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這些自以為遠離危險、可以倖免於難的成年人,也早已成為被「謀殺」的目標。與阜陽「大頭娃娃」不同的,只是成年人的死亡之路更長一點、過程更平和一點而已……
奶粉「殺手」催生「大頭娃娃」致死
據報導,自2003年以來,阜陽市人民醫院共收治患有「重度營養不良綜合症」的「大頭娃娃」66個,其中勾注死亡的就有8個。這些「大頭娃娃」均是因以「空殼奶粉」為食導致的。這種「空殼奶粉」的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基本營養物質不及國家標準的三分之一。
韓奧強,太和縣三堂鎮人。食用標注「內蒙古永欣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伊鹿牌」嬰幼兒奶粉,兩個月後,小奧強高熱不退,經常腹瀉,臉胖腿細,肚子腫,醫生診斷為「重度營養不良綜合征」。經過全力救治才僥倖存活,但至今還有肝腫大的後遺症。醫藥費開支高達4萬餘元,韓家從此揹負沈重債務。
張阿雪,利辛縣(原屬阜陽市轄縣)張村鎮人。一出生就食用標注「雪豐」牌嬰兒奶粉,兩個多月後,小阿雪臉龐腫大,嘔吐不止,喉管開始堵塞,清水也難以下嚥。醫生診斷為「重度營養不良綜合征」,緊急搶救後方才轉危為安。
張文強,臨泉縣呂寨鎮人。出生後七八天,家人從阜南一小賣部購買了某「名牌奶粉」,一個多月後,小文強頭大身子小,並伴有發燒、嘔吐等症狀,經醫生診斷為「營養不良綜合征」。為搶救兒子,張家付出了整整一年的打工收入。
……
他們是不幸的,剛剛出生就遭遇橫禍;他們又是幸運的,畢竟大難不死,撿回了一條小命。然而,還有一個個嬰兒甚至沒來得及學會叫一聲「媽媽」,就被殘忍地謀殺了。在阜陽市人民醫院的住院登記簿上,刺目的紅字記下了一個個死於「重度營養不良綜合征」的嬰兒:
林樂,4個月;
李強,3個月;
馬長遠,2個月10天;
吳毛毛,4個月;
李城市,8個月13天;
劉歡,40天;
周龍翔,4個月;
劉陽,4個月24天;
……
醫生說,這8個嬰兒在醫院死亡,所以院方有死亡記錄。還有不少農民看到嬰兒病情實在嚴重,或者根本無錢醫治,不得不放棄治療。這些嬰兒一般而言無法倖免於難。一個有待求證的數字是,像這樣的「大頭娃娃」在阜陽有一二百人,其中死亡的可能多達五六十名!
這些柔弱的小生命因為「劣質奶粉」永遠離開了人世,但是,不以劣質奶粉為食的成人的食品就安全了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安全?
近幾年,在食品安全方面發生的大米有毒、進口奶粉被污染和亞硝酸鹽超標、瘦肉精、結核奶、金華火腿添加敵敵畏、毛髮醬油、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以及食品未標注轉基因標誌,使消費者的安全權受到極大傷害。2003年,全國消協系統共受理食品方面投訴60740件,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有1621件,比2002年增長24.1%。根據中消協的信息,這些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因食品包裝而導致的人身傷害事件時有發生。自1999年6月國家開始強制推廣B瓶以來,啤酒瓶爆炸的投訴有所減少,但並未間斷,在2003年依然扮演著夏季第一「殺手」的角色。如浙江某縣一位6歲的小女孩,兩手拿著啤酒正欲放入冰箱,突然爆炸的酒瓶碎片炸傷了小女孩的肚子,當時脂肪被鉤出,慘不忍睹。
二是食品中夾有異物。消費者反映,吃蜜餞吃出鐵絲,吃餅乾吃出棉線。消費者楊女士在吃了某超市出售的烤鴨後,在刷牙時發現牙齒上附有黑色瀝青狀物質,經衛生防疫站鑑定,該黑色物質是殘存在烤鴨體內的松香。
三是擅自更改食品保質期。最常見的是有些袋裝食品既沒有標注保質期,也沒有標注具體的生產日期;有的只標注保質期,卻不標注生產日期;有的則在包裝上寫著生產日期見某處,但尋遍包裝卻難見蹤影。如湖北省孝感市某商場竟然將一批已過保質期18個月的某牌銀紅茶更改保質期,用新標籤覆蓋老標籤,繼續出售。
