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由得聯想起西太後處理的一件事情來。
發生在同治、光緒年間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案子,歷時三年之久,最後驚動了兩宮太后,楊案終於複審昭雪,使封疆大吏以下十餘人受到處分。那個案子離奇複雜,判案是有難度的,除了基層官員的舞弊之外,其他官員雖有失察之誤,卻並無貪贓枉法行為,但西太后還是雷厲風行地處理了這件事情,使懶惰、昏庸的官員引以為戒。
中國現在的政治家當然比西太后強多了,我並不是想詆毀「新政」的功績,我還非常願意讚美它。可我就是不明白,昭然若揭的案情,千夫所指的罪惡,我們的政治家們怎麼就不能迅速、乾淨、利索地處理呢?如果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處理不好,我們還能指望他們幹什麼大事呢?如此關係人心民意,關係政權基礎的事情,怎麼可以猶豫、含糊?
學術上有一個可怕的詞彙叫「軟政權」。
「軟政權」的第一個特徵是指國家的基層政權被黑惡組織把持,形成了全面的黑社會專政。如某地發生中學生輪姦致死案,有官方背景的罪犯逍遙法外,縣委常委竟然發出四不准的指示:不准上網,不准上訪,不准議論,不准發傳單,從公安、司法、宣傳、媒體,形成了維護邪惡的一整套體系,沒有一個人民代表站出來,沒有一個黨員幹部說真話……。
「軟政權」的第二個特徵是指國家的中層官員,貪腐成風,互相勾結,劃地為王,黑白合流。他們更願意充當保護傘,招募走卒,坐收漁利,中央政府根本不能真正起到約束作用,因此不打老虎,專拍蒼蠅,只敢對有不滿言論的百姓動粗,而對他們的冤情和痛苦卻置若罔聞,漸漸失去了政權的基礎。
「軟政權」的第三個特徵是指國家的高層領導軟弱無力,雖然對下面三令五申,但是並無真正的威懾作用,徒增笑柄。他們並不懂得利用民眾的力量戰勝邪惡,樹立自己的威信,鞏固自己的政權。
如果片面地從去年發生的案件的處理來看,我們有什麼理由相信我們的社會能比晚清更有前途呢?要知道鴉片戰爭時期大清的GDP可是世界上最高的。
孫志剛案件的處理是大家所歡迎的,但人們的巴掌還是拍的不夠響,不久各地就又出現了「治安混亂、禁乞討」等復辟現象。為什麼?造成這個案件的公安、司法、收容、宣傳部門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處理,只是找了一個被脅迫行凶的替死鬼罷了。這使我想起封建社會的一個故事:地方官在收納稅糧時私制大秤,盤剝百姓,激起民變。朝廷知道了派人去處理,欽差大臣只是帶去一桿新秤,以此為準,不得增加。百姓也曾感恩戴德,立碑紀念。刑不上大夫,貪官可以照當不誤,如果再有民變,多準備幾桿秤不就行了!不過,後來李自成可沒有去迎接朝廷的什麼新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