樣論述的詳細主張及理由,因此不便加以評論,但他承認,自己確也曾經想過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