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多倫多
飛機到達多倫多已是傍晚時分,機艙外的天色漸漸轉為灰暗,從多倫多上空往下看,這個城市似是一片廣漠無垠的大白布上綴滿了黃燦燦的寶石。入境手續十分順利,8時30分出機場門口時,女兒在家裡還沒有出發。接到我們在機場打去的電話,女兒女婿搭乘預租的小車於9時到機場迎接我們。
女兒家三層樓寓所的第三層原是女兒女婿居住的,現在讓給我和老伴,他倆搬到二樓住。一樓是客廳,餐廳和廚房。房間寬敞、明亮、整潔、舒適。灰白色的地毯,白色的牆壁,和窗外白色的雪景相映成一片冰晶潔白的世界。窗外白茫茫一片中,只有昏黃的街燈周圍看得到靜靜飄落的雪花。啊,我和老伴已從東半球的南國大城來到這西半球的北疆,這就是從今以後我倆落戶的地方呵。
來多倫多10天,就已適應和喜歡上這個地方了。一點也沒有到異國他鄉的感覺。除了這裡的空氣特別清新,天很藍很高,生活環境優於廣州外,其它和廣州幾乎沒有什麼兩樣。飲食起居外出之方便更是原來沒有料想到的。吃的青菜和廣州一樣豐富,而且比廣州好吃,又甜又嫩。女兒女婿為了我們出國後的生活方便,在購買寓所時特別選擇了附近有超市(華人和西人超市都有),茶樓,圖書館和公園的住宅區。
講起圖書館,寓所附近有個圖書館(整個多倫多有90多間圖書館,且是聯網的,可以從一個圖書館借到所有圖書館的書),一次最多可借出50本。我女婿去圖書館,每次都抱一大捆書回來。那天,他帶我去圖書館還書和借書。他進了圖書館,把要還的書放在還書處櫃台上,一言不發就走,又到書架上抱起一捆書走,然後到門口登記。整個借還書過程不到10分鐘。原來他在家用電腦向圖書館預訂書,圖書館就會從全多倫多的圖書館裡找到他訂的書,送到他指定的圖書館的專門的書架上,每本書上還附了張紙條,上有他的借書證的最後4位號碼(為了保護隱私)。據女婿說,若你前來還書時,圖書館已關門,你可以在圖書館側旁的一個還書箱入口處,把書塞進去。如遇裡面已經塞滿書,還可以把書就擺在圖書館的門口。
「英語學校」入學試
加拿大對新移民提供免費英語教育,按照入境時發的一份資料上提供的電話號碼,女兒替我打電話到英語考試中心預約了考試時間。因為考試地點離家還很遠,女婿怕我不認得路特意駕車送我去。我們在約定時間前10分鐘到達考試中心,在接待室一排空凳上坐下後,我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我自中專畢業後參加工作一幹就是42年,直到退休,其間再沒有去上學。如今我年屆65,卻在異國他鄉重新走進課堂,所以心情特別興奮;緊張的是我為迎接這次考試早在移民前就開始「認真」準備,我一直擔心自己年紀大,口語無法過關。
臨考前一天下午,女兒講她剛來多倫多頭兩個月時學習英語的情況,說她「連做夢都在學習英語」,為了應聘見工時不怯場,甚至把自己的「簡歷」都背個滾瓜爛熟。也許女兒這句話給了我啟發,在去赴考的這一天早晨,我打了一個自我介紹的「腹稿」,沒想到這個「腹稿」在入學試中起到了作用。
到了10時整,從裡屋走出一個中年婦女--主考老師,她叫我進去,我懷著十分忐忑不安的心情被帶進她的辦公室。整個考試進行了一個多小時。考試結果:聽力二級,說三級,閱讀三級,寫作三級。老師說:可以進二級班,也可以進三級班。我選擇了三級班。
我的學生生活
