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派認公投非「台獨」
前一篇文章評估一年來的臺灣局勢,指出解決臺灣問題的歷史進程已經逼近關鍵期,似乎指中國將就此事攤牌。但是文章運用「兩分法」,表現得相當理性,例如對臺灣公投的看法,它認為《公投法》通過並不等於已實現「台獨公投」,更不是實現了「台獨」,但它為「台獨」日後進行分裂活動提供了條件,留下隱患。而「台獨」分裂勢力的猖獗活動,使兩岸間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但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人員往來與各項交流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又例如對目前兩岸關係的看法,文章認為長期以來形成的兩岸關係基本格局雖受到嚴峻挑戰,但無根本變化。總之,先說不利的情況,但是都沒有超出必須髮動戰爭的底線。
文章特別強調總理溫家寶去年12月訪美積極開展對美工作,產生重大效應。大陸通過堅決的鬥爭和艱苦的工作,基本遏制了公開台獨的危險,避免了出現最壞的狀況,維護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並促進兩岸交流與往來,維護兩岸關係大局的基本穩定。因此目前臺灣問題的總體戰略態勢是:兩岸力量對比繼續朝著對大陸有利的方向發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持續發展,大多數臺灣民眾不支持台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執行「一個中國」政策,美國政府不支持台獨,制約臺灣分裂勢力的分裂步驟等等。
顯然,這篇文章主題在於肯定中國領導人目前制止台獨的重大成績,是逼近關鍵期而不是到了關鍵期。這些提法似在針對主張發動戰爭的鷹派而言,指出即使三月的公投,也不是發動戰爭的時機。
鷹派指台獨憲法意味戰爭
後一篇文章是《瞭望新聞週刊》對臺灣海峽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羅援、臺灣問題專家王衛星的採訪。羅援是中共軍事科學院研究室主任,去年11月在接受中新社的訪問時表示,如果臺灣將中華民國憲法的疆域修改為只「涵蓋臺、澎、金、馬」,這部憲法就是「台獨」憲法,那它就觸及了大陸動武的底線,就意味著戰爭。王衛星則是中共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研究員。他們都是鷹派代表人物,主張用武力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他們在兩三年前就共同發表過文章,聲稱:「縱觀歷史,世界上的國家統一事業,幾乎都是以戰爭形式來完成的。一部國家統一的歷史,就是一部實力較量和血肉搏殺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分久必合』已經成為一種鐵律,而每次『合 』都是由武力催生的。九次大一統和三次收復臺灣,沒有哪一次不是通過戰爭手段來實現的。惟有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大義為重,以其寬厚的胸襟和博愛、仁義之心,試圖以『和平方式』來實現國家的最後統一。」他們不但抽掉了「合久必分」也是一個鐵律,而且文章本身就充滿血腥味。因此這次《瞭望新聞週刊》採訪他們,自然也是狗嘴里長不出象牙。
羅援在採訪中說:「海峽兩岸至今並未簽署和平協議,仍然處在內戰的延續狀態,雙方仍然在武裝對峙,憑什麼要大陸方面單方面撤出導彈。」可見當年臺灣廢除臨時戡亂條款向中國釋放善意中國並不當一回事。而臺灣一些人缺乏敵我意識,把中國當朋友,搞什麼「中國熱」,最終將引火燒身。因此「三通」、到中國投資之類,難道不應該考慮到國家和自身的安全嗎?
鷹派認兩岸仍武裝對峙
王衛星則聲稱「沒有一個國家能接受在自己的國土上由兩個政府行使國家主權的荒謬主張」。這倒要請問,德國本來不是存在著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與德意志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個國家與政府嗎?現在的朝鮮不也是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個國家和政府並存嗎?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國家和政府不但並存,中間還隔著臺灣海峽的天塹呢。
臺灣應公投決定自己前途拋開王衛星的歪理,他倒有一句話足以引起重視。他在最後說:「陳水扁當局挑釁在先,我後發制人師出有名時,這種懲罰性軍事行動會得到國際社會和周邊國家多數的支持和同情。」那就是中國即使真正動武,也是「懲罰性軍事行動」,因為中國並沒有能力武裝佔領臺灣。而什麼叫「懲罰性軍事行動」,臺灣這裡可以做出種種評估,例如軍事封鎖,或打幾枚飛彈,或攻佔外島後劫掠一番班師,如同1979年對越南的「軍事懲罰」等等,臺灣應該做出如何反應的部署,包括再一次公投決定臺灣的前途。其實,他們所謂「師出有名」,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真正中國開火,破壞台海和平現狀,對全世界經濟、金融都有很大的影響,現在雖然有幾個國家關切臺灣的公投問題,但是還沒有一個國家出來支持中國應該用武力攻打臺灣,難道那個時候會出來為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喊「加油」?可以肯定,美國不會,日本不會,法國也不會。
2004-02-06【臺灣日報】