四是兒童食品、用品安全隱患多。2003年全國共受理有關兒童消費用品安全的投訴308件,比2002年增長62.9%。比如,兒童奶粉質量不達標,造成了飲用這些奶粉的兒童高度營養不良;吃果凍竟然被噎死;生產廠家為吸引兒童,將兒童玩具放在食品中,不僅造成二次污染,還易造成兒童誤將玩具吞食。
五是餐飲不潔造成食物中毒。廣州的黃小姐在某酒樓吃飯時,因咬到硬物致使一顆牙齒破裂;雲南李先生等3名消費者在某酒店食用野生菌後,3人不同程度出現頭暈、噁心、胃腹疼痛、四肢無力等症狀,醫院診斷為食用野生菌中毒。經消委會調解,酒店賠償3名消費者醫療費一萬多元。
仔細看看下面的有毒食品的典型吧……
有毒食品一:先吃「長得快」再抹「化妝粉」的「無根荳芽」
央視最新一期的《每週質量報告》揭開了「無根荳芽」的秘密。據報導,有觀眾反應現在的荳芽口感愈來愈怪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節目就此揭穿了「無根荳芽」的秘密。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北京市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每天都有50噸以上的荳芽從這裡流向北京的農貿市場和超市。這些荳芽看上去都光鮮白淨、脆嫩誘人。
這裡的老闆說,過去來批發荳芽的人不敢多進貨,是因為荳芽容易壞,放不到半天,就會打蔫,顏色變黃沒有光澤。但如今不一樣了,他們發明瞭一種新的荳芽生產方法,做出來的荳芽粗壯白淨,即便在市場上風吹日晒也不容易變壞,所以荳芽的批發量越來越大。
在知情人士的引領下,記者暗訪了位於北京市大興區黃村的一家規模不小的荳芽生產廠。
剛一走進荳芽的生產車間,一股濃重的藥味扑鼻而來。整個荳芽車間就像一個暖房。據老闆介紹,供應北京市場的荳芽不少都是這樣的廠子生產的。而荳芽產量高、看相好關鍵就在於從浸泡綠豆開始,直到荳芽長成,都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藥物。原本十天半個月後才能長成的荳芽,在這裡只需要三天到七天就可以提前上市。記者在這裡目睹了荳芽生產的整個過程:工人先用溫水浸泡綠豆,隨後將防腐劑倒入缸內。之後,工人又用「無根素」藥劑噴灑荳芽。就這樣灑水、打藥,打藥、灑水,往復循環,一直到荳芽上市前才停手。有工人稱,荳芽出來最少得用四種藥。
臨出廠前,工人還要對荳芽進行最後一道加工---「荳芽美容」,打上一種「保鮮粉」之後,荳芽不僅白,而且保存時間長、不容易打蔫,還能長時間保持嫩白鮮亮的色澤,很受客戶歡迎。
所謂「保鮮粉」學名為連二亞硫酸鈉,一般常用做工業漂白劑,屬於對人體有害的化工原料。它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視力、肝臟和腸胃,長期食用積累起來很可能造成多種癌變的可能。國家嚴禁將「保鮮粉」做食品添加劑使用。
有毒食品二:垃圾煉出的「地溝油」
福建省衛生廳2003年9月10日公布了「地溝油」舉報電話後,一週以內接到了100多個線索。該省、市衛生部門聯合對一些不法生產、出售「地溝油」的廠家和個人的突擊檢查。
一煉油廠裡面骯髒的環境令人震驚。在該煉油廠附近,一股惡臭就迎面而來。走進去,只見裡面的一個盆裡零亂地放著豬內臟和豬皮等,旁邊還有五六個裝滿豬內臟的蛇皮袋,袋上寫著的日期是9月9日,一男子正在旁邊挑揀。該廠廚房緊靠著一條臭水溝,廚房裡三口髒兮兮的大鍋正在煉豬油。在廚房隔壁的小房內,幾根桿上正晾著一塊塊發了霉的豬皮。
在這家煉油廠旁邊,執法人員還發現了一家「地溝油」煉油點,該煉油點旁也是一條臭水溝,臭水溝旁放著大大小小八個煉油桶,邊上還有幾個盛東西的大桶。桶內都裝得滿滿的,發出陣陣惡臭。記者屏住呼吸走到桶旁瞧了瞧,發現幾個桶內漂著一層黑黑的東西,其中一個桶內還漂著火鍋店湯料中的辣椒。記者撿起一根木棍,往裡挑了一下,發現桶內幾公分下面就是剩飯殘渣等。還有幾個桶內漂著一層泡沫狀物質。該煉油點的屋頂、牆壁、地板,也都附著一層層黑乎乎、油膩膩的東西,蚊蠅成群結隊地在飛舞。