考試結束後,「新移民免費英語學校」來電話通知註冊,根據入學試成績,我被編入「三級」班。學校離我們住處只有10分鐘的路程。我到課室時還不到9點,裡面空無一人。不一會兒來了幾位女士,都是說粵語。9點過後,老師讓我們到501室,課室四壁擺了十多台電腦,我找了個臨窗的位置坐下。接著老師就分給每個人一個磁碟。裡面是一組短文,除了文字還有聲音。這個班開學已有一段時間,因為有了空缺才通知我來,老師向我問了一些話後就把我叫出去,她把我帶到學校辦公室(新生註冊的地方),然後對我說,根據我的情況,希望我去「二級」班上課,說是一步步上來比較好,問我有沒有意見,我當然沒有意見。這樣很快又辦了「二級」班的入學手續。由另一位女教師把我帶到另一課室。
一進課室,我還沒有轉過神來,就聽那個老師說,這裡全是女士,就你一個男士。全班13位同學,其中兩位看裝束就知是巴基斯坦婦女。還有一位看上去有點像俄羅斯人,後來才知道,她是埃及人。後來跟鄰座那位來自廣東新會的同學交談,知道這裡每逢單月一日開新課。她已經上過一期。我問她為什麼可以一直在一個級別的班上課,她說只要你願意,可以一直在一個級別的班上課,但升級了就不能再讀低一級的班。她為了學習基礎打好一點,所以繼續讀這個班。
我們每天上課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中間休息一個小時),上課時間5個小時用足。每週20學時全部是在做練習。老師講課一環接一環,不停發書面材料(閱讀和練習材料),要大家不停地問、答、讀,每個人都有機會輪到,稍一分神就會「不好看」。在這些節目之間,作為過渡,老師不停地講話,你為了提高聽力,就不想錯過這麼好的機會,自然要聚精會神地,甚至是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聽,稍一分神就會漏掉句子。另外,她還穿插放錄音帶,當然因為是「二級」 班,內容相對是較簡單,但要全聽懂也還是不容易的。
記得開學第一週,我們是以「家庭」為專題,所做練習都與此有關。閱讀材料內容都很有趣。如閱讀材料之一《起名字》,主要是介紹西人起名字的習俗。之後我們學習另一個閱讀材料──《一個大家庭》。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說的是多倫多有一對夫婦,雙方年齡都是47歲,生有11個孩子,最大的23歲,最小的3歲。這是一個很特異的家庭,因為加拿大平均每戶是1.7人。我們圍繞這篇課文「家庭人口多好還是少好?」,分正方和反方兩組進行辯論;又要求每個學生帶回自己家庭的照片,上臺介紹,再把講話內容寫出貼到班級牆上。我也第一次用英語連貫地說出一段話,並寫了一篇題為「我的幸福家庭」的「作文」。在 「老人家醫治聾啞英語」的路上邁出了一步。
被西人「投訴」
多倫多的4月,雖然也有雪,但春天來到了。那些在冬季時節樹杈全都枯乾的樹,也漸漸綻開新芽,吐出可愛的嫩綠,大地重又披上綠裝。
在我們住所的門口,有一個很大的高爾夫球場,春天剛來臨,高爾夫球場就忙碌起來了,經常見到三三兩兩推著小車,背著球具的高爾夫球愛好者在場內出沒。場的四周都圍著鐵絲網,不是玩高爾夫球的人是進不去的。在高爾夫球場附近有好幾棟高層公寓,據女兒說,那裡的房價特別貴,一個單元售價100多萬加幣,同樣面積的高級獨立屋也不過四五十萬加幣,就因為在那裡可以看到高爾夫球場。在公寓與高爾夫球場之間有一條小溪,為方便行人越過這條小溪進入高爾夫球場,在其上架起一座水泥平板橋。
雪停後的日子,我們第一件想到的事是到戶外鍛練。第一天,我們選擇在住所周圍小亭子內練太極,老伴說聞到一股汽油味,開始以為是附近公路吹過來的汽車汽油味,後來才弄清是我們站的地方下面正好是社區公共取暖的排氣總管出口。第二天,我們轉移到高爾夫球場旁小溪的水泥平板橋上,面向高爾夫球場,背向公寓旁的一條小路。在我開始鍛練時,聽到很遠傳來男人的叫喚聲,當時我們沒有注意,照樣鍛練,過了一會兒聽到一陣哨子聲,再過一會兒又響起了叫喚聲。這時我們身後一位在橋上晨運的華裔女士問:「餵,樓上有個人是不是在叫你們?」,這時我們才停下來,回頭看到在公寓的十幾層樓的陽台上,有一個西人正朝我們做激烈的擺手動作,當時我們很納悶,看得出那人的表情是要趕我們走之意。於是我大叫:「WHY?」,他大概沒聽見,繼續擺手要我們離開,於是我們和那位女士就走開了。
回家後跟女兒講起,她聽了很生氣,說這沒有道理,她叫我們明天再去那裡練,如果他再嚷就報警。她進一步分析說,可能由於西人不瞭解太極,以為你們在那裡發巫術呢,所以感到害怕。當然,也有可能是個別西人瞧不起華人。她說了一個故事,她的一位華人女同事,一天抱小孩在一家住宅旁的台階上坐,有一個西人出來趕她走。由於她坐的地方不屬於那人住宅的範圍,她打電話報警。警察來後,那個人嚇得要命,連連道歉,還請求免於起訴。
之後我們沒有再到那裡練太極。女兒事後幾次追問我,為什麼不再去那裡練,還說,如果再有同樣的事發生,一定要和他理論,這裡個人的自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觸犯人身自由就是觸犯法律,等等。
到尼亞加拉瀑布旅遊
十多年前,移居美國的朋友老馬寄給我他首次游尼亞加拉瀑布拍攝的照片,我始知世界上有這麼一個美麗的地方。兩年前,移居加拿大的女兒也寄回她在加拿大一側拍攝的尼亞加拉瀑布照片,這個名字又一次扣響我的心扉,心神往之。
到達尼亞加拉瀑布是早上的10時15分,我們首先到「花鐘」(Floral Clock)和「萊拉克公園」(Lilac Garden)去遊玩。這「花鐘」是遊覽尼亞加拉瀑布必遊的景點,離瀑布11公里,它用25000株花構成,鐘面直徑10米,分針長5米,時針略短,由一個鐘錶機構帶動(僅就機械鐘而言,怕也該收入吉尼斯世界記錄了吧)。
之後我們驅車向尼亞加拉瀑布奔去,車在離景點不遠處一個停車場停泊之後,我們步行到尼亞加拉公園路,只見街道和街道兩旁綠草地,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來自加拿大各地以至世界各地的各種膚色的遊人,服式各異,恰似「花團錦簇」,把尼亞加拉公園路的風景點綴得更加美麗。
繼續前行,首先進入眼帘的是前進方向左邊的尼亞加拉河上的尼亞加拉兩瀑布之一的「美國瀑布」(American Falls),高達55米,瀑布的岸長約328米,從對岸美國的懸崖邊垂直而下,瀑布因其極為寬廣細緻,很像一層新娘的婚紗,所以又稱「婚紗瀑布」;再往前,神往已久的大自然奇觀便撲面而來。只見深藍色的天幕上下懸掛著一幅高達56米,岸長約675米的大瀑布,因在加拿大境內,故稱「加拿大瀑布」 (Canada Falls),又因形狀有如馬蹄,而有「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之稱。由於尼亞加拉瀑布的流向,造成了在美國一側,只能看到「馬蹄形」瀑布的右半蹄,且看不到「美國瀑布」,為了從美國一側也能看到這個瀑布,在對岸美國,特別向河中心伸出一個觀賞臺,供美國遊客觀賞,而要觀賞瀑布全景,則要乘氣球、直升機和遊艇了。
尼亞加拉瀑布的另一奇景,是在陽光照射下,在尼亞加拉瀑布煙霧中橫跨美國和加拿大的彩虹,只要天氣晴朗,彩虹必定出現。就在瀑布旁一條橫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橋,也因而命名為「彩虹橋」。
不知不覺,來加拿大已經一年了。一年來有不少人問我:習慣嗎?我總是答道:「我每天都感覺自己在享受過去從未體驗過的全新的生活。」
海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