一名自稱老闆的說他叫李某,來自江蘇。他說,他煉「地溝油」的原料是從下水道排放的廢水中撈出來的。在接受檢查時他一直向執法人員表示,他煉出來的「地溝油」不會賣給飲食店,而是做工業用油的。他還提供了一個蓋有福建省環保總公司印章的複印件證明,但這只能證明他可以收購「地溝油」,卻無法證明「地溝油」的去處。
執法人員稱現在檢查「地溝油」很難,不要說「地溝油」廠家一般都很偏僻,就是查到也很難處理,因為這些廠家都說是提煉工業用油。但實際上很多廠家都把「地溝油」賣到一些小食雜店或是一些小快餐店裡,店老闆為了貪圖便宜,就是知道了也不說,這使執法人員很難查清楚這些「地溝油」的去處。
有毒食品三:吃過禁藥的「肥美大閘蟹」
一位專事大閘蟹養殖的人士無意中透露,廣州市面上銷售的大閘蟹大都被餵食過氯黴素、土黴素等抗生素及激素,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從事大閘蟹養殖多年的陳先生稱,廣州市面上的大閘蟹大部分是從江蘇引進蟹苗,在清遠等地培養。為了讓大閘蟹加快脫殼過程、長得肥大生猛,幾乎所有養殖者都會給蟹餵食抗生素和激素。最常用的抗生素是氯黴素和土黴素。
按照正規程序,大閘蟹在3月至5月放養,到當年10月至11月即可收成,但重量只有4兩左右,而且耗時太長,成本太高。因而選擇餵抗生素和激素以「催肥」或縮短成熟期,在業內早已不是秘密。至於為何選擇氯黴素和土黴素兩種抗生素,陳稱可能是為了防止蟹生病。當被問及是否知道這兩種抗生素不能用於食用水產品時,陳表現出不屑:當然知道,但如果都按正規程序養殖,怎麼賺錢?
據專家介紹,蟹類如果長期食用抗生素,體內沙門氏菌、大腸菌、霍亂菌等病菌就可能產生抗藥性,甚至可能演變成可傳人細菌,造成危害;而人體長期通過食用動物攝取抗生素,亦會擾亂體內抗生素的正常殺菌功能。
據瞭解,土黴素系抗生素中四環素的一種,以往用於治療腸胃病,但會引起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孕婦服食會造成嬰兒骨骼和牙齒脆弱,鑒於其副作用較大,近年已被取代。氯黴素的副作用更大,已被列為禁藥,不准在食用動物中使用。若不斷攝取氯黴素,會抑制骨髓功能,使身體不能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造成貧血、抵抗力下降,嚴重者可致死亡。
有毒食品四:添加「吊白塊」的豆製品及糧食製品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今年4月14日公布的抽查結果顯示:以腐竹為主的豆製品,以及年糕等糧食製品中大量存在「吊白塊」,其中腐竹的合格率僅為三成。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全省流通領域食品質量安全定性檢測報告,抽檢的主要對象是蔬菜和水果中的農藥殘留,豆製品及糧食製品中的「吊白塊」,以及水產品和水發產品中的甲醛。
一季度,浙江省工商部門在全省共抽檢豆製品1493批次,合格率僅為68.97%,其中抽檢腐竹589批次,不合格的佔到了383批次,合格率僅為35%,比去年下降了2.8%,其中主要問題是存在「吊白塊」。
「吊白塊」是一種工業用增白劑,國家明令禁止將其添加在食品中。據介紹,「吊白塊」能改善食品的外觀和口感,但其加熱後會分解出劇毒的致癌物質,消費者食用後會引起胃痛、嘔吐和呼吸困難,並對腎臟造成損害,嚴重影響人體代謝機能。
今年年初,麗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過檢測車的食品檢測,在龍泉市中心農貿市場查獲一批標識為福建南平一家腐竹廠生產的「吳興」牌腐竹含有「吊白塊」。工商部門現場查扣腐竹800餘公斤,同時還相繼查獲3個銷售攤點。
慈溪市工商部門還在新鎮集貿市場發現了含有「吊白塊」的年糕,執法人員經順籐摸瓜查出生產窩點,查扣不合格年糕1000公斤。此外,工商部門還對當地糧食製品主要生產基地鳴鶴鎮進行了檢查,共查扣處理糧食製品1200公斤。
針對檢測發現的問題,浙江各地工商部門迅速行動,開展了以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執法大行動,嚴厲打擊食品違法違章行為。據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統計,全省共銷毀處理不合格商品23242.9公斤,立案查處66件,罰沒款金額達4.87萬元。
有毒食品五:蒼蠅都不敢往前湊的「敵敵畏火腿」
單從年頭上看,浙江的金華火腿算得上是「活文物了」,它已經有1200年的歷史了,也被稱為「世界火腿之冠」。它的美味是通過特別的選料和金華地區特殊的地理氣候,再加上流傳千年的醃製、加工方法生產出來的。據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2003年11月16日的《每週質量報告》報導,在金華有的廠家生產的火腿卻用上了「新的生產工藝」,而用這種新工藝做出來的火腿連蒼蠅都不敢往前湊。就是這些火腿經過兩三個月的短期發酵,經過包裝後銷往浙江、江蘇、北京、烏魯木齊、太原等全國各地。
據金華市「浙金牌火腿」店舖的老闆介紹,金華的火腿分為「冬腿」和「季節腿」兩種。「冬腿」就是冬季生產的火腿,季節腿是指在春、夏、秋生產的火腿。金華市冬季溫度一般在0-10℃之間,是生產火腿的最佳季節,其他季節由於溫度較高,火腿很容易變臭,招來蒼蠅,導致火腿生蟲生蛆,但是他們的火腿在生產時採用了特殊的「工藝」,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但當記者詢問到底是什麼特殊工藝時,老闆卻不肯告訴我們。
「浙金牌」火腿是金華市永泰火腿食品廠生產的,我們決定前往這家火腿廠的生產基地看個究竟。在永泰火腿廠的生產基地記者看到,十幾個工人正在忙著清洗、晾晒豬腿。院子裡堆放著一大堆豬腿。老闆說,這些豬腿都是用來生產「季節腿」的,剛剛從四川運來,有6000多隻。此時儘管已是晚秋時節,但是這裡的氣溫仍然很高,豬腿散發出的臭味還是招來了成群的蒼蠅。
不遠處的一個水池裡,幾個工人穿著雨靴正刷洗豬腿,污濁的池水散發出陣陣惡臭。一個工人挽著褲腿,站在水池上,這吸引了我們的目光,走近一看,光著的雙腳黑黑的,好像還附著一層泥灰。
光著腳的工人告訴我們,這些醃製過的豬腿經過浸泡、刷洗後,都要用水清洗,他就是負責清洗工作的。幾分鐘後,這位工人竟然光著雙腳跳進水池裡清洗豬腿,這不禁讓我們大吃一驚。
沒有經過大缸浸泡的豬腿到處爬滿了蒼蠅,但是浸泡後的豬腿卻沒有蒼蠅靠近。記者靠近大缸,裡面散發出一股刺鼻的氣味。到底是什麼藥物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使喜歡臭味的蒼蠅都避之不及呢?第二天一大早,記者再次來到永泰火腿廠。早晨七點剛過,技術員和一位工人忙著搬運大缸,技術員手裡還拿著一個茶色的瓶子。技術員往大缸里加完了水,卻遲遲不肯將藥物倒入大缸裡,似乎是對我們有所顧忌,把瓶子放進了不遠處的一間小屋。十幾分鐘後,另一個工人從房間裡取出那個茶色瓶子,將一種無色液體倒進了缸裡。
走進那間小屋,發現那個茶色的瓶子就放在牆角,瓶子上面幾個字非常醒目:敵敵畏。敵敵畏是一種毒性較強的農藥,人誤服對消化道和胃黏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可導致胃黏膜損傷,甚至引起胃出血或胃穿孔。
永泰火腿廠的老闆告訴記者,他們廠每年生產的火腿有30000多個,其中大部分是季節腿,生產時都要用敵敵畏浸泡。記者隨後又對金華市的幾家火腿廠進行調查採訪。在旭春火腿廠記者看到,這裡的生產過程與永泰火腿廠也大致相同。
然而這些用敵敵畏浸泡過的劣質有毒火腿卻都能通過有關部門的檢測,成為合格產品。在永泰火腿廠裡記者看到工人正在火腿上加蓋檢疫章,而原本應該是管理部門加蓋的。
以上列舉的僅僅是有毒有害食品的冰山之一角,看看央視的《每週質量報告》,看看各地不斷曝光的偽劣食品的報導,你還敢張口嗎?「民以食為天」,解釋成乞求上天保佑自己不被吃下去的食物立馬毒死害死倒更恰當!
唯一嚴懲的案例:廣州「霉變米事件」3名犯罪嫌疑人被捕
2001年8月,廣州市場沸沸揚揚的「霉變米事件」有了結果--廣州市白雲區檢察院日前對生產銷售「霉變米」的3名犯罪嫌疑人劉燕芳、陳麗敏、吳少輝作出了批准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將對犯罪事實做進一步偵查。
經檢察機關查證,犯罪嫌疑人劉燕芳(女,36歲,廣東揭陽市揭東縣豐溪鎮人),於1998年開始在白雲區黃石街江夏村四社租用倉庫經營和管理泰京大米加工廠,查封時搜獲260多噸未加工的原料大米、成品米,經衛生部門抽樣檢驗,大米的黃曲黴素B1不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抽樣合格率僅為20.63%。
陳麗敏(女,43歲,廣東韶關市湞江區人),從今年年初接手他人轉讓的港興大米加工廠,加工霉變大米50噸,已在廣州市各大糧油食品批發市場銷售了40噸大米,經檢驗合格率為60%,大米黃曲黴素B1不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陳未申請註冊任何產品商標,糧食批發許可證已經過期失效。
吳少輝(男,24歲,廣東省潮陽市灶浦鎮人),在永康大米加工廠負責管理生產大米的質量,加工廠沒有生產衛生許可證,糧食批發許可證過期失效。
經查證,泰京、永康和港興三家大米加工廠,將從湖南、廣西、江西等地運來的原料米加工分裝成「益壽牌雙竹粘」、「金裕油粘米」、「國泰香絲苗」、「運康牌」等各種牌子,在廣州市的各大糧油批發市場及外地銷售。
7月29日,公安、衛生、工商等部門查封了上述三家加工廠並扣押了袋裝的原料大米、成品米共470多噸及各種大米包裝袋。所查封的大米經衛生部門抽樣檢驗,大米的黃曲黴素B1均不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
劉燕芳等三人的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3條,涉嫌構成了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
2001年廣州「毒大米」事件的最後結果是迄今為止曝光過的有毒食品案件中處罰最重的。效果也比較顯著,毒大米從那時起消聲匿跡!這次的「劣質奶粉事件」究竟是誰之過呢?
給「劣質奶粉事件」責任者排座次
《北京青年報》就「劣質奶粉事件」刊發的評論員文章稱:發生在安徽阜陽農村的劣質奶粉事件,至少使100多名嬰兒患上「大頭病」,其中8名嬰兒不幸夭折,引起了各界的極大震驚與憤慨。隨著媒體的追蹤報導,人們注意到,有關方面對事件的責任推定形成了一些初步看法。如阜陽市工商局一名負責人說,「阜陽的劣質奶粉都是由外地流入的,要想從源頭加以遏制,就涉及管理許可權問題。我們只能從奶粉包裝上瞭解企業所在地,然後聯繫當地工商部門協助調查,但是許多包裝上標示的廠址和電話根本不存在。」儘管此事涉及面廣,牽扯的各種利益糾葛錯綜複雜,但只要本著對公民的生命健康負責的原則,按照科學的責任分配與約束程序,就完全可以弄清楚,到底哪些人應當對劣質奶粉事件承擔責任,以及分別要承擔多大的責任。
首先,阜陽當地的奶粉經銷商要承擔直接責任或曰主要責任。按照規定,經銷商在購進奶粉時,必須向廠家推銷單位或個人索取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和衛生質量檢驗報告的複印件,當經銷商要大規模購進某個產品時,還應當派人去廠家考察企業的規模、信譽和產品質量,再簽訂購銷合同。然而阜陽市衛生防疫站在檢查奶粉經銷者的購銷憑證時,沒有一家店面能提供兩種以上的產品檢驗單,經銷者普遍只注意奶粉的價格和銷售利潤,對奶粉質量並不在意。有的經銷商也許會說,我們並不知道廠家發過來的是劣質奶粉,我們也是受害者。其實不然,他們往往是貪圖這些奶粉進價低,賺頭大,於是有意無意中放鬆了警惕,有的甚至明知故犯,把已經被查處過的劣質奶粉擺上貨架繼續兜售,他們即便「也是受害者」,但也絕不是「無辜的受害者」。須知市場經濟也是銷售者經濟,銷售者作為市場交易的一個中心環節,既然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訴求,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推卸對消費者的直接責任。
其次,生產商、供貨商必須為他們製造劣質食品毒害消費者的惡劣行徑付出代價。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節目通過對劣質奶粉「乖乖寶嬰兒一段」、「貝樂康」的進貨渠道的追蹤調查,發現包裝上標示的廠址和電話都真假莫辨,部分地證實了阜陽市工商局那名負責人的說法。不過,既然已經把經銷商和生產商的責任「綁」在了一起,經銷商也就有足夠的動力向執法部門提供線索,幫助後者順籐摸瓜找到劣質奶粉的源頭,否則經銷商除了自己的責任外,還應當「替」生產商承擔至少一部分責任,作為對他們銷售劣質產品行為的一種追懲。
經銷商所在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